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馬家寨:一座村莊與一種綿延不斷的技藝

      2018-11-23 12:45:22王廣樂劉小利
      河北畫報 2018年9期
      關(guān)鍵詞:排子畫舫白洋淀

      文/王廣樂 劉小利

      攝影/周西娟

      雄安新區(qū)安新縣縣城東南方向有這樣一個村莊,曾以“四門四藁四吊橋”的村莊格局獨步白洋淀,又以傳承千百年的造船技藝而聞名于世。

      這就是馬家寨,一個可以觸摸歲月,品味情懷的地方。

      馬家寨,曾經(jīng)的屯兵水寨

      馬家寨又名四門寨,別稱的由來是因為這里世代流傳著七個字——“四門四藁四吊橋”。關(guān)于這個“藁”字,是有不同解釋的?!癵ǎo”究竟是哪個字?我們也不確定,但它的指向是明確的,就是架在村口跨街的閣樓。那個時候,這里是一座水鄉(xiāng)古寨,四個寨門高聳,門外寬闊的護城河上,吊橋白天放下供人通行,晚上則高高吊起,城樓上警衛(wèi)警惕地監(jiān)視著外面的動靜……城門、護城河、吊橋這些古代戰(zhàn)爭場景里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元素組合在一起,為這個有故事的村莊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在馬家寨人劉小利和劉國樂的引領(lǐng)下,我們走進了這個位于白洋淀邊的村莊。

      順著新修的水泥路,一路向東穿過一排排紅磚平房,前面出現(xiàn)一座水泥橋,橋下是一條寬闊的溝壕,約有八九米寬,三四米深,小利說橋下的大深溝就是當(dāng)年的護城河。如今,新房子都修到了護城河外,新村面積也不知比老村大了多少倍。

      剛過橋,腳下的路便陡然向上抬升了一兩米高,路兩旁的房屋也齊刷刷由磚紅色變成了磚青色,讓人有種一步跨入歷史深巷中的感覺?;赝麃砺罚瑯蚰穷^的新房子顯得不再高大,它們猶如站在臺下接受檢閱的部隊,這邊的老房子好像居高臨下的指揮官,新房與老房之間隔著一條護城河默默對視著,這座橋成了它們之間聯(lián)系的紐帶。小利介紹,老村之所以地勢高,一方面是因為修護城河時取土墊高的緣故,另一方面是因為過去數(shù)百年間常發(fā)大水,土坯房被洪水泡倒了,新房就在塌平的土坯上再建,老村也就越抬越高。

      村里的街道不是正東正南的,或許是因為地勢或者河流走向的原因吧。東、西、南、北四條大街把村子劃成四塊,東街與南街之間又有路相通,獨立構(gòu)成一條小的內(nèi)環(huán)路。這些主街哪條都有四米多寬,寬敞通暢,出入十分方便。如此簡單但又分明透著不簡單的布局,與周邊的水區(qū)村落截然不同。

      據(jù)《安新縣志》記載,馬家寨初建于宋代,是屯駐水軍之所。那時的白洋淀處于宋遼邊界,為抵御遼軍的入侵,鎮(zhèn)守此地的副節(jié)度使何承矩及宋將楊延昭大搞“塘濼防線”,淀淀相通,工程浩大,“發(fā)諸州鎮(zhèn)兵一萬八千人給其役”,“戍率三千人乘船百艘往來巡邏”。這么多戰(zhàn)船的建造和維護,需要一個安全的環(huán)境,處在白洋淀腹地的馬家寨位置適中,東、西、北三個方向都能馳援,于是馬家寨便挑起了宋軍水師船只的建造和維修的重任,而這個軍事基地也就擁有了“四門四藁四吊橋”的格局。

      水鄉(xiāng)的農(nóng)家小院 攝影/續(xù)鐵標(biāo)

      街頭的偶遇 攝影/李 勇

      攝影/楊亞文

      攝影/李 勇

      攝影 /李 勇

      攝影/楊亞文

      劉國樂說順村東出了護城河,有一片四面環(huán)水的高地,那里可能就是當(dāng)年造船的船塢……

      順著一條小胡同,我們走入村子“內(nèi)環(huán)”那個核心地帶,這里有一大片清一色的青磚平頂老房子,都是典型的白洋淀房屋樣式,一二百戶人家挨挨擠擠,好不熱鬧。這里曲徑彎彎,胡同與胡同彼此間互通往來,不管如何曲折細窄,也不管怎樣右拐左扭,最后都能通向主街。一個個窄小的院落,透露出淀區(qū)人對寸土寸金的精打細算。

      時光一下子倒退回一千多年前,就在這四條街道上,就在這幾百個庭院里,晃動著數(shù)不清的身影,一座座通紅的爐火,裹挾著叮叮當(dāng)當(dāng)、音韻鏗鏘的鐵錘敲擊聲響,錛、鑿、斧、鋸,在匠人有力的大手中,發(fā)出帶著生命熱度的或沙啞、或刺耳、或急促、或重鈍的聲音……就在這里,為大宋水師輸送著一條條上好的戰(zhàn)船。

      如今,書寫村寨氣壯山河、豪情萬丈的氣象已無處尋覓,留下的老房都不過百余年的時間。即使這樣,許多院子也早已無人居住,只見榆樹茂盛,粗壯的的香椿樹參天而立。

      對老房子有著童年記憶的小利與國樂,心中有種期待:這里的上百戶成片老房子被保存下來,伴隨著“四門四藁四吊橋”——四門寨的傳奇故事,成為不可多得的白洋淀水鄉(xiāng)民居古村落博物館。

      排艙艚舫,造船之鄉(xiāng)的林林總總

      古白洋淀曾是古黃河北決入海的流經(jīng)之地,直至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黃河改道南移,留下它派生出的許多支脈河流,如滹沱、浣、滱等水,仍舊沿著黃河故道進淀入海,所以白洋淀便有了“九河下梢”之稱。

      有河就會有船,白洋淀的船最早始于何時不得而知,但白洋淀的特殊地理環(huán)境和考古發(fā)現(xiàn)說明這里很早就有人類活動。人類制造和使用船的歷史可以上溯到禹的時代,司馬遷《史記·河渠書第七》中寫道:“《夏書》曰:禹抑洪水十三年,過家門不入。陸行載車,水行載舟……北載之高地,過降水,至于大陸,播為九河,同為逆河,入于勃海?!彼抉R遷在《史記·刺客列傳第二十六》中寫道:“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明確記載了荊軻取道白洋淀刺秦的事。

      據(jù)史料記載,白洋淀造船業(yè)的興起始于北宋。當(dāng)時執(zhí)政邊關(guān)的何承矩給皇帝的密奏中提到,太宗“置砦一十六,鋪百二十五,廷臣十一人,戍卒三千余,部舟百艘,往來巡警,以屏奸詐?!比绱她嫶蟮乃畮?,肯定聚集著相當(dāng)數(shù)量的造船工匠,這是有文字記載最早的造船人。

      馬家寨是屯軍的水寨,造船業(yè),從宋朝發(fā)端,歷經(jīng)元、明、清、民國,直到現(xiàn)在。特別是清朝白洋淀航運的興盛,從天津到保定的航道200年不衰,極大促進了馬家寨造船業(yè)的發(fā)展,馬家寨的造船業(yè)也成為了內(nèi)河航運文化的一個重要節(jié)點。

      攝影/周西娟

      攝影/楊亞文在馬家寨,造船工匠隨處可見。

      馬家寨人造的船,種類繁多,名稱也獨特。

      小型船分為三種,共同的特點是個頭小但行動靈活,長度一般不會超過4米,統(tǒng)稱“排子”。放鴨子的叫“鴨排子”,打獵射鳥的叫“槍排子”,放鷹捕魚的自然叫做“鷹排子”。鴨排子最小,3米長,1.5米寬,0.25米深,沒有船,船輕吃水淺,便于在淺水中驅(qū)趕鴨群。鷹排子最大,比鴨排子長1米,比鴨排子略窄、略深,船身窄長,船形如梭,速度很快,可以在浪尖上穿行,不怕風(fēng)浪。最有傳奇色彩的當(dāng)屬槍排子,專門用于打獵,捕殺大雁野鴨。不管是康乾二帝到白洋淀“水圍”,還是聞名中外的雁翎隊,都是使用這種船。槍排子和鷹排子長度相仿,但前寬后窄,船頭齊平,主要為了便于放置獵槍——大抬桿,而且在有水草的水面上劃動也不會發(fā)出什么聲響,就是靠著這一點,船才能慢慢靠近十分警覺的野鴨、大雁。槍排子上共裝有兩支獵槍,一支高,一支低,打獵時要先放位置低的那桿槍,待水鳥聞聲驚起之后,才放位置高的另一支。第二槍一響,無數(shù)鐵砂呈扇子面形從槍膛里飛出,往往會射落很大一片鳥。甚至有用大抬桿一次打獵收獲過滿滿一船野鴨子的記錄。不過也出過事故。有人購得馬家寨的槍排子去打獵,不小心裝錯了火藥,結(jié)果槍炸膛了,被火藥熏炸得滿臉烏黑,從此之后落下個“麻子”的綽號。

      中型船共四種,特點是以艙數(shù)為名,有三個艙的叫“三艙”,有四個艙的叫“四艙”,以此類推,是水鄉(xiāng)人的生活用船,供漁民們捕魚、運魚、挾泥、打葦、拉網(wǎng)使用,其中三艙最小,五艙最大。三艙和四艙還各分大、小兩種型號,為捕魚專用船。三艙的長度在4米到4.5米之間,寬1.5米,深0.3米,載重0.5-0.7噸;四艙長6-7米,寬1.8米,深0.4米,載重0.5-1噸。六艙比四艙長0.3-0.6米左右,略寬,除了捕魚之外,主要用來挾泥、打葦,還有拉網(wǎng),是以前人們使用最多的船。五艙又叫“魚駁子”,體長可達10米,是艙類船中的巨人。因為要運送活魚,所以它的第三個艙和第四個艙都設(shè)計成“活艙”,用活水來養(yǎng)活魚。

      今天,白洋淀人使用四艙最多,捕魚、運貨,在淀水上穿梭往來,繼續(xù)承載著白洋淀土生土長的漁民和旅游服務(wù)人員的生活重托。

      另外還有純粹“以船命名”的船,例如“卡船”(這里讀qiǎ),除了購買必需的生活物資外,船中人幾乎從不上岸,長年漂泊在水上,純粹的水上人家。過去有句俗語叫“嫁女別嫁卡船上”,一語道出其中的艱辛。

      省級白洋淀傳統(tǒng)造船技藝傳承人姜琳祥按照15∶1的比例制作的精美船模 攝影/趙克琪

      《安新縣志》里,還記載著許多種大型船只,像“艘”“航”“罾”“渡”“拖”“旅”等等,它們有的已經(jīng)被歷史徹底帶走了,有的行將消亡,有的變身為鋼鐵之軀,以另一種方式繼續(xù)著自己的水上航程。還一種叫“救命船”。它和普通漁船的最大區(qū)別,一是船的底部嵌著兩根拖床(拖床是白洋淀的一種冰上交通工具)下面才會有的鐵條,二是劃這種船不用槳,而是使用撐拖床的撐桿,撐桿一頭套著由一個彎鉤和一個尖刺組合成的復(fù)合式鐵件,有點像水滸傳里徐寧的鉤鐮槍。每到冰河將開之際,如果有人不小心落水,那是極其危險的。因為開河的冰已經(jīng)酥裂,隨扒隨裂。這時村里人聽到喊救命聲,就會合力架起救命船,抬到岸邊,用撐桿撐著去救落水者。過去,每個純水村幾乎都有救命船,它們往往是村民集資或由村里的士紳出資修造,放到村中顯眼且不礙事之處,大人會囑咐孩子不要亂動船上的物件。在村民眼里,船的一頭連著性命,是不能褻瀆的。

      攝影 /李 勇

      除了“艙”和“排子”,白洋淀還有許多種大型船只,其中承載貨運的“艚”、負責(zé)客運的“舿”和后來居上的“畫舫”最有特點。

      “艚”俗稱“對艚”,是白洋淀最大的運輸船,由兩只一頭平的船對接而成。對接處用纜繩連接,航行時如果河窄彎急,可以解開纜繩分開行駛,掉頭、拐彎都很方便。大型對艚有45米長,4米寬,1.2米深,載重量可達百噸,是津保內(nèi)河航線上常用的大型運貨船。1860年清朝政府簽訂《北京條約》后,天津開埠通商,對艚在保定到天津的內(nèi)河航線上成為重要的運輸船只,將砂糖、面粉、煤油及洋雜貨由天津運往保定,再將蘆葦制品、小麥、棉花等農(nóng)副初級產(chǎn)品和土特產(chǎn)品由保定運回天津。

      “舿”和“舫”都是客船。舿俗稱“舿子”,是一般的商用客船,船有7-9米長,3米寬,0.5米深,船上建有木棚,棚內(nèi)分上下鋪,用隔扇隔成小間,不怕風(fēng)吹雨淋。“畫舫”是水上游樂專用大船,將中國古典建筑的雕梁畫棟工藝與船進行了完美對接。龍舟(不是端午節(jié)比賽用的龍舟)可以說是畫舫的頂級版產(chǎn)品,從乾隆的御用龍舟到白洋淀造船有限公司制造的2014年北京APEC會議接待各國元首的龍舟,它們都出自不同年代的馬家寨造船人之手,每一艘都造型典雅,精美絕倫。

      《安新縣志》里,還記載著許多種大型船只,像“艘”“航”“罾”“渡”“拖”“旅”等等,它們有的已經(jīng)被歷史徹底帶走了,有的行將消亡,有的變身為鋼鐵之軀,以另一種方式繼續(xù)著自己的水上航程。

      馬家寨的三個造船“狀元”

      關(guān)于馬家寨,有這樣一個傳說:本來馬家寨是可以出狀元的,只因為一個外地人到白白洋淀尋寶路過馬家寨,看出這是一方寶地,又在新安城東南角上的魁星閣里,看到魁星手拿著毛筆正在點狀元元呢,筆尖所指正是馬家寨!于是他伸手將魁星手里的毛筆頭輕輕一捏,筆頭成了扁形的鑿子狀,所以馬家寨沒出出文狀元,卻成就了一代代手拿鑿子的造船狀元。

      這是個無處考證的傳說,卻也真實地道出了馬家寨人專注造船,技藝精湛的特點。馬馬家寨,還真有幾位令人稱道的造船“狀元”。

      攝影/趙克琪

      姜琳祥用船模為后人留下更多記憶

      在馬家寨村,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白洋淀傳統(tǒng)造船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姜琳祥家中,挨墻的三層大展架上擺放著二三十艘大大小小的白洋淀船只模型,這些全部按照15:1的比例縮小制作完成的有帆有槳、艙門能開能閉的精致船模,靜靜地傾訴這個“造船之鄉(xiāng)”的今昔往事。

      姜琳祥,1939年生人,10歲就開始跟隨父親去天津干雜活——“供作”。心靈手巧的他從父輩那里傳承了造船技藝,秉持工匠精神,在造船這個行當(dāng)干了七十多年,經(jīng)他手造出的船數(shù)也數(shù)不清了。

      跟隨姜老爺子多年的工具箱

      攝影/趙克琪姜琳祥和兒子姜鐵橋一起制作排船

      如今姜老爺子已須發(fā)皆白,但精神矍鑠,談到造船依然是興奮無比,一樁樁,一件件,記得清楚,說得明白。他說,四門寨的木匠沒有固定的師徒關(guān)系,學(xué)手藝全靠眼看心記。雖然人人都有一手造船的技能,但要想學(xué)好學(xué)精,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就拿工具來說,這些錛、鑿、斧、鋸、鉆、刨子……哪一樣不是工匠們自己從鐵匠鋪定做、自己用磨刀石磨好的。過去小學(xué)課本里有篇課文叫《魯班學(xué)藝》,說得真對,什么時候自己手里的家伙會使了,好使了,也就離出徒不遠了。他隨手拿起一把刨子讓大家看,刨子刃竟然是弧形的,這和旱木匠用的刨子確實不同。他用的斧子,一面和平常的斧子一樣,另一面竟然是直上直下的,好像是一把普通的斧子被從中劈開似的。他拿起另一把斧子,朝一根挺粗的鐵絲砍去,“?!钡囊宦暎F絲一下斷為兩截……

      老人說,清朝時馬家寨人為皇帝造過龍舟,民國時村里出了“東興”“永順”“兩益公”等八大造船作坊,抗戰(zhàn)時為三小隊和雁翎隊造過船,為打日本做過貢獻。1954年縣里建群眾造船社,45名工人都是馬家寨的。1956年造船社和馬家寨修配廠合并,稱安新造船社,那時真不得了,一年能造二百多條船,日子真是紅火!1959年,文化部周揚部長來白洋淀視察,老技工賈忠?guī)ьI(lǐng)大家造出了號稱“水上文化宮”的大花船……

      姜老爺子認(rèn)真地說,造一條船,工序十分復(fù)雜,從“釘墩”到“搓油”有近二十道之多;船的各種用具和部位,像“纖繩”“纜繩”“招刀”“鋪頭”“桅窩”“劈水板”“管”“將軍柱”等,不下18種;造船工具不下19種;鐵活不下8種……每一道工序都要講究質(zhì)量,每一個部位都要求精求細。造船時,有時三四個木匠各占一方,大家要齊心協(xié)力才行。造船也是競技場,每個人都會施展開渾身解數(shù),誰也不想落后啊。

      老人走過很多地方,白洋淀水區(qū)每個村子都去過,參加過北京頤和園、北海、陶然亭各大公園游船的制造和維修。外省去得也不少,華北、東北的各大水庫,像什么內(nèi)蒙古的烏梁素海,山西的文水,東北的……

      說到這兒老人忽然停住了,若有所思地抬頭望著遠方,似乎在回味他和弟兄們留下的那些生活印記,以及他們逝去的青春年華,正是他們用心血和智慧打造的那一條條木船,將白洋淀造船業(yè)名播四方。所以,當(dāng)他雙手接過由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河北省文化廳頒發(fā)的那個非遺傳承人大紅證書時,誰又能說他不是從四門寨走出的一名造船“狀元”呢?

      “我身邊呢,擺著一條船,還有一些造船的工具,據(jù)說這是昨天晚上,我們雇了十六個人,很辛苦從什剎海搬過來的。如果你要是去過什剎海,在那兒上船玩兒過的話,可能坐過這條船,今天呢,我們的故事就從船開始。

      北京什剎海的游船,十年來第一次大修。幾天后,那里的二十條木船,就將修成下水。當(dāng)我們蕩起雙槳游玩的時候,也許并不會去想,這些船只的制造者,十年前這些船,就是這批工匠親手所造。河北省白洋淀馬家寨村,號稱是中國北方手工造船技術(shù),最優(yōu)秀的一個群體,祖輩傳承已經(jīng)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薄浴遏斣ビ屑s》

      攝影/續(xù)鐵標(biāo)與75歲的曹羊子師傅不期而遇,是在他家附近的小巷子里。

      曹羊子跟魯豫講馬家寨的造船故事

      曹羊子,造船、修船的歷史有47年,到2007年已經(jīng)參與造船千余條,但他并不是一個一開始就想從事造船行當(dāng)?shù)鸟R家寨人。他當(dāng)過村里的生產(chǎn)小隊長,開過面粉廠,經(jīng)營過小商店,包過二十多畝地,但屢屢不順,不得不回頭學(xué)習(xí)造船的手藝,并下了苦功夫,一年的長進能頂上別人四年的功夫。學(xué)成之后,他開始四處闖蕩,造船、修船,手藝日漸精進。

      曹師傅說,白洋淀造船用的材料十分講究。大型船只,像對艚、舿子等,需要使用上等紅松、白松,需要到東北地區(qū)專門采購。而造白洋淀特有的排子或者三艙、四艙、五艙、六艙則多以笨槐木為主,需要入戶買樹。選樹是馬家寨人練就的第一項功夫,需要具備一雙“火眼金睛”,要通過看樹葉、樹疤和樹皮選材。這些功夫,可不是輕而易舉就能練成的。

      第二項功夫就是“伐樹”。老年間笨槐多種在農(nóng)家院里,胡同不管多窄,院子不論多小,伐樹都不能損壞房屋和東西。馬家寨人伐樹有絕活,伐樹工序分先后,先落樹冠、樹枝,再伐樹干,接著就地截板運出院落。不論樹多大多粗,都能干凈利落地把樹伐倒運走。

      “從南京到北京,馬家寨人買樹不填坑。”業(yè)內(nèi)流傳的這句話,只有馬家寨人最懂其中的意味。地面往下的樹根部分是不計入買樹成本里的,這截暗藏于地下的木料有時會派上大用場,會將樹干的有效利用率大大提升。將樹連根刨出,也是對木材的綜合利用和最大尊重。

      量形取材、看料截板是馬家寨人的第三項絕技,里面又暗藏著三種本事。第一種本事叫“因材使用”,樹不直不要緊,隨彎就彎,將它用在船的適當(dāng)位置,順著曲度使用,能發(fā)揮木材的最大效用。外行人眼里的一塊廢料,到了馬家寨造船師傅手里就會變廢為寶。第二種本事叫“甩線一手準(zhǔn)”,曹師傅說他用眼一瞄,隨手一甩,一條漂亮的弧線就十分精準(zhǔn)地落在木材上了,但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千錘百煉。最讓人稱絕的是第三種本事——“放印子”,這是修補之功,不用尺子量,只靠眼看和手砍。正月里捻船(白洋淀人將修船叫做捻船)時,你去現(xiàn)場看看,捻匠師傅剔掉木船的損壞部分后,找了一塊板,用斧子砍了幾下就成了,砍成的板還真跟破洞形狀差不多,然后用鉤一釘,齊活,就這么簡單。

      1981年,在北海公園參與建造兩艘清式御用木質(zhì)畫舫“引鳳”“翔鸞”;

      1985年,在頤和園還原建造慈禧太后御用過的“安瀾?!碑嬼?,并用宣紙拓印下留有“慈禧太后御印之寶”的畫舫御匾,加以復(fù)原;

      CFRP具有比重小、強度高、耐疲勞、耐腐蝕、抗蠕變、熱膨脹系數(shù)小等優(yōu)異特性,并且具有一材多能、一材多用的特點,已被廣泛應(yīng)用于航空、航天、輪船、汽車、風(fēng)電葉片、化工、機械、紡織、醫(yī)療器材以及文體用品等各個領(lǐng)域。對于軌道交通承載結(jié)構(gòu),CFRP能從以下幾方面滿足車體技術(shù)提升的需求:

      1986年,在頤和園建造“萬荷舫”御用畫舫;

      1987年—1988年,為頤和園建造了4條清式龍舟畫舫,末代皇帝溥儀的弟弟溥杰到場剪彩;

      1992年,為頤和園設(shè)計建造復(fù)原清代皇家最大御用畫舫“昆明喜龍”,冠名“太和號”,其船體之大為當(dāng)時全國之最;

      1995年,為頤和園建造御用畫舫“清漪舫”;

      2008年,在北海公園復(fù)原清代御用木質(zhì)畫舫“太平號”作為奧運會接待外賓用船;

      2014年,為北京APEC會議設(shè)計建造兩艘皇家御用龍舟“喜龍舫”“景龍舫”,用以我國領(lǐng)導(dǎo)人接見外賓;并為雁棲湖建造兩艘龍舟,作為會議用船;

      ……

      辛文生闖出一條造船新路

      當(dāng)你看到這一長溜兒這些年來辛文生參與的造船項目時,就不會奇怪為什么他會是馬家寨村最新一代造船“狀元”。

      現(xiàn)為安新縣白洋淀造船有限公司負責(zé)人的辛文生,在繼承傳統(tǒng)造船技藝的同時,不斷進行技術(shù)革新,研制出具有現(xiàn)代科技含量與明清古典建筑風(fēng)格相結(jié)合的現(xiàn)代大型畫舫,走出了與姜琳祥老人、曹羊子師傅不同的馬家寨造船“狀元”之路。

      一直以來馬家寨人造船都沒有圖紙,全憑師傅口傳心授。辛文生善于動腦,早在上世紀(jì)八十年代初,帶著本村的幾名工匠到北京給頤和園修繕木船時,他就在拆修舊船時一邊拆,一邊把船的各部分尺寸細心記錄下來。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他發(fā)現(xiàn)總結(jié)出了木船長、寬、高之間的比例關(guān)系——船的四分之一長度相當(dāng)于船的寬度,船的十五分之一長度相當(dāng)于船的高度!這個發(fā)現(xiàn)啟發(fā)了他,促使他開始謀劃一個大的計劃。

      馬家寨人的傳統(tǒng)是造木船,但是隨著現(xiàn)代造船技術(shù)的發(fā)展,白洋淀木船制造業(yè)急劇萎縮。在接單頤和園、北海公園等處制造游覽用大型畫舫時,辛文生開始嘗試如何將馬家寨傳統(tǒng)造船技術(shù)與現(xiàn)代旅游結(jié)合起來,造出符合現(xiàn)代人審美需求、又具有民族傳統(tǒng)特色的巨型龍舟式畫舫,使白洋淀造船業(yè)進一步發(fā)揚光大。為此,他一邊動手測量頤和園長廊等古建筑,測算各部分之間的比例關(guān)系,研究如何將它們與船體做到完美有機結(jié)合,一邊四處搜集資料,查閱書籍,向清華大學(xué)古建筑專家求教,設(shè)計修改圖紙,制作安裝模型。

      當(dāng)他將第一艘自己設(shè)計制造的畫舫模型拿給專家和公園領(lǐng)導(dǎo)看時,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他終于將傳統(tǒng)的作坊式生產(chǎn)上升到以理論為指導(dǎo)的符合現(xiàn)代要求的造船工藝,使中國古典建筑與船完美地結(jié)合在一起。從十多個工匠組成的小造船班,到集設(shè)計、開發(fā)、制造于一體的船舶生產(chǎn)企業(yè),辛文生闖出了一條馬家寨造船工匠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之路!

      “安瀾福”“太和號”“太平號”……一艘艘明清古建畫舫,開始出現(xiàn)在北京頤和園、北海公園、雁棲湖、龍?zhí)豆珗@等各大公園的湖面上。大型玻璃鋼材料的船身,克服了傳統(tǒng)木船的不足,木質(zhì)仿明清風(fēng)格建筑形式又帶有鮮明的中國民族特色。技藝精湛,特色鮮明,馬家寨人的畫舫走上了國家乃至國際舞臺,迎接著八方來客。

      今天,在天津、沈陽、山東、山西、河北、寧夏、內(nèi)蒙古等省市自治區(qū),一批又一批來自馬家寨、堪稱“多面手”的年輕工匠,以其世代傳承的工匠精神得到更廣泛的市場認(rèn)可,他們的創(chuàng)造正在大放異彩。

      在頤和園建造大型游船的安新縣白洋淀造船廠的工匠們 攝影/辛衛(wèi)民

      營造過大宋水師的戰(zhàn)船,營造過游歷白洋淀帝王的龍舟,

      營造過雁翎隊打鬼子的槍排子,

      直到現(xiàn)在營造接待國內(nèi)外賓客的大型畫舫,

      馬家寨人的智慧與技藝,

      一代代進行著傳承接力,如同一條穿越漫長時空的馬拉松。

      歲月可以銷蝕、分解掉木質(zhì)船形的軀體,

      但因為有姜琳祥、曹羊子,

      因為有以辛文生為代表的中堅力量,

      馬家寨人的工匠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與擔(dān)當(dāng),

      一定會不斷發(fā)揚,持續(xù)光大。

      容和塔 攝影/宋一力

      猜你喜歡
      排子畫舫白洋淀
      甲辰新春乘旬河畫舫游
      白洋淀生態(tài)環(huán)境危機與治理的歷史考察
      Promoting Architectural Values in Culturebound Scenery in Tourist Destinations
      美麗河北之白洋淀
      一艘畫舫
      民主(2018年7期)2018-11-17 04:50:58
      美麗的白洋淀
      排行峽江
      長江叢刊(2017年4期)2017-03-28 02:02:56
      秋臨
      詩林(2016年5期)2016-10-25 23:53:01
      從白洋淀逃荒到北京
      車排子灌區(qū)混凝土襯砌渠道抗凍脹墊層設(shè)計
      寻甸| 夹江县| 平顶山市| 南澳县| 沂水县| 中卫市| 双辽市| 香格里拉县| 丹棱县| 海盐县| 建德市| 平顶山市| 台东县| 崇信县| 英超| 鄂尔多斯市| 海丰县| 东海县| 德令哈市| 钟祥市| 广州市| 木兰县| 广昌县| 长寿区| 孝昌县| 南漳县| 固镇县| 上蔡县| 含山县| 元氏县| 扶风县| 茶陵县| 汾西县| 武隆县| 兰西县| 南部县| 雷波县| 任丘市| 云林县| 平江县| 宜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