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性格的形成是“三歲定八十”,其實,眼睛的健康也遵循這樣的道理。眼睛同大腦一樣,大約在3歲時發(fā)育成熟。因此,如果寶寶從小有眼病問題,在3歲前及時發(fā)現(xiàn)、治療,就有可能爭取到有用視力。相反,一些眼病問題在3歲前沒有處理好,則有可能貽誤終生。
3歲前是人大腦發(fā)育的重要時期。人出生時腦重量只有370克,到3歲時,嬰兒腦重接近成人腦重的范圍。眼球發(fā)育幾乎與大腦同步,寶寶剛出生時視神經、視網膜尚未成熟,視覺須逐步建立。到3歲的時候,角膜曲率半徑才發(fā)育至接近成人水平。
因此,3歲前,要特別重視寶寶的眼睛發(fā)育是否正常。如果有眼病問題,爭取在3歲前發(fā)現(xiàn),盡早診斷、治療,才能爭取到有用視力。
剛出生的寶寶,雖有視覺感應功能,瞳孔有對光反射,但只能短暫注視最近處緩慢移動的物體。寶寶滿月后可凝視光源,出生100天內的新寶寶會看自己的手;4~5個月能辨識母親的面容,初步分辨顏色,喜歡紅色;1~2歲喜看圖畫,能區(qū)別形狀;2歲時視力為0.5~0.6,3歲時矯正視力接近或達到1.0。
新生兒的視覺異常早期較難發(fā)現(xiàn),家長可以從寶寶眼睛對光的敏感度和對光的追蹤能力方面作初步判斷。嬰兒階段,可在寶寶睡著時,用燈光或手電光來測試。開燈、關燈或在寶寶眼前晃動手電光,如果寶寶身體扭動、晃頭、皺眉、甚至醒來,代表寶寶的眼睛光感很好。拿色彩鮮艷的圖片、玩具等物品在寶寶視力范圍內晃動,看寶寶的眼球是不是隨著特品而轉動,如果寶寶眼睛能很快很準地追隨晃動的物體,說明寶寶的眼睛擁有良好的追蹤能力。注意,檢查的燈光千萬不能太強,照射時間不要太久。
此外,家長還需注意寶寶瞼裂大小是否一致,有沒有眼球大小不一或上瞼下垂,兩眼位置是否對稱,眼珠轉動是否靈活、顧盼自如,眼珠黑白要分明且明亮,眼神活潑。兩瞳孔大小要相同,在手電光照下,如果孩子的瞳孔內呈白色,說明孩子可能患有先天性白內障。眼球大、瞳孔散大這可能是先天性青光眼。如確診,應爭取在患兒兩三歲前做白內障、青光眼手術。如果瞳孔內呈黃色,要高度警惕視網膜母細胞瘤,這是危及幼兒生命的眼病。對早產兒從出生開始就要警惕瞳孔的變化,如果瞳孔內色白,極可能是嚴重的視網膜病變。
寶寶3歲前,要注意其看物姿勢。如果寶寶看物時總是斗雞眼、斜睨眼、側頭轉臉或是瞇著眼,喜歡把玩具、畫片放在眼前很近處看,看電視、看物件要湊得很近,這說明孩子的視覺可能不好,可能與遠視、近視、弱視、先天性眼肌麻痹等有關。還要注意,長期患一些眼瞼病、結膜病如濾泡性結膜炎、過敏性結膜炎、麥粒腫、霰粒腫、眼瞼內翻倒睫,也會影響視功能發(fā)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