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門市海南中學 陳爻娟
初中時期的數(shù)學教學不同于小學時期的只注重基礎知識的教學,初中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更要注重學生知識點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而指導學生分析、解決綜合應用題無疑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措施。然而,在當前綜合應用題教學的過程中還存在以下問題:其一,由于教師教學方法的傳統(tǒng)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幫學生讀好題、畫好圖、分析好題意,學生要做的僅僅只是一些簡單的計算和整理解答,其在綜合應用題的解題能力上完全沒有得到提高。其二,學生沒有固定的解答綜合應用題的思路,在拿到應用題時往往沒有解題頭緒,這就使得學生的解題效率難以提高。針對這些問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不斷探索合適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的解題能力得到極大的培養(yǎng)。
初中階段學生初步形成一定的分析能力,因此,綜合應用題的教學過程需要導學先行,讓教師充分發(fā)揮指導作用,在初中階段的綜合應用題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點:第一,教師要指導學生如何去審題,綜合應用題解題的關鍵是要讓學生在題目中找出已知條件、隱藏條件以及明確題目所要求的未知量與已知條件的關系等等,這些關鍵因素都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在審題的過程中獲得,因此,指導學生如何審題,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發(fā)揮“導”的關鍵。第二,教師要指導學生如何根據(jù)已知條件列出解題的邏輯框架,這種框架的列出需要教師指導學生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在邏輯思維的過程中找出解題的思路;第三,教師要指導學生正確解題,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能夠找出已知條件與未知條件間的邏輯關系,但卻不能解答出正確過程,這就要求教師要合理指導。
不可否認,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實則扮演的是配角,真正的主角是學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突出主體,以學生為本,合理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綜合應用題的解題過程,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在綜合應用題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作用的體現(xiàn)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方面:第一方面,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面對某一綜合應用題,教師要首先讓學生去自我分析,找出應用題中所涉及的邏輯關系,而并非教師去分析后告訴學生,在學生自我分析題目的過程中,不僅鍛煉了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還培養(yǎng)了解決綜合應用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最大程度地體現(xiàn)了他們的主觀能動性;第二方面,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是學生學習過程中體現(xiàn)主體性的基礎,只有讓學生主動參與,才能保證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主導者。
在綜合應用題的教學過程中主抓重難點,不僅可以讓學生透徹掌握重難點問題,更重要的是,重難點問題的解決往往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學生充分掌握重難點問題,其他題型則可以迎刃而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善于將重難點為題分類,然后針對每一類應用題指導學生形成系統(tǒng)的解題思路。例如涉及存在性問題、圖形的變換、最值的確定等知識點的運動型問題綜合性比較強,是解題過程中的重難點所在,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合理的指導,引導學生將這類習題分類歸納,總結出“化動為靜、數(shù)形結合”的一般解題思路,從而讓學生今后在面對此類應用題時能夠快速反應出解題的一般思路,順著一般解題思路開展分析題目的分類等過程,在解題的過程中遇到特殊情況時再個別分析。
綜合應用題是初中數(shù)學中所占比重較大的一類題型,這類題型不僅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解題習慣,還要讓學生學會解題,更重要的是,良好的解題習慣的養(yǎng)成既能為學生這個階段的數(shù)學學習打好基礎,更讓學生今后對綜合應用題的解題更加順暢。具體的,教師要做到以下三點:第一,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認真讀題、圈劃關鍵詞的好習慣,認真讀題,圈劃關鍵詞是解答綜合應用題的關鍵及基礎的一步;第二,教師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認真解答的好習慣,大量的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時而會出現(xiàn)將數(shù)字算錯或者答錯的情況,這種錯誤原則是可以避免的;第三,教師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檢查的好習慣,應用題的解題過程是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缺一不可,解題后的檢查是學生對解題思路的再一次確認,也是能夠發(fā)現(xiàn)可能錯誤的最佳時機。
綜合應用題的解題過程不僅是知識點的綜合過程,更是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綜合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綜合應用題的有效教學,將使得學生的基礎知識的應用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各個方面的能力得到同步提升,從而讓學生真正領悟數(shù)學學習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