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說:“我看見書,就像是饑餓的人趴在面包上?!笨芍^把好讀書之人的那種迫切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毛主席好讀書是出了名的。他在中南海的故居簡直就是書的天地,到處都放滿了書。雖然工作很忙,但他總能擠出時間看書學習。睡前、飯后自然要充分利用起來,就連游泳前后、上廁所的幾分鐘零碎時間里,他也不會浪費掉?!皩幙扇帐碂o肉,不可一日居無書”,讀書對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來說,的的確確是精神食糧,一頓都少不了。
不過,近些年來,好讀書之人似乎越來越少了,大量現代化的東西分散了人們讀書的興趣。一些年輕人甚至在談及讀書時,眼神中有不屑也有茫然:“讀書有什么意義?”是呀,讀書的意義在哪里呢?
文學家楊絳曾與父親之間有過這樣一段對話。父親問:“阿季,三天不讓你看書,你會怎么樣?”她說:“不好過?!薄耙恍瞧诓蛔屇憧磿??”父親又問。她皺起眉頭回答:“一星期都白活了。”父親笑了,說:“我也這樣?!?/p>
楊絳和錢鐘書在英國牛津大學求學時,因為生活費有限,他們常常省吃儉用,飯只要吃飽就行,衣服只要整潔就行,省下來的錢都用于買書。夫妻二人經常坐在院子里,一人捧著一本書,“仿佛兩位高貴的紳士在碩果累累的田園里漫步”——手里有比眼睛里更生動的世界。
很多人都愛追問讀書的意義,但其實真正喜歡讀書的人是不會這樣問的。對于真正愛書的人來講,讀書就如同吃飯睡覺,是一種必須且尋常的行為。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因為喜歡讀書,還養(yǎng)成了一種獨特的讀書方法——拿到一本書后,不是急著翻開從頭至尾地讀,而是對著書思考一會兒,然后閉目靜思,猜想這本書的謀篇布局,斟酌完畢再看書,如果作者的思路與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讀了。這種猜讀法不僅節(jié)省讀書時間,而且有助于培養(yǎng)思維能力和想象力。關于讀書的意義,我覺得近代文學家、翻譯家林紓用的比喻很貼切:“用功學習雖是苦事,但如同四更起早,冒著黑夜向前走,會越走越光明;好游玩雖是樂事,卻如同傍晚出門,趁黃昏走,會越走越黑暗?!?/p>
在福建和浙江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曾多角度、多層面地對學習問題作過重要論述。他強調,“面對我們的知識、能力、素質與時代要求還不相符合的嚴峻現實,一定要強化活到老、學到老的思想,主動來一場‘學習的革命’,切實把外在的要求轉化為內在的自覺?!睆V大黨員干部要養(yǎng)成多讀書、讀好書的習慣,使讀書學習成為改造思想、加強修養(yǎng)的重要途徑,成為凈化靈魂、培養(yǎng)高尚情操的有效手段。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我們不必非要探究讀書的意義不可,只要把讀書變成好習慣、當作一種生活方式,然后于潛移默化中不斷地提高自己,就一定能實現自己的夢想,繼而實現偉大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