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杜詩引《史記》考論

      2018-11-28 08:52:52
      太原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年6期
      關鍵詞:杜詩史記杜甫

      (廣西大學 文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4)

      杜詩與《史記》有著密切的關系,前人已有所注意。蘇軾在其《荔枝似江瑤柱說》一文中載:“昨日見畢仲游。仆問:‘杜甫似何人?’仲游云:‘似司馬遷?!拖捕淮?,蓋與囊言會也?!盵1]2363明人馮時可亦說:“太史公之文與杜甫之詩,皆深渾高厚,其敘世隆污盛衰,及人慘舒悲喜之變,如口畫指撝,咸具神化橐籥之妙也。遷有繁詞,甫有累句,不害其為大家。遷剪其繁則經(jīng)矣,甫加以穆則雅矣?!盵2]4清人浦起龍評杜甫《八哀詩》說:“太史公作《史記》,杜公作詩,都是借題抒寫。彼曰‘成一家之言’,此曰‘自我一家則’,意在斯乎?!盵3]159這些論述主要著眼于文學創(chuàng)作方面兩者的聯(lián)系。近人亦有從精神繼承方面進行論述。[4]本文主要從杜詩對于《史記》的征引情況入手,具體分析杜詩與《史記》的聯(lián)系。

      杜詩對于《史記》的具體征引情況,本文主要根據(jù)仇兆鰲《杜詩詳注》進行具體統(tǒng)計和分析。就《杜詩詳注》所作的初步統(tǒng)計可知:杜詩約征引《史記》八十七篇,對于本紀、世家、列傳、書、表都有涉及,征引總數(shù)五百四十九,列傳征引次數(shù)最多??梢园l(fā)現(xiàn),《史記》在杜詩中被廣泛引用,杜詩對于《史記》的征引是一種自覺的行為。

      一、杜詩引《史記》的方式

      杜詩對于《史記》的引用主要表現(xiàn)為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兩種方式。具體引用情況分析如下:

      (一)直接引用

      直接引用是指杜詩中直接引用《史記》原文中的短句或字詞,未加更改,而作為詩句的一部分。例如:

      1.直接引用《史記》原文中的短句:

      (1)《遣興二首》:“天用莫如龍,有時系扶桑。”[5]566“天用莫如龍”引自《史記·平準書》,原文作:“天用莫如龍,地用莫如馬,人用莫如龜?!盵6]1427

      (2)《寄贈王十將軍承俊》:“賓客滿堂上,何人高義同?!薄百e客滿堂”引自《史記·魏公子列傳》,原文作:“賓客滿堂,待公子舉酒?!?/p>

      (3)《送韋諷上閬州錄事參軍》:“韋生富春秋,洞澈有清識。”“富春秋”引自《史記·李斯列傳》,原文作:“且陛下富于春秋,未必盡通諸事?!?/p>

      (4)《憶昔二首》:“至令今上猶撥亂,勞身焦思補四方。”“勞身焦思”引自《史記·夏本紀》,原文作:“禹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乃勞身焦思?!?/p>

      (5)《夏日嘆》:“竟夕擊刁斗,喧聲連萬方。”“擊刁斗”引自《史記·李將軍列傳》,原文作:“程不識正部曲行伍,營陣擊刁斗,士吏治軍簿,至明軍不得休。”

      此類情況在杜詩中較少,約有十八處。

      表1 杜詩引《史記》統(tǒng)計

      2.直接引用《史記》原文中的詞語:

      (1)《前出塞九首》其八:“虜其名王歸,系頸授轅門。”“系頸”引自《史記·高祖本紀》,原文作:“秦王子嬰,素車白馬,系頸以組?!?/p>

      (2)《新婚別》:“自嗟貧家女,久致羅襦裳?!薄傲_襦”引自《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原文作:“羅襦襟解,微聞薌澤?!?/p>

      (3)《送從弟亞赴河西判官》:“西極最瘡痍,連山暗烽燧?!薄隘忦辍币浴妒酚洝ぜ静紮璨剂袀鳌?,原文作“創(chuàng)痍未瘳。”

      (4)《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五首》:“但使閭閻還揖讓,敢論松竹久荒蕪?!薄伴傞悺币浴妒酚洝だ钏沽袀鳌?,原文作:“李斯以閭閻歷諸侯入事秦?!?/p>

      (5)《青絲》:“不如面縛歸金闕,萬一皇恩下玉墀?!薄懊婵`”引自《史記·宋微子世家》,原文作:“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軍門,肉袒面縛?!?/p>

      除卻以上例句外,杜詩中同樣的詞語還有“垂堂”“帷幄”“辟易”“面折”“警蹕”“籌策”“陶鈞”“情素”“碌碌”等,總計約四十八處。

      (二)間接引用

      間接引用是指在引用《史記》時,沒有直接引用原文,而是通過改換字詞簡括、增加或減少字詞的方式進行引用。這三種情況在杜詩中較多,例如:

      1.改換字詞簡括:

      (1)《喜晴》:“千載商山芝,往者東門瓜。其人骨已朽,此道誰疵瑕?”前一句“往者東門瓜”引自《史記·蕭相國世家》,原文作:“召平者,故秦東陵侯,秦破,為布衣,貧,種瓜于長安城東,瓜美,故世俗謂之東陵瓜?!焙笠痪洹捌淙斯且研唷币浴妒酚洝だ献禹n非列傳》:“其人與骨皆已朽矣?!?/p>

      (2)《敝廬遣興奉寄嚴公》:“還思長者轍,恐避席為門?!边@一句引自《史記·陳丞相世家》,原文作:“以弊席為門,然門外多有長者車轍。”

      (3)《投贈哥舒開府翰二十韻》其三:“今代麒麟閣,何人第一功?”“何人第一功”一句引自《史記·蕭相國世家》,原文作:“蕭何第一,曹參次之?!?/p>

      (4)《寄岳州賈司馬六丈巴州嚴八使君兩閣老五十韻》:“浪作禽填海,那將血射天?!薄澳菍⒀涮臁币痪湟浴妒酚洝に挝⒆邮兰摇罚骸笆⒀皂f囊,懸而射之?!?/p>

      (5)《故秘書少監(jiān)武功蘇公源明》:“范曄顧其兒,李斯憶黃犬。”“李斯憶黃犬”一句引自《史記·李斯列傳》,原文作:“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此類情況在杜詩中比較多,除以上所列舉外,還有:《貧交行》“君不見管鮑貧時交”引自《史記·管晏列傳》;《收京三首》其二:“羽翼懷商老”引自《史記·留侯世家》;《送李校書二十六韻》:“天子正前席”引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琴臺》:“尚愛卓文君”引自《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將赴荊南寄別李劍州》:“焉知李廣未封侯”引自《史記·李將軍列傳》等,總共有三十八處此類引用。

      2.增字減字:

      (1)《立秋雨院中有作》:“窮途愧知己,暮齒借前籌?!薄澳糊X借前籌”一句引自《史記·留侯世家》,原文作:“臣請籍前箸為大王籌之。”

      (2)《過故斛斯校書莊二首》其二:“遂有山陽作,多慚鮑叔知。”“多慚鮑叔知”一句引自《史記·管晏列傳》:“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3)《寄狄明府博濟》:“狄公執(zhí)政在末年,濁河終不污清濟?!薄皾岷咏K不污清濟”引自《史記·蘇秦列傳》:“齊有清濟濁河。”

      (4)《晦日尋崔戢李封》:“未知天下士,至性有此不?”“未知天下士”引自《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原文作:“今日知先生為天下之士也?!?/p>

      (5)《垂老別》:“積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薄傲餮ㄔぁ币浴妒酚洝し饿虏虧闪袀鳌吩淖鳎骸傲餮纱?,沸聲若雷?!?/p>

      以上增字或減字引用方式在杜詩中較少,共約有二十處。

      通過以上列舉分析可知,杜詩引用《史記》的方式主要表現(xiàn)為直接引用《史記》中的原詞和改換字詞簡括兩種方式。直接引用原詞較多,是因為詞語的凝煉程度較高,更適宜于直接構成詩句的一部分,易于遣詞構句;而改換字詞簡單概括也居多,則是由于杜詩的詩歌文本與《史記》的散文文本的差異,詩歌要求寫意造境,散文式的語言要經(jīng)由概括和提煉才能夠用于詩歌的創(chuàng)作。

      二、杜詩引《史記》的語義特征

      (一)所引《史記》的語義與杜詩文意相同

      如前文所列杜詩中所直接引用的《史記》原文中的短句“天用莫如龍”“賓客滿堂”“勞身焦思”等,在杜詩中基本與《史記》中原文的本義一致。對于詞語的引用主要屬于引言,因此對于詞語的意義而言沒有大的變化,如“面縛”“系頸”“凝滯”“辟易”“傾蓋”等。

      有些間接引用的內容雖然在語句的結構有一些變化,但是仍然沿用本來的意義?!额}鄭十八著作丈故居》中的“賈生對鵩傷王傅”、《寄岳州賈司馬六丈巴州嚴八使君兩閣老五十韻》中的“那將血射天”、《上韋左相二十韻》中的“范叔已歸秦”、《故秘書少監(jiān)武功蘇公源明》中的“李斯憶黃犬”等,分別引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史記·宋微子世家》《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史記·李斯列傳》,杜詩文意與《史記》原文基本相同。

      (二)將所引《史記》的內容加以變化,通常用反引和引申的方式,重新賦予其在詩句中新的涵義

      1.《過斛斯校書莊二首》:“竟無宣室召,徒有茂陵求。”

      “竟無宣室召”引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原文作:“孝文帝方受釐,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薄巴接忻昵蟆币浴妒酚洝に抉R相如列傳》:“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天子曰:‘司馬相如病甚,可往從悉取其書;若不然,后失之矣?!顾彝?,而相如已死,家無書。”從《史記》可知,賈誼懷才不遇被貶謫長沙,而文帝因問鬼神之事,方才召還;司馬相如病死茂陵,死后漢武帝才到茂陵索求司馬相如遺書。兩者雖有被淡忘的時期,但終被賞識。作者在此處卻反用兩處典故,前一句敘說沒有宣室召,后一句認為漢武帝茂陵求書是徒勞的。杜甫這一創(chuàng)作雖然與原出處所表達的意思相反,卻貼合詩歌所要傳達的感情。斛斯六因校書身亡,生前未被賞識,死后被授予一官。作者借以上兩處典故,嗟嘆朝廷對斛斯六身歿后賞官是徒勞無益的,表達了對斛斯六深切的同情和哀閔。

      2.《將赴荊南寄別李劍州》:“但見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廣未封侯?!?/p>

      “焉知李廣未封侯”一句引自《史記·李將軍列傳》,原文作:“自漢擊匈奴而廣未嘗不在其中,而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擊胡軍功取侯者數(shù)十人,而廣不為后人,然無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豈吾相不當侯邪?”從《史記·李將軍列傳》原文可知李廣一生未嘗封侯,而該詩卻以問句的形式反其意而用之,認為李廣是能夠封侯的,借此在臨別的時候勉勵自己的朋友李劍州。

      3.《贈左仆射鄭國公嚴公武》其三:“匡汲俄寵辱,衛(wèi)霍竟哀榮。”

      “匡汲俄寵辱”引用了匡衡和汲黯的事跡。《史記·汲鄭列傳》原文作:“黯恥為令,病歸田里。上聞,乃召拜為中大夫。以數(shù)切諫,不得久留內,遷為東海太守。”“衛(wèi)霍竟哀榮”引用衛(wèi)青與霍去病的事跡?!妒酚洝ばl(wèi)將軍驃騎列傳》原文作:“天子使使者持大將軍印,即軍中拜車騎將軍青為大將軍,諸將皆以兵屬大將軍,大將軍立號而歸?!薄霸鞫甏海怨谲姾钊ゲ轵婒T將軍,將萬騎出隴西,有功?!背鹫做棇τ诖司涞慕忉屒∪缙浞郑骸岸韺櫲瑁T不常。竟哀榮,存歿可慨。”作者對于引用汲黯罷免無常的經(jīng)歷是同義的引用,引用衛(wèi)青和霍去病,卻是做了一定的引申,并未只是單單以衛(wèi)、霍的功績來比嚴武,而是指出衛(wèi)、霍雖建功立業(yè),獲勛封爵,卻仍然消逝不聞,寄寓了作者對于嚴武的深厚的哀悼之情。

      4.《奉贈盧五長參謀琚》:“休傳鹿是馬,莫信鵩如鸮?!?/p>

      “休傳鹿是馬”一句引自《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趙高指鹿為馬的典故,但是此處在杜詩中卻反其義指出朝廷沒有奸佞,不要謠傳,而當時朝廷正存在魚朝恩、臧階之類的奸佞之臣。杜詩表面是否定,實際卻是肯定,這樣一種轉換和引申,更加強了譴責佞臣的表達效果。

      5.《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jiān)李賓客一百韻》:“羽翼商山起,蓬萊漢閣連?!?/p>

      “羽翼商山起”引自《史記·留侯世家》劉邦的話:“我欲易之,彼四人輔之,羽翼已成,難動矣?!痹凇妒酚洝ち艉钍兰摇分写颂幨莿钏f,劉邦慨嘆因為商山四皓的輔佐,已經(jīng)不能再改換太子。而在詩中杜甫卻轉換作另一個角度,將李之芳比作商山四皓進行夸贊,認為其作為太子賓客輔佐太子,正如商山四皓輔佐劉盈一樣兢兢業(yè)業(yè)。

      以上分析,我們主要考察了杜詩引用《史記》的語義特征,可知杜詩對于《史記》中的內容的征引方式,主要表現(xiàn)為兩個方面:一是同義引用,對于《史記》原文的內容未做更改;二是根據(jù)《史記》中原有的內容,進行轉換和引申。兩種引用方式都較多地引用的是事典,對于詞語的摘引也有涉及。

      三、杜詩引《史記》的原因

      接下來本文將分析何以《史記》會在杜詩中有這樣密集的引用和呈現(xiàn),是什么原因促使杜甫自覺地接受《史記》的影響。

      首先是唐初史書編纂的興盛。中國歷代的統(tǒng)治者都非常重視史書的編纂與修訂,歷代都設有專門的史館與史官,至唐代史官的制度已經(jīng)非常完善。唐王朝的統(tǒng)治者吸取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以史為鑒,對史書的社會效用有著清醒的認識,特別重視史書的修訂。唐太宗在《修晉書詔》中說:“大矣哉,蓋史籍之為用也……莫不彰善癉惡;激一代之清芬;褒吉懲兇,備百王之令典?!盵7]467在唐朝統(tǒng)治者的提倡下,從貞觀三年(629年)到顯慶四年(659年)的三十年間,修成《梁書》《陳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和《晉書》八部正史。史書編纂的興盛,帶來史學的興盛,作為第一部紀傳體通史的《史記》也隨之受到推崇,正如魏徵在《隋書》中所說:“世有著述,皆擬班、馬以為正史,作者尤廣,一代之史至數(shù)十家。唯《史記》《漢書》師法相傳,并有解釋?!盵8]957

      其次是統(tǒng)治者對史學研究的鼓勵與提倡?!短屏洹酚涊d:“進士有兼通一史,試策及口聞各十條,通六以上,須加甄獎?!盵9]109可知史學雖然仍未作為專門的考試科目,但這種獎勵性的措施,也調動了參加科舉的學子對于史學研讀的熱情。根據(jù)《唐大詔令集》記載至唐睿宗景云元年,史學成為科舉考試中的獨立科目,“能綜一史,知本末者”[7]521即由皇帝親自遴選,直接進入仕途。杜甫身處這樣的時代氛圍,且杜甫年輕的時候汲汲于仕進,兩次參加科舉考試,耳濡目染也會使其加強對于史書的研讀。

      再次是杜甫自身所具有的“詩史”精神與《史記》“不虛美,不隱惡”的實錄精神的內在一致性。杜甫的“詩史”精神主要表現(xiàn)為對于時事的批判精神,從杜甫的“三吏三別”、《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等詩中可見一斑。杜詩對于秉筆直書的良史也多有贊美,如在《八哀詩·故司徒李公光弼》中夸贊李光弼的政績時說:“直筆在史臣,將來洗筐篋?!蓖窃凇栋税г姟分?,夸贊張九齡有良史之才:“波濤良史筆,蕪絕大庾嶺?!倍鸥@種關心時政,批判現(xiàn)實的精神與司馬遷這位史學家所具有的直言不諱書寫現(xiàn)實的良史精神是一致的。因此杜甫自覺地接受了司馬遷《史記》的影響,進而呈現(xiàn)在詩歌中。

      四、杜詩引《史記》的意義與作用

      《史記》引用,對于杜詩的語言形式與內容都有著一定的意義與價值。

      從語言形式上看,杜詩對《史記》的征引,使得杜詩語言富于變化,豐富多彩。《史記》的語言是繼承了先秦語言系統(tǒng)而形成的,屬于古書面語,而杜詩卻能夠將這種散文語言融入到詩歌的創(chuàng)作中,雖然使用典故,但卻“如水中鹽,蜜中花,性存體匿,無鹽有味。”[10]231正如沈德潛所說:“熟語貴用之使新,語如己出,無斧鑿痕,斯不受古人束縛?!盵11]83這一特點最明顯的是杜詩中對于同一典故在不同詩歌中的運用。如以《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所載賈誼為例,在《送李校書二十六韻》這首詩中是“汝翁草明光,天子正前席?!贝颂幨腔眯⑽牡叟c賈誼事,勸勉李舟,相信其父定能得到皇帝的賞識。在《題鄭十八著作丈故居》中是“賈生對鵩傷王傅,蘇武看羊陷賊廷?!弊髡咴谶@里顯然是將被貶謫臺州的鄭虔比作懷才不遇而屈居長沙的賈誼,詩句中飽含著對友人鄭虔的同情與憐憫。在《秋日寄題鄭監(jiān)湖上亭三首》是“官序潘生拙,才名賈傅多?!贝嗽娮髡咭彩菍⑧崒彵茸髻Z誼,但卻是在夸贊鄭審雖“官拙”而“才多”,“能淡榮名而尚風雅?!蓖ㄟ^以上三個例子可以看出,雖然賈誼的事跡在杜詩中多次引用,卻能夠變化自如,不僅賦予其在不同情境中的寓意,而且變換句式與詞語,使得詩歌語言絢麗多彩。

      從內容上看,加深了詩歌內涵,拓展了詩歌的思想深度。杜甫深受儒家“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12]183的詩教觀念的影響,具有濃厚的悲慨現(xiàn)實的基調和深刻的歷史憂患意識。而《史記》恰恰也具有諷諫和批判意味,司馬遷常借史言志,通過對歷史人物事件的描寫和敘述達到批判現(xiàn)實的效果,如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中所說:“作辭以諷諫,連類以爭義。”[6]3314杜詩對于以《史記》為代表的史書的征引,取得了寄寓于古,諷諫于今的效果。

      猜你喜歡
      杜詩史記杜甫
      夜讀(一)
      中學生報(2022年5期)2022-04-29 20:00:37
      少年品讀 史記
      少年品讀 史記
      少年品讀 史記
      少年品讀 史記
      杜甫改詩
      絕句
      兒童繪本(2018年4期)2018-03-12 21:16:44
      篆刻杜詩記
      藝品(2017年4期)2017-11-06 03:48:52
      杜甫與五柳魚
      清初杜詩研究二題——錢謙益《解悶》詩箋與仇兆鰲“四句分截”說
      長江學術(2016年4期)2016-03-11 15:11:29
      宁夏| 西藏| 德阳市| 额敏县| 古田县| 澄江县| 海宁市| 大足县| 富阳市| 北碚区| 黑山县| 同德县| 黑河市| 宜州市| 平阳县| 靖边县| 乐东| 乾安县| 浑源县| 淄博市| 新竹市| 淅川县| 陆川县| 榆林市| 周宁县| 伊宁县| 日照市| 怀安县| 米林县| 玛沁县| 四子王旗| 石柱| 文登市| 施秉县| 乐业县| 井陉县| 岳池县| 钟祥市| 合作市| 开平市| 嵩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