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qū)實驗初級中學螢火蟲文學社 黃欣蓓
“不如歸去,不如歸去。”瀟瀟暮雨里,布谷鳥在我耳邊聲聲嘆息,一如被接進城里養(yǎng)老的外婆的念叨,細碎、繁密。我知道,她是想回去了,想回那闊別的故鄉(xiāng),想會會陳年的時光。
可是回去又怎樣?我瞧見故鄉(xiāng)滿臉的衰老與蒼涼:陽光荻絮似的,淡薄無力地飄著;低矮的磚瓦房散落著,墻壁斑駁,門窗塵掩;小路邊稀稀拉拉地斜著幾棵樹,瘦瘦干干,沒有葉子。不同于外婆忙里忙外的欣喜,我感到莫名的煩悶感傷,自顧自地唏噓著。
“姜糖嘞,四塊一包嘞!”一聲熟悉的吆喝冒冒失失地撞進我的耳朵,在空蕩蕩的村子里歡脫地游蕩。這是我記憶里的聲音??!內心一下子涌動起來,像翻開泛黃的筆記一樣,陌生,又熟悉。
我大步地向他走去,近了,近了,我將要與他相遇,與我當年的故鄉(xiāng)相遇!
那時村里人多,他的到來像是盛大的節(jié)日。小到被家里人抱著“咿咿呀呀”要吃糖的娃娃,大到許是想再過一次甜日子的老頭老太們,都圍著他轉來轉去。有好開玩笑的要幫他再說門親事,只見他老臉通紅,直撓腦袋,“哈哈”地笑起來。我們雖聽不大懂,但見平日里嚴肅的長輩笑得開心,也跟著快活起來。
近了,近了,我終于與他相遇,卻終于沒有與當年的故鄉(xiāng)相遇!
他到底是老了:往昔寬厚的肩塌了,原本健康的小麥膚色枯黃了……故鄉(xiāng)到底也老了,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其實孩子也沒幾個,終歸還都是要上城里去的。哦,還有蜷在角落里的老狗、黃貓呢,它們癱在陽光里,被“嗡嗡”的蚊蟲叮得受不了了,也只是拖著尾巴隨意擺弄兩下,便沉沉睡去。故鄉(xiāng)是真的老了,隨著人們的老去,老了。
我終于能理解外婆心心念念要回來看看的急切心情了。
離開賣姜糖的老人,我回去老屋,卻發(fā)現原本黯淡的大門又亮堂起來!外婆臉上帶著同樣亮堂而鮮活的笑容——這是我多久沒有見過的安心、踏實的笑容?
外婆最終還是決定留在故鄉(xiāng)。屋子臟了,她容不得;田地荒了,她見不得;故鄉(xiāng)老了,她舍不得。我們沒有勉強她,并決定常?;貋砼闼N抑溃河泄枢l(xiāng),外婆就不會老;有外婆,故鄉(xiāng)就不會老;而有了我們,外婆就不會老,故鄉(xiāng)也必然不會老去。
一年一年,植物總會抽出新芽,巢里總會住進新燕。故鄉(xiāng),一定會迎來新生的。你看,他不是扎根于此了嗎?你看,她不是回歸于斯了嗎?你看,我們也終將回歸這片生養(yǎng)我們的土地。
不如歸去,不如歸去,去相遇故鄉(xiāng)的老去,去孕育故鄉(xiāng)的新生,該回去好好地看看她了。
點評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鄉(xiāng)村的沒落仿佛是注定的結局。本文雖然涉及這樣一個宏大的命題,但內容并不顯得空洞。小作者選取了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人與物作為切入點,同時并沒有一味地感慨鄉(xiāng)村的衰老,反而從人們的思鄉(xiāng)情結中預感到鄉(xiāng)村的新生,頗具匠心。不足之處在于對賣姜糖的老人和外婆均勻著墨,使文章略顯松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