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 音
近日翻閱古籍,讀到一則關(guān)于我國早期發(fā)明家馬鈞的記載,頗受啟發(fā)。馬鈞是春秋戰(zhàn)國時魏國的一個官員,他苦心鉆研科學技術(shù),獲得了龍骨水車、指南車等多項重大發(fā)明成果,史書上稱贊他為“天下之名巧”。馬鈞有個特點,就是注重實干,不尚空談。他在從事研制指南車的時候,有些官員發(fā)出種種非議,有的諷刺譏笑,有的指手畫腳亂出主意,馬鈞回答:“虛爭空言,不如試之易效也。”他不去參與那些人的空議論,而是集中精力實干巧干,終于完成了多項重大發(fā)明創(chuàng)造。
“虛爭空言,不如試之易效也?!边@是馬鈞深刻的經(jīng)驗之談。古人的這句頗含哲理的話,今日仍值得我們借鑒。
實干精神是成就一切事業(yè)的基本條件。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是一直提倡實干,反對空談的。改革的總設(shè)計師鄧小平就提出“不搞爭論”,意思就是不要陷入無意義的空談,消耗時間與精力。建設(shè)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一件前無古人的新事,在本本上是找不到答案的,只能發(fā)揚實干精神,從實際中去探索,去創(chuàng)造,闖出一條路來。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什么是路?就是從沒路的地方踐踏出來的,從只有荊棘的地方開辟出來的?!备母镩_放40年來,我們正是這樣埋頭實干,披荊斬棘,以大無畏的精神,闖出了一條新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磥?,摒棄空談,排除干擾,聚精會神實干巧干,是完全必要的。
也許有人會說:“現(xiàn)在我們學習任務很重,要多花些時間學黨的文件,下邊的具體工作只能慢慢來,不必著急。”此言差矣。學文件當然十分重要,但這與實干并不矛盾,學文件歸根到底是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時間不等人,當前最需要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去抓落實,扎扎實實地做好各項工作。俗話說“千金難買寸光陰”,時間最寶貴,耽誤不得。
眼下,許多干部認真學習文件,扎扎實實地實干。但也有少數(shù)干部,口頭上也說學習如何如何重要,他們表態(tài)的調(diào)門很高,發(fā)言慷慨激昂,可是回到本單位,卻是說得多,干得少,甚至是原地踏步,我行我素,以各種借口推諉上級交下來的具體任務。這些人高高在上,缺乏實干精神,是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的又一種表現(xiàn)。
空談誤國。實干出智慧,實干出人才,實干出成果??傊l(fā)揚腳踏實地的實干精神,就能把一項項的工作做好,取得實效,從而振興經(jīng)濟,把國家引向興旺發(fā)達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