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絲
多年前有一檔電視綜藝節(jié)目,給觀眾出了道趣味題:金庸小說里的毒物,什么最毒?有人說是歐陽鋒的蛇,有人說是韋小寶的化尸粉。答案出人意料,絕情谷里的情花最毒。
情花之毒,是人一旦被刺傷,便不能再有任何情欲念頭,也不能想起心愛的人,否則內(nèi)心如遭鐵錘重?fù)?,痛苦難當(dāng)。即使武功再高,內(nèi)力再強(qiáng),也只能任由發(fā)作,直至徹底清心寡欲,不再動情。然世間凡人,又皆有七情六欲,難以做到心如止水,這種動輒得咎的身心痛苦折磨,對于一個有靈有肉的人來說,無疑就是最大的摧殘。
而且情花的模樣,又分外瑰麗嬌艷,極為誘人,花瓣還可食,入口香甜醇美,但回味中帶有苦澀,叫人既吐之不舍,又難以下咽。枝葉則遍生小刺,即使小心翼翼,百般謹(jǐn)慎,也難免為其所傷。唯一的解藥是巨毒的斷腸草,須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氣,還要忍受肝腸寸斷的疼痛,方可解情花之毒。
古龍曾說,愛與死,是人生最令人痛苦的兩件事。相較而言,死是一把快刀,一下子就結(jié)束了生命,情感的折磨則是一把鈍刀,一點(diǎn)點(diǎn)地刺入到肌膚,慢慢割鋸著身體和心臟。這種痛苦,比死更為可怕。
情花實為欲望的意象之花,其毒質(zhì)能令人缺失同理心,失去換位思考的能力。人生情緣,不可能總是遂心如愿,若是受到非理性欲望的驅(qū)使,就很容易釀成悲劇?!渡竦駛b侶》里,心狠手辣、視人命如草芥的李莫愁,年輕時感情受挫,導(dǎo)致人性變態(tài)扭曲。其后作惡多端,死于情花叢中的烈火,仍凄艷地唱著:“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她是帶著怨恨和遺憾而死的,至死都沒有逃脫情花的荼毒。
其經(jīng)歷與瑞士作家迪倫·馬特的小說《貴婦還鄉(xiāng)》頗有相似之處:少女克萊爾與伊爾相愛,伊爾貪圖錢財,娶了富家女。未婚產(chǎn)子的克萊爾遭到全城人的唾棄,淪為妓女。其后,克萊爾成為富商的妻子并繼承了巨額遺產(chǎn),老年后回到家鄉(xiāng),承諾向小城捐贈十億美元,條件是公開處死負(fù)心人伊爾????
而斷腸草,就是現(xiàn)代心理學(xué)的“專念”,乃以沉浸于某種體驗的過程,化解消極情緒。就像二戰(zhàn)中僥幸逃過傷害的猶太人,一些人為了化解痛苦,堅持寫日記傾訴、與人交流,直面那段黑暗的人生。其間肯定會有腸如寸斷般的心理疼痛,但這也是必經(jīng)之路,只有忍一時之痛,才可免除徹底沉淪之苦。也許李莫愁不知道斷腸草可解情花之毒,也許她知道,但情花的毒質(zhì)已滲入心底,她始終無法脫困于已逝的情中,于是沉溺其中,非死不止。
中了情花毒的李莫愁是可恨的,也是可憐的。而這,誰又可說不是人性之悲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