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干部廉潔自律、拒腐防變必須防微杜漸,不僅要從點滴小事入手,而且要從一言一行開始提高自己的“免疫力”,鍛造堅強的信念,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堤壩。以下10句不易引起警覺又容易誘人“下水”的話必須特別注意:
當請客或送禮者被拒時,一些人往往做出可憐兮兮的樣子,似乎你要不答應他的要求就是“看不起”他,他就沒面子,“下不了臺”,以后會抬不起頭甚至失去生活的勇氣,這讓你感覺自己太不近人情。其實,這正像老話中說的狐貍為了大公雞開門而唱的歌謠一樣,只是為了達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而設下的 圈套,你一旦把持不住,動了惻隱之心,違心地退步答應,就等于成了“被狐貍抓住的大公雞”,再想掙脫就難了。
一些人在強調要辦某件事的必要性及自己沒辦法的無奈之后,擦眼抹淚地懇求:“我沒別的路了,就靠您了,這個忙您無論如何都得幫!”似乎你要再不幫忙就是見死不救。其實,這正是有些人用“人情味”裹著的“柔性炮彈”,看似“可憐至極”,實則“棉里藏針”“以柔克剛”,只要你的感情防線一松動,馬上就會被“套牢”脫不掉。
當你對他的做法或要求猶豫為難時,常常會引來一句開導語:“現在都這樣!”有時還會舉出一些事實或無法查證的事例。短短五個字,意思卻很豐富:人家“都這樣”,你我大可隨大流,不用想不開;別人“都這樣”,你我也“這樣”,不必擔心出事;大家“都這樣”,你不這樣豈不成了不合時宜的“另類”?因此,這是一種廣譜“迷魂劑”,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被迷倒。
有些“放長線釣大魚”者,利用節(jié)日看望、生日祝壽、婚嫁賀禮、開學壓歲、喬遷“溫鍋”、生病探視、旅游贊助、升遷祝賀、調動送行等名目跟你套近乎,表達“超常感情”。你若推辭時,他常會用“人之常情”作回擋。其實,“常情”不常,他的這種“常情”怎么不往貧困群眾、失學兒童身上用呢?你若接受了這種“常情”,最終必得用“非常規(guī)”的行為來回報。
明明是精心策劃、精心包裝的貴重厚禮,卻表現得非常不在乎說是“小意思”,似乎這樣一來,就說不到嘴上、擺不到面上、更上不了綱劃不上線。你要在乎的話,就是少見多怪,不隨潮流,神經過敏,大驚小怪等等。其實,即使是真正的“小意思”,也應該警惕“蟻穴潰堤”,“小意思”里潛伏著大預謀,更何況“小意思”的模糊改變不了其真實的價值和分量,更改變不了黨紀條規(guī)的尺度。
人家從前鞍前馬后跟你干,為你出了力流了汗盡了心,就這么一件事求你,你要推三阻四未免太不講情義了,最后還加個“下不為例”。但如果所求辦的事符合政策的話,恐怕不用拿“就這一次”來哀求,而不符合規(guī)定的“就這一次”就是把政策、制度打開了“口子”。有了“這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你可能就不好推辭了。再說,你“就這一次”,他“就這一次”,原則的堤壩也就可能坍塌了。
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況且我又不會說出去,保險出不了問題。其實,有事沒事是由客觀存在決定的,而不是由當事者的主觀意愿決定的。事情做了就必然存在,什么時候反映出來只是時間和條件問題?!氨kU沒事”只有建立在客觀現實的基礎上才有保證,靠人為表態(tài)發(fā)誓是保證不了的。
為了讓你放松原則性,有人會先開導你:“現在做事不能太正統,不然會被當成‘老古董’”;“不能太認真,太認真了行不通?!薄胺彩露家o自己留條后路,別把事情做得太絕了?!甭犞@些似乎還有點辯證法的味道的話,其實這正是他想突破你思想防線而施放的“腐蝕劑”,只要你的原則立場稍一動搖,認真態(tài)度稍一放松,真正的攻勢就會接踵而來。
一是“趁著現在你在位上”,“趁著現在你管這事”,能辦的事趕緊辦,能享受的趕快享受,能解決的問題趕快“解決”,能為親朋好友出的力快點出,“有權不用,過期作廢”。二是“趁著現在這個機會”,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不然你算白當了官,親朋好友也白為你高興了。你若被這種“開導”激發(fā)起“機遇意識”,無疑只能加快“現在”的消逝。
一些人老熟人特別是老同事、老上級,為了促使你干凈利落的給他把事辦了,往往做出一副很不在乎的姿態(tài):“不就安排個人嘛……”“不就調換個工作嘛……”“不就是差那么一點點嘛……”“有什么大不了,又不違背什么大原則!”你要是耳根子一軟,不但會馬上辦,而且還會為自己“小家子氣、太死板、不開放、不會辦事、不夠朋友”而慚愧呢!但大原則是以小原則為基礎的,違背大原則往往是從違背小原則起步的。因此,原則就是原則,大的要堅決堅持,小的也不能含糊,不能在“不在乎”中滑入泥潭。
(清 明)
不要急于將自己的東西施舍出去,受施者的承受能力有強有弱,但要干凈利落地贈與,立即倒空自己的銀柜。
——【法】梭羅《梭羅日記》
活著,就要活到袒胸露背迎接萬箭攢頭,猶能舉頭對蒼天一笑的境地。因為美,容不下一點狼狽,不允許掰一塊尊嚴,只為了妥協。
——簡禎《煙波藍》
很多時候,你追逐的東西可能得不到,這卻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還愿不愿意去追尋。如果你愿意,即使到最后,你都沒有成功,卻也收獲了不一樣的風景。
——佰稼《別讓世界改變我》
不同的人,即使站在同一個地方,透過各自的人生,看到的風景也有所不同。
——【日】星野道夫《在漫長的旅途中》
(瑞 兒)
過年最能展現闔家團圓、萬家燈火、繁華熱鬧的節(jié)慶場景,更能凝聚出璀璨的“中國年”靈魂。然而,隨著社會變革,“中國年”越來越不像“中國的年”了??粗彩菬釤狒[鬧,卻被“瘋狂購物”所取代,被“吃吃喝喝”所淹沒,被“燈紅酒綠”所覆蓋。現代化時空里,“中國年”的元素越來越少了。
讓“中國年”更像“中國年”,是文化自信的需要。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都有自己的文脈,當孩子們火熱過圣誕節(jié)、情人節(jié)、萬圣節(jié)的時候,文化自信在哪里?又何況,所謂的萬圣節(jié)只是西方的鬼節(jié),把人家的鬼節(jié)都過得風生水起,應該有所反思。
讓“中國年”更像“中國年”,需要傳統文化的挖掘。這就需要各地政府、民間人士,將富有地方特色的,馬上就要失傳的優(yōu)秀民俗活動深度挖掘,該賦予現代元素的賦予現代元素,該原汁原味保留的就原汁原味傳承。
為增加中華民族自信,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文化,讓更多的人擁有節(jié)日文化娛樂生活的享受感、獲得感,以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jié)日春節(jié)為契機,全國各地都舉辦了形式不同的“中國年”新春民俗文化系列活動。這些民俗活動,既有大家知道的舞龍舞獅、花燈競放、民間謎語,還有一些是只在古老書籍里才能一睹芳容的傳統民俗。讓民俗文化充滿春節(jié)時間,“中國年”不僅能帶給了當地市民美好的享受,幸福的味道,傳統的熱鬧,而且還能為世界認識“中國年”打開一扇窗口。
(豐 田)
馬來西亞的在野黨聯盟日前推選92歲的前總理馬哈蒂爾·穆罕默德帶領他們挑戰(zhàn)現任總理納吉布。如果馬哈蒂爾贏得大選,他將躋身世界上年齡最大的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行列。
現年91歲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目前是世界上最年長的領導人。津巴布韋的羅伯特·穆加貝去年在93歲高齡時卸任后,這個頭銜就為英國女王所有。現年91歲的突尼斯總統貝吉·卡伊德·埃塞卜西是目前世界上年齡最大的民選領導人。
馬來西亞大選恰逢“世界領導人應該是多大年齡”的話題引發(fā)全球熱議之時。這個討論在美國尤其熱烈,在2016年的大選中,時年70歲的特朗普對陣69歲的希拉里——除了1985年競選連任的里根,他們是歷次美國大選中年齡最大的兩位候選人。
有報道稱,較為年長的人擔任領導人當然有好處——他們擁有數十年高層決策經驗智慧,還有相應支持度和認可度。但是擔任世界領導人無疑還要應對繁雜的工作和頻繁的出行需要,對于一些較年長的人來說可能比較難以應付。
然而,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卻罕見有任職最大年齡限制。相反,大多數國家都有最小參選年齡要求,大多數情況下是18歲,也可能更高。美國憲法規(guī)定,總統候選人必須至少達到35周歲。
專家普遍認為,僅憑年齡無法確定某個人的健康狀況或者是否勝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