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賢友
忙完手頭工作,差不多就該吃中飯了。走出辦公室,抬望眼,白云朵朵,那么肆意燦爛地綻放,天很藍,云很白,風很細,柔柔的,暖和!偌大的校園,闃寂無人,歡樂的是那一林的蟲鳥,淺吟低唱,一派生機。此情此景,讓人興奮,也讓人感動。
眼前的校園,很美!
把學校建得像家一樣,或者像家一樣建設我們的學校,都是不錯的想法。遺憾的是,每天來辦公室,很少遇見學生和老師——他們集中選擇了對學校的逃離。有的旅行去了,有的走親訪友去了,有的利用假期置屋、裝修、灑掃、庭除……
休整和清零都是為了更好地出發(fā),很必要,我也喜歡這樣的方式。但我也想,兩個月的漫長時光里,不可能天天如此,更多的時光可能還要回歸日常:讀書寫字,充電升格,發(fā)展自己??陀^和主觀都要求今天的教育者與時俱進、終身學習,積極擁抱這個時代,昨天的舊船票無論如何也不能登上今天的客船了。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平時真的太忙了,自己的園地差不多都荒蕪了。
受限于自己所處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有時候我們都不知道自己的欠缺和需要。這時候,建立學習的共同體就顯得相當重要,不一定要有規(guī)模,三兩個人就行。這些年我能一直關注教育現(xiàn)狀,堅持讀寫,就得益于身邊始終有這樣的同行者。在教師的個性需要還不明朗的情況下,讓他們關注身邊的先行者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作為學校來說,如果能提供基本的設施和適宜的場所,開放圖書館、閱覽室、網(wǎng)絡平臺,及時補充一些新的書刊和資料,供那些志同道合的師生在一起研修,交流互促,共同進步,這是很美的?。‘斎?,如果還能有一些基本的運動娛樂設施,供他們強身健體、消遣娛樂,那就更好了。
這兩年,那些外出交流的同行,都喜歡在朋友圈曬他們見到的學校樣子:要么是花團錦簇,綠樹成蔭;要么是師生神態(tài)怡怡,眼睛里充滿柔情;要么是完全開放的閱讀空間,師生可以自由出入學校的圖書館、閱覽室、網(wǎng)絡教室這些公共空間;有的學校在教室的走廊和過道甚至置放了書柜、電腦和鋼琴,學生們隨時隨地可以在這里閱讀瀏覽,習藝怡情……有人說,這是發(fā)達地區(qū);有人說,這里的學生很優(yōu)秀;有人說,這里的學生沒有升學就業(yè)的壓力……其實,比這更重要的是意識,只要一日不從應試的桎梏中走出,就永遠不可能抵達理想的教育情景。
孩子很小的時候,都愿意去學校,那是因為那里開闊而豐富,有伙伴,有書冊,有無窮無盡的快樂和幸福。但在今天,在生生剝奪了學生快樂和幸福的同時,教育者自己也徹底淪陷!從某種意義上說,努力把學校建成我們想要的樣子,不僅僅是為了學生,也是教育者對自己的拯救。
(安徽省含山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