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錢本殷
“同學(xué)們,你們知道什么是觀察嗎?”一上課,錢老師就問道。
“觀察就是看唄!”一個同學(xué)脫口而出。
“不對!觀察不只用眼睛,還包括耳聽、鼻聞……”喜歡爭辯的唐小軍同學(xué)說道。
錢老師不緊不慢地說:“觀察既包括眼看、耳聽、鼻聞、口問、舌嘗,還包括手觸。事實上,同學(xué)們在觀察事物時,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啟用了多種觀察手段。不信你們回想一下,你參觀某處名勝古跡時,是不是總會一邊看,一邊聽,還會讀一讀簡介;有時到果園參觀,你看到許多新品種,也許還會摸一摸、聞一聞、嘗一嘗呢!同學(xué)們還記得《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這篇文章吧,作者就是開啟了多種感官來觀察楊梅,請看片段——”
楊梅圓圓的,和桂圓一樣大小,遍身生著小刺。(視覺)等楊梅漸漸長熟,刺也漸漸軟了,平了。(視覺)摘一個放進嘴里,舌尖觸到楊梅那平滑的刺,(觸覺)使人感到細膩而且柔軟。
……
沒有熟透的楊梅又酸又甜,(味覺)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味覺)叫人越吃越愛吃。(味覺)
同學(xué)們專心地默讀著,細心地體味著。的確,因為這篇文章的作者不只用眼看,還用手摸,用口嘗,所以對故鄉(xiāng)的楊梅才會有這么深刻、全面的認識。
錢老師說:“當(dāng)然,不同的事物,運用觀察的手段也有所不同。有些事物由于你了解不多或不了解,這時,你不僅要用眼看,還要口問、耳聽。總之,觀察時,我們可以調(diào)動五官,通過看一看、聽一聽、聞一聞、嘗一嘗、摸一摸,從不同方面了解事物,這樣對事物的認識就比較全面、透徹,寫起來也就更富有‘立體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