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鍵
摘 要:為了加快高速公路現(xiàn)代化建設,降低高速公路交通安全事故發(fā)生概率,就必須要進一步提升交通標線等交通標志的設計水平。文章立足于高速公路交通標線設計現(xiàn)狀,從出口標線、隧道出入口標線等幾個關鍵交通標線入手,提出了一些優(yōu)化設計對策,希望充分發(fā)揮交通標線在交通秩序有序開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高速公路;交通標線;設計;優(yōu)化
中圖分類號:U491.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8)28-0102-02
Abstract: In order to speed up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expressway and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traffic accidents,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improve the design level of traffic signs.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ighway traffic marking design, starts with several key traffic lines, such as export marking and tunnel entrance marking, and puts forward some optimal design countermeasures, hoping to play an active role in the orderly development of traffic order.
Keywords: expressway; traffic marking; design; optimization
作為交通標志的重要組成部分,交通標線是保證高速公路行車安全性的重要基礎設施,由于涉及到隧道、橋梁、陡坡等眾多特殊路段,大大增加了交通標線設計的難度。特別是新時期國內高速公路工程不斷增多,相應的交通標線設計標準更高,強化其優(yōu)化設計力度具有重要意義。
1 出口標線的優(yōu)化設計方法
在常規(guī)的高速公路出口標線設計中,主要結合高速公路出口部位處的路基漸變情況來設置導流線(三角地帶標線)和縱向標線(一般長3m,寬45cm)。但是通過對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進行調查可知,高速公路出口處的路基漸變段過渡到匝道楔形端位置處是交通事故的高發(fā)路段,主要是由于駕駛者突然向外側換車道或非法減速停車等因素所造成。為了減少該部位的安全事故發(fā)生次數(shù),強化交通標線科學設計,相應的優(yōu)化設計方法主要為:在常規(guī)出交通標線設計的基礎上,將出口路基漸變段的同向車行道分界線設置成實線,嚴禁車輛在該路段進行變道,并在相應的導流線(三角地帶)起始位置處的主線路面上科學地設置直行確認導向箭頭。
2 隧道入口標線的優(yōu)化設計方法
2.1 出入口路面的交通標線優(yōu)化設計
在高速公路隧道出入口前后的50m左右范圍內,可能會由于“黑白洞”效應而影響駕駛者的駕駛心理,容易使其產(chǎn)生一種制動心理,同時隧道進入口或出入口位置處為冷氣流和熱氣流的交匯地段,公路路面比較濕滑,這增加了車輛在該部分發(fā)生側滑事故的概率。因此,在該部位處,需要增加公路路面抗摩擦系數(shù),在隧道進入口和出入口前后的50m范圍內合理鋪裝一層彩色薄層,借助這種色彩交通標線來提醒駕駛者,增強他們的警覺性,以便減少側翻事故的出現(xiàn)。
2.2 出入口前硬路肩的交通標線優(yōu)化設計
在高速公路隧道出入口段的路面包含有寬度為2.5m或3.0m的硬路肩,且隧道內部僅有寬度為50cm或75cm的路緣帶。為了避免硬路肩上的車輛在非法行使過程中對隧道洞壁造成碰撞,傳統(tǒng)設計中主要是在高速公路硬路肩中合理設置黃色導流線來嚴禁車輛進入。針對這種情況,在設計交通標線時可以增加路側提醒,立足于傳統(tǒng)交通標線設計方案的基礎上,在右側車道邊緣線位置處合理地設計縱向凸起式震蕩標線,確??梢约皶r提醒駕駛者已經(jīng)錯誤駛入到了硬路肩范圍,避免后續(xù)對高速公路隧道洞壁造成碰撞。
2.3 隧道內路緣帶的交通標線優(yōu)化設計
在已經(jīng)建成的高速公路隧道內,由于隧道內的視線不良,且所設置的路緣帶寬度一般小于750mm,所以檢修道側壁常常會受到車輛的刮擦而出現(xiàn)比較多的刮擦痕跡。針對這種情況,在其中設置交通標線的時候,可以在高速公路隧道中的左側車道和右側車道邊緣線位置處合理地設置縱向凸起式雙組分標線,通過使車輛在該過程中產(chǎn)生震動感來提醒駕駛者已經(jīng)遠離了標準車道,確保駕駛者可以及時調整車道走向,避免對隧道側壁產(chǎn)生刮擦。
2.4 隧道車速控制的交通標線優(yōu)化設計
為了提前使駕駛者明確高速公路隧道內車輛通行的最低和最高時速,可以在隧道出入口前200m左右位置處合理地設計路面限速標記,且需要對相應路面限速文字的規(guī)格和顏色進行合理控制,其中顏色控制中以白色作為最低限速值數(shù)字顏色,以黃色作為最高限速值數(shù)字顏色。
此外,在高速公路隧道出入口臨近立交出口匝道的位置處,還要結合規(guī)定要求和標準,在隧道內限速車道內部設計車行道縱向減速標線,具體可以在車道邊緣線區(qū)域中科學設置菱形塊虛線,這樣可以使駕駛者主觀地觀受到車速變快、車道變窄的視覺錯覺效果,以使駕駛者自動降低行駛速度(如上圖1所示)。在分合流匝道高速公路路段中,如果需要對駕駛者行駛速度進行嚴格控制,那么這時候可以相應地設計縱向減速標線。與此同時,針對隧道內標線或出入口前50m位置處所設置的標線,考慮到照明因素或灰塵等環(huán)境條件,均可以應用雨夜反光性能比較強的雙組分標線涂料。
3 長陡下坡路段標線的優(yōu)化設計方法
在山區(qū)等地區(qū)修建高速公路的過程中,涉及到許多長陡下坡路段,具體就是指連續(xù)里程>2km,且縱坡率>3%d的公路路段?;谠摱温烦痰奶厥庑?,非常容易誘發(fā)安全隱患,尤其是有不良駕駛習慣或容易瞌睡的駕駛人員更容易在長陡下坡路段處出現(xiàn)超速或碰撞護欄等駕駛行為,同時該路段的大型車輛駕駛者為了控制車速,要持續(xù)進行制動操作,這樣就可能會使剎車片溫度大大提升,一旦剎車片失效就容易誘發(fā)追尾或碰撞護欄等安全交通事故。為了降低該種類型事故發(fā)生的概率,需要強化預防性交通標線設計,具體優(yōu)化設計方法如下:
(1)在高速公路的長下坡路段位置處,每隔300m間距合理地設置一組由紅色或黃色薄層鋪裝所形成的橫向減速標線,每組設置5道,長度一般為86m左右,這樣就可以通過顏色警覺和車輛所產(chǎn)生的振感來提醒駕駛者,使他們可以提前做好減速處理。
(2)在長下坡路段的車邊緣線位置處需科學設置縱向凸起式標線等警示駕駛者,這樣可以通過給駕駛者提供振感來提醒他們偏離了外側車行道,以借此來縮減公路車輛事故發(fā)生次數(shù)。如果設計中確定了縱向凸起式標線,那么要對路面排水問題進行合理考慮,一般應該每隔15m間距來設置一個長度為10cm的排水口,避免路面出現(xiàn)積水問題。
(3)在長下坡路段的車邊緣線位置處可以科學設置凹槽式隆聲帶,一般設置在高速公路右側硬路肩內,在已經(jīng)成型的高速公路瀝青混凝土路面上切割出一些淺槽,借助來形成凹形震蕩作用。但是為了不破壞高速公路路肩路面,需要針對凹槽進行防水封層處理,先將其內部存在的雜物清除干凈,然后借助改性乳化瀝青噴灑后進行防水封層處理,尤其適用于我國南部地區(qū)。
4 橋梁路段的優(yōu)化設計方法
4.1 曲線段橋梁的交通標線優(yōu)化設計
即便按照《公路路線設計規(guī)范》來設計曲線段橋梁的最小圓曲線半徑值,但是在能見度比較低的大霧天氣或道路結冰與濕滑等條件下,均很容易使車輛出現(xiàn)側滑問題,這時候除了要注意增強路面的抗摩擦系數(shù)外,還要注意在橋梁斷每隔50m間距設置一組長度50m的彩色薄層來提醒駕駛者注意,盡量減少路面摩擦系數(shù)不足所誘發(fā)的側滑問題。
4.2 大中型橋梁的交通標線優(yōu)化設計
針對長度≥500m的大橋,一般需要在右側車行道邊緣線處來合理設置隆聲帶,但是考慮到后期清雪或交通標線使用壽命等情況,可以在右側硬路肩處科學設計凹槽式隆聲帶,借此來提醒駕駛者是否存在偏離車道的行為。此外,在設計隆聲帶期間,一般設置范圍主要控制在進入橋梁前100m到進入橋梁后的50m,且施工中要錯開伸縮縫,避免對橋梁整體結構造成破壞。
總之,交通標線是高速公路交通標志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設計質量直接關乎其作用的發(fā)揮。為了充分發(fā)揮交通標線在提醒駕駛者駕駛行為,確保其在行使安全性方面的積極作用,就必須要立足于常規(guī)標線設計標準和方案的基礎上,優(yōu)化交通標線設計方案,以全面確保高速公路行車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史曉花,杜志剛,等.高速公路隧道內視錯覺減速標線優(yōu)化設計[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16(1):174-175.
[2]余志芳.高速公路振動減速標線優(yōu)化設計方法[J].交通世界,2017(20):146-147.
[3]柳佳.淺談高速公路交通標線的優(yōu)化設計方案[J].北方交通,2014(11):95-96.
[4]鄭月雷.公路交通工程標志標線設計方案研究[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5(07):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