廖昌海
(貴州大學 貴州 貴陽 550025)
由于貴州省推行省直管縣體制時間相對較晚,且當前仍處于試點階段,因此貴州省在推行省直管縣體制改革取得一定運行效果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當前省直管縣體制改革已成為學界研究的熱門話題,研究成果頗豐。然而,卻鮮有學者對貴州省直管縣體制改革進行研究。本文從省直管縣體制改革與政府職能轉變的視角對貴州省推進省直管縣體制的成績、問題及思路進行研究,以期為加快推進貴州省直管縣體制改革提供理論參考。
貴州省推行省直管縣體制以來,先期試點的威寧縣和仁懷市各方面取得重大發(fā)展,尤其是政府職能得到很好轉變,經濟發(fā)展提速,城市面貌為之一新。
被確定為首批省直管縣試點縣以來,威寧縣和仁懷市政府職能得到很好轉變,服務型政府已然建立。作為省直管縣,貴州省給予威寧縣和仁懷市極大的權限,兩縣(市)直接向省委省政府匯報工作。可見,和一般的市管縣相比,省直管縣權限更大,行政效率更高。
財政方面,相較于市管縣,直管縣不容易造成財政貧血,如此一來,縣級政府就有更大的財政支配權和更多的財力發(fā)展地方經濟;政務公開方面,省直管縣的政務更加公開、透明,政府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讓廣大人民群眾監(jiān)督政府,增強了政府在群眾中的公信力;干部隊伍素質方面,干部都以省直管縣的特殊地位為榮,自覺提升綜合素質和業(yè)務素質,不斷提高服務群眾的能力;政府組成部門方面,各部門權責更加明確清晰,辦事效率更高。
被確立為首批試點的省直管縣以來,威寧縣和仁懷市經濟發(fā)展成效顯著。如仁懷市2012年全市生產總值約為330億元,2013年則為384.46億元,2016年突破500億元大關,為560.83億元;再如威寧縣2012年全縣生產總值為95.51億元,2016年突破200億元大關,為215.15億元。兩縣(市)生產總值均排在貴州省各縣前列,2016年仁懷市生產總值排名全省第三,威寧縣排名全省第十七。
威寧、仁懷兩縣(市)經濟發(fā)展能夠取得如此優(yōu)異的成績,與省直管縣的試行是分不開的。作為省直管縣,兩縣(市)擁有更大的自主權,能夠制定符合地方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戰(zhàn)略計劃,如威寧縣近年來充分發(fā)揮草海旅游資源優(yōu)勢,大力發(fā)展旅游產業(yè),提升旅游景區(qū)品位,旅游產業(yè)也成為助推威寧經濟發(fā)展的優(yōu)勢產業(yè);仁懷市則立足茅臺酒廠,做大做強國酒茅臺,不斷提升其中國酒都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近年來,威寧縣、仁懷市依托省直管縣平臺,加大環(huán)境整治力度,制定一系列制度,打造宜居宜業(yè)的美麗環(huán)境。貴州省環(huán)保廳大力支持省直管縣環(huán)保體制改革,一是下放環(huán)評審批權限,給予威寧、仁懷兩縣(市)環(huán)保局和市州級環(huán)保局同等職權和待遇;二是給予項目和資金支持,在省環(huán)保廳的支持下,貴州省2015年啟動了草海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與綜合治理工程,計劃投資約110億元專項資金對草海進行治理。
在省及省直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威寧縣和仁懷市環(huán)境極大改善,城鄉(xiāng)面貌煥然一新。2014年仁懷市成功創(chuàng)辦“國家衛(wèi)生城市”;威寧縣自2015年啟動草海治理工程近三年以來,污染源頭全部切除,草海生態(tài)系統(tǒng)大大改善,退耕還濕成效顯著,水域面積極大擴大,據悉,到2020年草海水域面積將會達到33平方公里。
作為首批試點的省直管縣,威寧縣和仁懷市在省政府大力支持下,各項事業(yè)發(fā)展邁上新臺階,但發(fā)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同市管縣相比,省直管縣雖擁有更大的職權,但是也肩負更大的責任。威寧縣和仁懷市被確立為首批直管縣試點后,省里把原屬于市州的權力直接下放到縣里,如貴州省環(huán)保廳就將下放給市(州)的9個行業(yè)30項環(huán)評審批權限全部下放給仁懷市、威寧縣環(huán)境保護局,這就意味著直管縣要具備市級政府的行政能力。
市管縣在遇重大問題難以解決的時候,還可以向市級政府匯報,請求市級政府幫助解決,一般都會得到很好解決,然而作為直接向省里匯報工作的直管縣卻沒有這項待遇,遇到疑難問題必須通過自己想辦法解決,務必做到打鐵還需自身硬。相較于市級政府而言,直管縣政府無論是平臺、資金還是人才都比較欠缺,尤其是高層次人才匱乏。因此,對于直管縣而言,機會與挑戰(zhàn)并存,獲得更多權限的同時也肩負了相應的責任,無疑,省直管縣的工作難度大大加大了。
由于直管縣直接向省里匯報工作,省里也將財政等大權下放到直管縣,因此,市級政府就容易認為直管縣已脫離出市,對直管縣往往缺乏關懷,任由直管縣“自生自滅”,直管縣有時候也存在自己不屬于市政府的錯誤思想,我行我素,這就使得直管縣和市級政府之間難以有機對接,對很多工作的開展帶來不利。
直管縣施行以后,由于在省里的位置幾乎等同于市級政府,市縣政府之間交流變少,很難得到市級政府各方面的指導。作為省直管縣,在省級指標有限的情況下,需要同市級政府機構共同競爭有限資源,直管縣往往處于劣勢地位,多數時候競爭不過市級單位,如若沒有省里出面協調,直管縣就往往抓不住機會,得不到急需的資源。同時,對于市里面的資源,由于直管縣的特殊性質,往往很難與其他市管縣得到同等待遇甚至根本沒有直管縣的指標,一旦錯過了省里的資源結果就是兩頭空。
干部晉升至關重要,小則關系到干部個人的個人理想,大則關系到地方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其作用不可小覷。省直管縣黨政正職一般高配為副廳級,比市管縣級別更高,然而,其他機構與市管縣是一樣的。由于直管縣直接歸屬省里管理,干部晉升就缺了市級這一廣闊空間,這無疑給廣大干部造成了很多機會的流失。
就一般的市管縣而言,市級單位往往是干部晉升的常規(guī)空間,很多有能力有思想的市管縣干部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一般都有機會進入市里施展自己的才能。省直管縣的干部往往就很少有這樣的機會,對于直管縣干部而言,要想晉升就唯有同市級干部一道競爭省里的職位,對于直管縣干部而言,這是相當困難的,因為市級干部無論是閱歷還是各方面能力都比他們要強得多。因此,直管縣干部晉升困難,進而不利于調動干部工作積極性。
貴州省直管縣體制改革要取得長效發(fā)展,必須省市縣三級政府共同發(fā)力,進一步加快推進體制改革,多措并舉開創(chuàng)貴州省直管縣經濟社會發(fā)展新局面。
政府職能是行政機關在管理地方事務和發(fā)展地方經濟中所起的作用,政府職能定位的準確與否直接關系著各項事業(yè)的發(fā)展。省直管縣作為一個新事物,其職能定位更為重要,實施省直管縣體制,必須對省、市、縣三級政府的職能進行準確定位,方能實現直管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地發(fā)展,真正嘗到省直管縣體制帶來的甜頭。
實施省直管縣試點要注意吸收兄弟省市的先進經驗和好的做法。在直管縣的試點過程中,省市縣三級政府要找準各自的職能定位??偟膩碚f,省政府的職能是協調市縣關系,最大限度地將權力下放到直管縣;市級政府要盡可能少地干預直管縣的發(fā)展問題,盡可能多地鼓勵直管縣積極探索適合地方的發(fā)展戰(zhàn)略;縣級政府要主動作為,充分利用直管縣的平臺和省里給予的特殊權限,找準發(fā)展地方經濟的思路,推動地方各項事業(yè)邁上新臺階。
干部素質包括業(yè)務素質和道德素質,一個地方發(fā)展得怎么樣前景如何很大程度取決于當地干部的精神面貌和綜合素質。干部素質尤其是干部的業(yè)務素質直接關系到解決行政事務的能力,省直管縣必須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提升干部素質,方能利用好直管縣的優(yōu)越平臺,才能提高行政效率,更好地為群眾辦好事實事。
省直管縣試點工作推行以后,省里要為直管縣搭建高層次人才平臺,鼓勵和吸引高層次人才到直管縣施展才華;直管縣要制定好配套政策,想方設法使高層次人才來到地方之后能夠留得下來,要改變傳統(tǒng)的給房給錢留人才的老辦法,更加注重在高層次人才的興趣和專長上下功夫。同時,直管縣要加強與高等院校之間的合作,爭取得到高等院校智囊團的幫扶,和高校之間互派優(yōu)秀干部掛職,一則使優(yōu)秀干部得到進一步鍛煉,二則借助高校精英把脈地方發(fā)展。
貴州省實施直管縣體制相對較晚,很多方面還存在很多不足,諸如關于省市縣三級政府及其組成部門的職能劃分方面、干部晉升方面、對直管縣的監(jiān)督方面等還沒有制定明確的規(guī)章制度。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直管縣的發(fā)展與相關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是分不開的,完善符合直管縣實際的制度建設務必盡早盡快。
在直管縣試點工作中,由于對省市縣三級政府及其組成部門之間各自權限界定不明,往往造成各部門配合不緊密工作不協調的困境;直管縣干部晉升沒有相應的法律制度,大多數干部看不到奮斗的前景;直管縣試點后,省里沒有更多的精力監(jiān)督直管縣的權力運行,直管縣有時就會出現權力運行不當的情況。“我國省管縣改革必須與行政區(qū)域調整同時進行,適當減小省的管轄范圍,才可能實現省對縣的有效管理”①。完善直管縣制度建設重點要在以上三個方面發(fā)力。
注釋:
①徐繼敏.地方行政體制改革:實踐、問題與路徑[J].改革與發(fā)展,2012(4):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