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
我國最早的航天動物實驗
我國開始搞載人航天試驗時,第一只實驗動物是在耍猴人手里買的猴子,但是那只猴子太調皮,不好控制,最后不得不改用狗,到復雜實驗時才用猴。訓練狗的第一項任務就是培養(yǎng)狗的定力,靜坐幾小時不動。后來發(fā)現(xiàn)母狗的耐受力好,而且便于安裝糞便收集器,所以中國飛船上一律用母狗做動物實驗。第一只上天的狗叫小豹(如上圖,左邊的是小豹),經(jīng)過訓練,可以做到打針不用固定,乖乖忍著疼痛,聽口令靜坐。航天歸來的小豹成了功臣,錢學森到航空宇宙醫(yī)學所開會都要問“小豹怎么樣”??墒呛髞硇”隽艘馔猓聛淼拇蠊钒阉懒恕?/p>
我國航天的一項文化傳統(tǒng)
楊利偉是我國第一位飛天航天員,他在發(fā)射前夜還不知道自己被選中。凌晨3點,醫(yī)生來敲門,第一個叫醒楊利偉。其他兩名“備份”航天員立刻就知道答案了,拿出酒杯,在白開水里加了一滴葡萄酒,給楊利偉喝壯行酒,祝旗開得勝。臨行前三人在宿舍門上簽名留念,形成了中國航天一項文化傳統(tǒng)——每一隊航天員在出征前都要在宿舍門上留字。
我國第一次載入飛船發(fā)射
楊利偉乘坐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fā)射之前,在主降落區(qū)之外,全球安排了七個備降區(qū)(其中一個在美國)。駐七國使館都派人參加培訓,發(fā)射時拿著開艙工具待命。外交部為此向七個國家發(fā)了照會,希望他們幫助降落,還給國內預備搜救隊辦好了去七個國家的手續(xù),隨時準備起飛,可謂全球總動員。最后一個檢查飛船的工程師對楊利偉說:“給加加林(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地球人)關門的工程師,現(xiàn)在是俄羅斯航天博物館館長。”楊利偉在關門前揮手,說了聲“館長再見”。飛船返回落地的時候,楊利偉受到了中國歷次航天飛行中唯一的傷害——咬破了自己的嘴唇,原因是飛船落地后有一次輕微彈跳。
“太空服之父”是個中國人
“太空服之父”名叫唐鑫源,是一位華人科學家。他發(fā)明的太空服在1967年被評為阿波羅登月成功的三大要素之一(火箭發(fā)動機設計、駕駛管控、太空服)。其代表成果為抗1500℃高溫不燃燒的BETA纖維,以及高分子吸水材料,后來民用開發(fā)為紙尿褲。
年齡最大的太空飛行員
1962年2月20日,約翰·格倫乘坐友誼7號飛船升空。他駕駛水星飛船在260千米高的軌道上進行了3圈軌道飛行。1998年他又跟著發(fā)現(xiàn)號航天飛機第二次上天,那個時候他已經(jīng)77歲高齡了,還堅持上去,一方面為航天醫(yī)學研究太空環(huán)境對老年人影響提供最好的案例,另一方面他順便修了修哈勃望遠鏡。因此,他創(chuàng)下了兩次太空飛行間隔最長、年齡最大的宇航員紀錄。
去了太空都會長高嗎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的個子能夠再高一些。然而過了發(fā)育期之后,想要讓個子長高,實在是非常困難的。但是有一個成年男子去了一次太空之后,竟然高了將近10厘米。這是怎么回事呢?日本宇航員金井宣茂(41歲)從2017年12月開始在國際空間站工作和生活。2018年1月9日,他在自己的推特上發(fā)文,驚訝地稱:“在大約3周的時間內,我的身高增長了9厘米!” 但十幾個小時后,他再次發(fā)文,承認自己鬧了一場烏龍:“量錯了,我只長高了2厘米。”
據(jù)介紹,去了太空的人基本都要“長高”幾厘米。事實上這是微重力情況下骨架展開,沒有重力壓迫骨頭伸長,尤其是腰椎展開。待在國際空間站上比較久的人甚至長高了5厘米左右,可是,當他們重新返回地面時,沒過幾個小時,就差不多和原來一樣高了。
(編輯 零零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