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學案是一種依據(jù)學科課程標準和課時學習內容,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自我提高的學習計劃或方案。助學案強調教育服務,重在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原本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在預習和自學的前提下主動參與學習,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師生合作達成教學目標。筆者認為助學案的設計和使用需要注意以下三個角度。
初中語文助學案的設計一般包括“預習熱身”“研讀探究”“拓展提升”三個部分,其中課上的“研讀探究”是最難設計的部分,一般是通過一個開放性的問題來導向,引出一連串的問題,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并引領著學生一步步深入所學習的內容。這就涉及問題的設計和學生課堂活動的設計。比如初三語文的一堂中考復習課“文言虛詞——‘以’”,助學案中就可以緊扣教學目標設計兩個學生活動。一是讓學生回顧初中三年所學過的文言文中的“以”的用法,并將這些用法以表格的形式歸納出來;二是通過刪改課外文言文選段,讓其中出現(xiàn)更多的“以”,讓學生進行相關訓練,從而掌握用“分析結構”等方法來判斷“以”的用法。上課的時候,學生就可以根據(jù)助學案的設計進行學習,使助學案的設計意圖和實際運用很好地統(tǒng)一起來。教師在設計助學案時應該充分考慮到語文教材、學生、教師三者的情況,精心設計出實用和適用的助學案,而不是漂亮的助學案。
語文助學案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路線圖,應當有效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途徑,并通過設計課堂活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幫助學生領悟文章的主旨、寫法,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情感。語文助學案要能促進學生開展交流、合作等學習活動,關鍵在于其“主問題”的設計和運用。好的“主問題”應該具備經過高度概括提煉、牽一發(fā)而動全身、能引發(fā)學生深度思考等特點。助學案上的問題要少而精,為學生活動留下空間,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臺階》一課時,助學案就可以設計“一個好故事需要具備哪些條件”這個主問題,以此來帶動學生對人物、情節(jié)、細節(jié)等的把握,并激發(fā)更多的精彩生成。
語文助學案最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是設計者通過助學案來將教學思路清晰地展現(xiàn)出來,然后師生按部就班完成教學任務,這就容易導致同一備課組的教學千篇一律,似乎不管哪個教師上同一堂課都是同一個味道。教師的教學應該具備個性特點。那么在設計和使用助學案的過程中如何便于教師展現(xiàn)特點呢?筆者認為要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進行個性化的備課。很多教師認為助學案是備課組集體智慧的結晶,可以直接運用于自己的課堂。其實,助學案的設計和使用最重要的是要考慮學情和教情。對自己的學生,教師該用怎樣的方式方法去教;對自己的上課特點,教師要用怎樣的方式方法融通。考慮周全才能做到效益的最大化。因此,語文教師還要對助學案進行深加工,讓助學案成為融入了語文教師個性的課程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