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各高校2018級錄取通知書已經陸續(xù)發(fā)出,很多經歷完高考的學子紛紛開啟了“秀”通知書模式。
比如,清華大學的通知書,是一座手工拼插的微型3D版校門,經過激光雕刻、裁剪、拼插組裝等多個步驟純手工制作而成;浙江農林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以毛竹為原材料,運用學校自主研發(fā)的刨切微薄竹技術制作并印刷而成,相關技術曾獲國家技術發(fā)明獎二等獎,不僅典雅美觀,還有一種穿越回竹簡時代的古韻;北京林業(yè)大學的通知書更像是一個大禮包,套裝包括了錄取通知書、入學指南、種子袋(信封)、種子本(便箋)等四個部分;陜西師大依然用毛筆手寫新生錄取通知書,至今已經堅持了12年,被網友譽為“最值得珍藏的錄取通知書”……這些通知書,從設計到制作,從外形到內在意蘊,可謂用心十足,各有各的亮點。(資料來源:鳳凰網、澎湃新聞)
微言大義:無論是之于大學還是新生,錄取通知書都是一個具有儀式感的東西。大學在這方面傾注心力,或借此展現大學文化、辦學理念,抑或傳遞對新生的希冀,都是在儀式感上做加法。既能夠體現對新生的歡迎和期許,也是大學形象的一種自我營銷和構建。
適用話題:禮物;我的大學;教育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