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民
唐弘仁1919年出生于湖南醴陵北鄉(xiāng)八步橋,1942年畢業(yè)于武漢大學經濟系,是中國民主同盟成員、中國共產黨黨員,與“江姐”同過監(jiān)獄。解放后,他曾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貴州省委員會副主席。1994年,唐弘仁離休,定居貴陽市。
唐弘仁1942年大學畢業(yè)后時的愿望是當一名新聞記者,廣泛接觸社會,深入了解苦難的中國及廣大勞苦大眾。為此,他毅然退回了被人們認為是“金飯碗”的某銀行的聘書,奔赴了當時的文化重鎮(zhèn)桂林。當時,全國文化界的一些知名人士如田漢、歐陽予倩、梁漱溟、千家駒、陽翰笙、胡風等先后聚集在這座文化名城,這里的文化空氣十分活躍。
由于種種原因,唐弘仁到桂林后未能踏進進步報紙《大公報》和《廣西日報》的大門,而是懷著矛盾的心情進入了反動的《掃蕩報》。但是,唐弘仁自定兩條原則:一是不參加國民黨;二是只當一名新聞記者,不寫議論政治的文章。在采訪時,他結識了《大公報》《廣西日報》《力報》等報社的知名記者,并和他們一起,利用手中的武器,向黑暗勢力作斗爭。1943年,桂林一宗大貪污案被揭露,震驚了社會各界。唐弘仁和進步記者聯合跟蹤采訪,采訪文章在《大公報》《廣西日報》《力報》等報刊以頭版頭條或以重要新聞刊出,而唐弘仁所在的《掃蕩報》卻一概不予刊登。他憤然辭職,離開了《掃蕩報》。
1945年底,唐弘仁奔赴陪都重慶。當時的重慶,相繼舉行了國共兩黨重慶談判和舊的政治協商會議。中共代表團在重慶開展統一戰(zhàn)線工作,爭取民主與反民主的斗爭異常激烈。來到重慶后,唐弘仁仍想進新聞界。重慶的新聞界天地廣闊,較大的報紙有代表中共的《新華日報》、代表中國民主同盟的《民主報》、代表國民黨的《中央日報》等。在當時的特殊政治環(huán)境下,曾經在《掃蕩報》工作過的唐弘仁先在《新民報》擔任助理編輯,隨后又進入與《新華日報》密切配合的中國民主同盟的中央機關報《民主報》。進入《民主報》是唐弘仁一生的重要轉折點。在《民主報》工作不久,他便和共產黨員、《新華日報》采訪部主任邵子南、記者田伯萍交上了朋友。他們常帶他去采訪,參加一些重要社會活動,在革命實踐中積累斗爭經驗,磨礪革命意志,從而接受了共產主義理論的熏陶。
1946年5月,民盟中央總部遷往南京,《民主報》的主要負責人和部分骨干相繼離開重慶,唐弘仁等留下繼續(xù)辦報。6月,蔣介石撕毀停戰(zhàn)協議,發(fā)動向解放區(qū)全面進攻的戰(zhàn)爭。1947年,唐弘仁擔任《民主報》主筆,負責撰寫社論。他每天寫一篇社論,以表達民主同盟的政治主張。他在《好話說盡》社論中寫道:“如果真的要談‘負責任,守本分、顧禮義、知廉恥,以及‘端正人心,發(fā)揚正氣,我們認為就要先從國民黨當局自己做起,如果真正要青年不受野心家的誘惑、操縱、不趨于消沉,我們認為也最好是先由國民黨當局自身做起。因為今天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奸陰欺詐,正是國民黨當局自己;滿口民主和平,一肚子獨裁火藥也是國民黨當局自己。除了國民黨當局及其豢養(yǎng)的反動派外,是沒有人花言巧語誘惑青年的?!彼珜懙摹恫灰鰵v史的罪人》《民死主義的經濟政策》《惡性通貨膨脹的危機》《可怕的漲風》《取消特務組織,保護愛國運動》《喪盡信用、失盡人心》《為民主奮斗到底》等社論中,矛頭也直指國民黨當局。因此,《民主報》和《新華日報》便成為國民黨反動政府的“眼中釘、肉中刺”。唐弘仁就是在這種斗爭的風口浪尖上,由邵子南、田伯萍介紹,于1947年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同年,他加入了中國民主同盟。
1947年3月,國民政府先是逼迫《新華日報》???,迫使中共中央駐重慶辦事處和《新華日報》工作人員撤回延安,接著將《民主報》作為第二個打擊對象。有人多次奉勸已被列入黑名單的唐弘仁離開重慶,但他仍然堅持斗爭不肯離開。3月中旬,《民主報》被查封,國民政府搶走《民主報》和民主同盟總部許多資料,并宣布《民主報》為非法報紙,予以取締,限《民主報》和中國民主同盟總部職工3天內一律搬出駐地。唐弘仁和報館職工向重慶市政府提出抗議,要求恢復《民主報》的辦報權利。6月1日,國民政府出動軍警,在重慶市逮捕青年學生、文化教育界人士和新聞工作者200余人,《民主報》包括唐弘仁在內的40多名職工和部分民盟成員同時被捕。唐弘仁被捕的罪名是“詆毀、攻擊政府,暗中策動學潮”。被捕的人先在羅家灣“漱廬”關押。
在“漱廬”,當特務對被捕人員的審問一無所獲時,他們又搞了一個“和平問題座談會”。唐弘仁在座談會上說:“和平,很好!老百姓當然都希望和平,因為他們都在餓著肚子過日子,都不想餓著肚子打內戰(zhàn)。政府的態(tài)度有點矛盾,口頭上大講要和平,而實際又在天天打內戰(zhàn),迷信可以取勝。但我看這一仗是打不贏的,除非派蔣委員長親自坐飛機到美國去借原子彈。不過,我聽說美國的原子彈并不多,不過一兩顆,一兩顆原子彈恐怕還是解決不了問題?!庇终f:“政府還有一個辦法,便是把學生、新聞工作者抓起來。但抓起我們這些手無寸鐵的人有什么用呢?抓起我們對講和平有什么好處,也并不能保證打贏這一仗。”于是,唐弘仁等成為特務組織的“重點關照對象”,被轉移至石灰市看守所關押。特務們企圖以提前釋放相誘,或以嚴刑拷打相威脅,對關押人員進行個別談話,以期各個擊破。在敵人威逼利誘面前,唐弘仁和戰(zhàn)友們互相鼓勵。一次,看守所所長在戰(zhàn)友們面前謾罵侮辱共產黨,唐弘仁則針對所長假裝懂英文的弱點,用英語大罵他是畜牲。
1947年12月,石灰市看守所將唐弘仁等30余人轉移至重慶市磁器口渣滓洞集中營(“江姐”江竹筠1948年6月被捕后也被關在這里)進行長期監(jiān)禁。渣滓洞環(huán)境極其惡劣,敵人肆無忌憚。為了不在獄中浪費光陰,唐弘仁組織幾個同志秘密學習俄語,后被奸細告密。在搜查行動中,他機智地躲過了敵人的搜查。
1949年春節(jié)后,難友們利用廢牙刷或木頭、竹節(jié)制作紅心與短箭,刻上“革命”“革命到底”“不自由,毋寧死”等,相互鼓勵。難友汪進儀和余祖勝制作一顆“紅心”送給了唐弘仁,并說:“我們想刻上‘跟黨走‘革命到底,并刻上英文‘共產黨萬歲?!焙髞磉@顆珍貴的“紅心”被唐弘仁帶出了渣滓洞,解放后由重慶市革命歷史博物館收藏。 “紅心”的作者汪進儀和余祖勝,卻在解放前犧牲于敵人對關押者的大屠殺中。
臨近解放,特務監(jiān)管更嚴,且尅扣糧食,制造麻煩。因長期監(jiān)禁,營養(yǎng)不良,普遍身體虛弱。一次,他在獄中突然昏倒,跌斷3顆門牙,流血不止,過了一個多小時才蘇醒。許多難友把自己家中好不容易送來的藥品、營養(yǎng)品給他送來,表示慰問。這時,“江姐”江竹筠因遭受敵人嚴刑拷打,3次昏倒在審訊室里。消息傳開,大家紛紛給“江姐”作詩、寫慰問信,唐弘仁帶病聯絡和傳遞詩文。唐弘仁和難友們還經常串聯合唱《正氣歌》《團結就是力量》《國際歌》《你是一個壞東西》等,一室唱響,各室共鳴。
1949年3月,經中國民主同盟領導人張瀾與國民黨四川省政府主席張群交涉、談判,國民黨被迫從中美合作所白公館、渣滓洞集中營無條件釋放包括唐弘仁在內的22名政治犯。11月27日,國民黨特務在渣滓洞制造了震驚中外的血腥大屠殺。
新中國成立后,唐弘仁一直從事統戰(zhàn)工作,歷任政協第四屆、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政協貴州省第四、五、六屆委員會副主席,中國民主同盟第三、四、五屆中央委員,中國民主同盟貴州省主任委員。
唐弘仁工作之余,撰寫了20多萬字的回憶錄和詩詞,如《風雨回憶錄》《回憶史良同志》《往事遺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