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呈
“建筑是人類一切造型創(chuàng)造中最龐大、最復雜、也最耐久的一類,所以它所代表的民族思想和藝術(shù),更顯著、更多面、也更重要?!边@是梁思成在《梁思成談建筑》一書中對“建筑”的解析。這是一本比較專業(yè)的書,沒有足夠的專業(yè)知識的儲備,很難看懂。但我仍然選擇這本書作為這一期的推薦書目,出于兩個考慮:
第一,希望我們的讀者——尤其是教育人,有更全面的知識結(jié)構(gòu),更懂得欣賞我們民族各方面的遺產(chǎn)。梁思成曾帶領(lǐng)營造學社的建筑師們走了祖國15個省200余縣,他用建筑師的眼光來看待中國建筑傳統(tǒng),不但關(guān)注工程技術(shù),在風俗習慣、審美情趣、文化底蘊等方面,都有獨到的心得。這些心得,都被他寫進這本書里。我希望讀者朋友們能通過閱讀這一類的經(jīng)典書籍,更懂得舊建筑的美和價值。假如我們的學生將來從事建筑業(yè),受到這類書熏陶的他們就不會在一條我們從小走過無數(shù)遍的街道上,以修舊的名義,建出一些粗劣難看的牌坊,不會把一條古橋弄得光怪陸離。
第二,梁思成為這類書寫就了一個好的范本。他的這本書告訴作者和讀者,好的科學隨筆應(yīng)該是什么樣的——作為一本專業(yè)隨筆,它同時還可以兼?zhèn)湮膶W之美。
《梁思成談建筑》以朝代為分界,分別介紹漢代、南北朝、隋、唐、宋、遼、金、元、明、清的建筑,內(nèi)容豐富、厚重。“云岡石窟中所表現(xiàn)的北魏建筑”“漢代的建筑式樣與裝飾”“敦煌壁畫中所見的中國古代建筑”“中國的佛教建筑”“華北古建調(diào)查報告”“唐招提寺金堂和中國唐代的建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圖案設(shè)計”“人民英雄紀念碑設(shè)計的經(jīng)過”“清華大學營建學系(現(xiàn)稱建筑工程學系)學制及學程計劃草案”“曲阜孔廟”“閑話文物建筑的重修與維護”……光看書中這些篇目,想必就能引起讀者極大的興趣。為什么稱梁思成是建筑大師,單是這份淵博就非一般的“學家”們所能比。
“由余見了秦穆公的‘宮室積聚’,曾說‘使鬼為之則勞神矣!使人為之亦苦民矣!’。這兩句話正說出了工程技巧令人吃驚,而歸根到底一切是人民血汗和智慧的意思?!?/p>
“蕭何說他主張建造未央宮的理由是——天子以四海為家,非壯麗無以重威。這說明他認識到統(tǒng)治者可以使他的建筑作為鞏固他的政權(quán)的一種工具,認識到建筑藝術(shù)可能有的政治作用。”
蘊涵了歷史感、經(jīng)天緯地之視野和悲憫情懷的文字,引我們?nèi)ハ驈V袤、遙遠,又轉(zhuǎn)入現(xiàn)世、身邊。
梁思成的文字感覺是很好的,從他給人取的名字可以看出來。他的一對兒女,梁再冰,梁從誡,名字有書卷氣,獨特卻又不生僻,而且含意上構(gòu)成別致的對稱。名字里帶有個人感情,再冰是紀念梁啟超,從誡是紀念建筑師李誡,這種紀念,表達得從容不迫。
評論人常常強調(diào)梁思成的理性,以此和林徽因的浪漫做對比。其實,梁思成的建筑隨筆里,同樣也有充滿感性的華彩。比如在考察應(yīng)縣木塔路上,梁思成給林徽因的信中這樣寫:“……離縣二十里已見塔,由夕陽反照中見其閃爍,一直看到它成了剪影,那就是我對于這塔的拜見禮……”
這是慢鏡頭式的語言,像電影一樣。
他又寫:“……回想在大同善化寺暮色里同向著塑像瞪目咋舌的情形,使我愉快得不愿忘記那一剎那人生稀有的、由審美本能所觸發(fā)的銳感。尤其是同幾個興趣同樣的人在同一時候浸在那銳感里邊……”
“銳感”這個詞,也引發(fā)了我心中的銳感。我常常遙想梁、林在考察古建路上的心境。那種情懷若沒有梁思成的文字引述,我們將會錯過多少想象的入口。而他關(guān)于那些古建最動人的一句話,恐怕是:離別十分不舍,生怕一去就成永訣。
讀讀這樣的經(jīng)典,對祖先留下的瑰寶的熱愛,會自然地植入內(nèi)心,伴隨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