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可恩
周末閑情。午睡醒來已是三點,先生約我去巖雅村走走。巖雅村,這些年來名聲赫赫,我也早已心馳神往,只是不曾想會在這個天色暗淡的午后去探訪它,觸摸它……
巖雅村位于離縣城十多公里的蘇峰山腳下,在美麗的金鑾灣與冬古灣交界處,屬冬古行政村的一個偏僻而又美麗的小漁村,是福建省目前保留最完整的漁家古村落之一。
我們乘車沿著環(huán)島公路來到巖雅村的村口。這兒沒有醒目的標識和建筑,有的只是與現(xiàn)代化公路形成鮮明對比的古樸和荒涼。
入村口有一塊掛在殘墻上的木制牌匾,上面寫著簡單的介紹,仿佛是一位老人在喃喃地告訴我們:
這里是最原始的漁家村落,阿婆講古時喚它蘇峰巖,后來改喚巖雅。這里一邊是高山,一邊是大海。那些老舊的房子和海邊的每一塊石頭都演繹著不一樣的時光。在這紛擾的塵世間,誰在滄桑面前駐足?巖雅不問塵俗,不招惹是非,也不驚擾世事。它始終有一種靜氣在流淌,寧靜、飄然、溫暖和安詳……
遠離喧囂,放慢腳步,我和先生緩緩地行走在光陰的隧道。他走在前,帶著一份孩童般的喜悅。我走在后,左顧右盼尋自己入目的風景。想起陶淵明的詩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p>
雖然詩人的真意與我們不同,但這份與自然相親的愜意感動了我們,直抵內(nèi)心。這是何等的美妙?只是我們見的不是南山,而是家鄉(xiāng)一座叫蘇峰的山。也不因采菊而來,而是來尋片刻的寧靜和感受漸行漸遠的質(zhì)樸。
沿著曲折蜿蜒的小路走進村子,最先映入眼簾的是一些年代久遠的老舊房子,那些斑駁的磚墻、破敗的瓦片,路邊叫不出名的小花小草,熟悉又陌生,宛如童年經(jīng)歷的影像。記憶的錦盒被悄然打開,思緒激活了那些已被凍住的時光。
我三歲那年,姐姐抱著我跟著全家人一起背井離鄉(xiāng),從城市到偏遠的農(nóng)村去接受貧下中農(nóng)再教育。苦,對于一個孩子來說感受不深,哥哥姐姐們卻不一樣。因為農(nóng)村的生存方式與原來的截然不同。從早到晚的重體力勞動,遠離人群的孤獨,看不到希望的日復一日,那是怎樣的煎熬我不懂。直到十年后我們回到了家鄉(xiāng),我才略有體會。
當年農(nóng)村里住的房子正是哥哥姐姐們親手用泥土捶打建成的,房頂是用薄薄的瓦片蓋住的,門窗是哥哥親自用樹木釘成的。我想,如今那房子也該似巖雅村這些老房子的模樣了,它們終是被時代廢棄了。
然而,巖雅村所不同的是有一條堅實的石板路和村前那片望不到邊際的海。它讓我看到了寬闊、希望以及生存之外的驚喜和浪漫。
我們沿著石板路緩緩依山勢向下前行,呈現(xiàn)在眼前的是一片安靜的海。聽說由于地理位置的關系,這兒的海常年風平浪靜。我和先生流連于海邊,在一塊大石頭上坐看前方。背面是高山,前面是寬闊無邊的海。那多情的浪濤仿佛在向我們訴說著這兒的過去、如今和未來。
也許是昨天我們太渴望變化,向往現(xiàn)代、熱鬧、繁華的生活,我們一味向前不停趕路,不停追尋,以至于讓這兒變得荒涼、孤單。當我們置身于擁擠、污染、欲望的都市,身臨疾病、恐怖、死亡,才發(fā)現(xiàn)自己走得太快太遠。如今回首時漸漸醒悟,原來追尋的夢就在我們出發(fā)的地方。
夕陽的暉光漸漸無力,我們只好與來時相向而行。路過村里一棵千年的老樹,想起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心中無限感慨。
也許村里那幾位始終堅守著此地的老人,她們正是在等待身處天涯的斷腸人?老人們熱情地邀請我們喝茶,帶我們參觀那個用百花裝扮的家。告別了她們,我的心里有一份不舍、無奈和愛戀在彌漫。
結(jié)束行走的路上,偶遇三只漂亮的白鵝在村口閑逛。我看見鵝先生伸長脖子,仿佛在對鵝夫人說:我?guī)愫秃⒆尤r雅村看看,或者我們可以在那兒安個新家,從此遠離塵世,過上幸福的生活。
時代的前行,讓多少如巖雅般的古村落退出舞臺,被繁華的今天遺忘??墒牵蚁嘈沤?jīng)過時間的洗禮,會有更多的人重返故地,尋找兒時的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