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平
50年前,魏巍在太鋼擔任第五軋鋼廠革委會主任;50年后,魏巍的女兒魏平尋訪父輩的足跡,再敘與太鋼的世紀情緣。
1969年11月,魏?。ㄓ胰┩九c太鋼同志們合影
今年夏天,魏平、李新志夫婦到延安,回到曾插隊落戶的陜北看望了鄉(xiāng)親們。然后,沿著七十年前黨中央東渡黃河入晉的路線,風塵仆仆,夜抵太原。該是饑渴困乏了,我給他們遞上“太鋼汽水”——這是當年爐前工配享的勞保飲品,最能消暑解渴。
魏平講起其父和太鋼的情緣:
“父親魏巍去世已經(jīng)10年了。他17歲投筆從戎,1937年底只身從鄭州來山西抗日前線參加了八路軍,先在一一五師軍政干部學校,后在總部隨營學校,次年到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并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抗大畢業(yè)后,父親被分配到晉察冀邊區(qū)。戰(zhàn)爭年代,父親多次來過山西、走過山西許多的地方。但是,建設年代父親來太鋼工作,卻給全家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聽罷魏平的講述,我當即聯(lián)系在太鋼工作的同學,同學在電話里表示歡迎魏平夫婦來參觀。聽到能去太鋼的答復,魏平夫婦非常高興。于是,尋訪魏巍在山西的足跡,就從參觀太鋼開始了。
一
第二天,我們從市南輾轉(zhuǎn)北上,來到太鋼西大門,太鋼的同志領著我們進入廠區(qū)。十里鋼城果然不凡,筆直寬闊的道路絲毫不遜于市政景觀大道,綠樹成蔭、花團錦簇,完全是綠色園林。魏平說,她去過石景山鋼鐵廠、二七機車車輛廠,好像那里都沒有太鋼這么大的規(guī)模,感慨這里更像環(huán)境優(yōu)美的社區(qū)。
太鋼的專職黨委副書記韓瑞平早已迎候在不銹冷軋廠門前了,大家一同步入冷軋廠。高大的穹頂,潔凈的地面,廠房中央的電子屏演示著現(xiàn)代化生產(chǎn)工藝和流程。車間里,沒有我們想像的工人頭戴前進帽、手握鋼釬冶煉的場面,只見主控室里坐著身穿淺藍色工裝的技術人員,他們在電腦屏幕前監(jiān)控生產(chǎn)流程。韓書記帶著我們走進一間操作室,讓我們仔細觀看不銹鋼是怎樣通過檢測線的。太鋼的同志介紹,他們在不銹鋼冷連軋工程、工藝技術上實現(xiàn)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和創(chuàng)新,集成了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產(chǎn)技術和環(huán)保裝備,建成了世界規(guī)模最大、工藝最先進、自動化程度最高的冷軋不銹鋼生產(chǎn)線,可為各行業(yè)和領域提供系列高端不銹鋼材料。
當年,魏巍在太鋼擔任第五軋鋼廠革委會主任。第五軋鋼廠就是現(xiàn)在的不銹熱軋廠,在生產(chǎn)流程中處于冷軋廠的上游,是不接受外來人員參觀的。但是,鑒于魏巍的女兒來訪,總公司“特例特批”滿足了魏平夫婦的愿望。魏平夫婦真切地體會到太鋼人對魏巍的尊重,有一種久別重逢的歡欣。
不銹熱軋廠和不銹冷軋廠確實是冷熱隔春秋,它是1966年建成的,進行的是熱軋生產(chǎn)工藝。生產(chǎn)線上熱浪滾滾,工人們緊張地操作著,金閃閃的鋼錠,通過了軋機,鏗鏘鏗鏘迸射著火花……爐火照天地,激越撼人心,眼前再現(xiàn)出電影《火紅的年代》場景。魏平夫婦興奮地在熱軋機前頻頻留影,激動地說:“這才找到感覺了?!庇|景生情,遙想當年條件不知比現(xiàn)在艱苦多少倍,魏巍就是在這里和工人同志們揮汗如雨、大干快上,奪得“開門紅”,這情形早已幻化在他的史詩巨著《東方》里了。
二
魏平講起父親來太鋼的經(jīng)過:1965年,擔任中國作家代表團副團長的父親從越南戰(zhàn)地歸來,在寫通訊、散文的同時,正創(chuàng)作全景式反映抗美援朝的長篇小說《東方》。不久,“文化大革命”開始了,父親手稿被沒收,被迫中斷了創(chuàng)作,遭受了一番批斗。經(jīng)老首長、北京軍區(qū)代司令員鄭維山的保護,父親才得以暫時的“解脫”。父親要求深入生活做點實際工作,于是,1968年春來到了太鋼工作。他的任務就是來工廠促進兩派群眾大聯(lián)合“抓革命,促生產(chǎn)”。
在工人們中間,父親得到些許的安寧。然而,住在工人宿舍的父親正和工人們同過“革命化”的春節(jié)時候,部隊的電話又追來了,要把他召回參加清理階級隊伍的學習班。工人們依依不舍地為他送行。大年初二,父親回到北京,初三一早,軍區(qū)的造反派就來了,叫他去核實幾個問題。他推托著沒去,大年初四,父親又匆匆登上返回太原的列車。
“高粱長起來吧,高粱長起來吧!我們要去鐵路東,那大平原上逛一逛呀!”魏巍在晉察冀邊區(qū)時寫過這樣一首呼喚青紗帳的詩,詩中寫道:
“跟好久不見的老鄉(xiāng)
見一見面,我敢說
那兒的老頭兒、小兄弟、姑娘們,在合著嘴巴想我們哩……”
在那個特殊時期,魏巍顯然是把太鋼又當成了自己的“青紗帳”。
三
對生產(chǎn)線的參觀是溯流而上的,太鋼已有八十四載的歷史,從1934年籌建,到1949年解放,年產(chǎn)鋼鐵最高時僅有1.5萬噸。1952年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期間,太鋼煉出了中國第一爐不銹鋼。如今,太鋼是集礦山采掘、鋼鐵生產(chǎn)和加工貿(mào)易為一體的特大型聯(lián)合企業(yè),形成了以生產(chǎn)特種鋼為主的高效節(jié)能長壽型產(chǎn)品集群,成為全球不銹鋼領軍企業(yè)。博物園和廠史展覽館通過一件件珍貴文物和產(chǎn)品、一幀幀歷史照片和生動的畫面,全面詳實地展現(xiàn)了太鋼的發(fā)展歷程,展示出太鋼的企業(yè)文化,傳承著太鋼的奮斗精神。
“太鋼人同樣是最可愛的人,為他們感到驕傲和自豪!”魏平講,父親對在太鋼的這段經(jīng)歷有著很深的感情,當年,太鋼的同志贈給他一截不銹鋼,父親把它當作鎮(zhèn)紙終年放在書桌上,常常用手摩挲,以致磨光了原先鐫刻著的字,家里至今還珍藏著當年父親與太鋼同志合影的老照片。她說,要重讀父親留下的大量書信日記和作品,梳理成文字后將它們一并贈給太鋼。太鋼的同志高興地說,廠史展覽館正盼著彌補這方面的空白。
魏平夫婦這次尋訪父輩的足跡,再敘魏巍與太鋼的世紀情緣,讓我們感動,也讓我們更加勵志,決心在新時代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更大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