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炳松
我的岳父王祿貴94歲了,他是1941年參加革命的抗戰(zhàn)老兵。王祿貴不但是我的岳父,而且還是我的老首長。自我有幸成為他的女婿后,經(jīng)常耳濡目染,諄諄教誨,受益匪淺,終生難忘。現(xiàn)就平凡生活中采集幾件小事,率爾操觚,以饗讀者。
我的岳父王祿貴94歲了,他是1941年參加革命的抗戰(zhàn)老兵。當年在瓊崖縱隊馮白駒將軍的領(lǐng)導(dǎo)下,歷經(jīng)戰(zhàn)火的洗禮和艱難困苦的革命斗爭,與戰(zhàn)友們一起出生入死,堅持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終于迎來了海南島的解放。
王祿貴不但是我的岳父,而且還是我的老首長。自我有幸成為他的女婿,經(jīng)常耳濡目染,諄諄教誨,受益匪淺,終生難忘。他的不忘初心,對黨忠誠,無私奉獻、勤儉節(jié)約的品德和精神,永遠值得我們晚輩學(xué)習、繼承和發(fā)揚?,F(xiàn)就平凡生活中采集幾件小事,率爾操觚,以饗讀者。
養(yǎng)花種草,陶冶情操
金秋時節(jié),秋高氣爽,祖國大地一片生機盎然。在建軍九十周年之際,我懷著景仰的心情從外地趕回海口,看望岳父王祿貴。
剛進家門,陣陣花香撲面而來。一棟二層樓房(是海南省軍區(qū)府城離休所,座落在??谑协偵絽^(qū)紅城湖畔),樓上樓下都擺滿了各種盆景和鮮花,整整齊齊,好似專供人欣賞的園林美景。我被這優(yōu)雅的花卉所驚嘆,看到了94歲高齡的岳父還在種花,為花松土、為花施肥、為花剪枝,可見他身體硬朗。一天早上,我主動幫忙為花澆水,他卻說:“你不知道要澆多少水,這些輕活,我還能干”。
讓我感動的是,他這么大年紀了,還親自拿著小鐵鍬、小桶去干休所外面的紅城湖畔取土。當他兒子發(fā)現(xiàn)后,開著電動摩托車將他連人帶土拉回來,并良箴他:“外出沒有家人陪伴不好,我們可以幫著你干”,他卻說;“要活動、要運動、要勞動,我們是勞動人民的兒子,只有勞動,才能永葆革命青春。要做事,要有事做,心里才舒坦”。
他常常說:“我要向一百歲奔去”。他最快樂的事是種花,看著他在種花的過程中不時露出喜悅的笑容,那種收獲無與倫比的美麗。
筆耕不止,生命不息
讓我為之感動的,不是別的,更是他那筆耕不止、生命不息的精神。他天天讀書看報、剪輯資料、撰寫革命回憶錄,把寶貴的精神財富記錄下來,傳給子孫后代、傳給社會。童年的苦難生活,崢嶸的戰(zhàn)爭年代,生死的戰(zhàn)斗經(jīng)歷,他都一一整理記錄,寫成回憶錄,編冊成書?!饵h中央在召喚》《盼延安》《瓊崖縱隊通信兵》《海南島上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無悔閃光的通信兵生涯》《緬懷馮白駒將軍》等等許多文章在全國各種報刊雜志上發(fā)表。并編著成書《八十回望》,組織編寫《通信兵》卷,被總部評為先進個人。
在他八十多歲的時候,為了寫書,學(xué)會了使用電腦,至今仍用電腦寫文章。他經(jīng)常將寫好的文章打印成冊,我每次回家,都要送我?guī)妆尽Kf:“留精(革命精神)不留金(財物金錢),君子送書,小人送金。用心讀書身忘老,疾需書卷作良醫(yī)。漫步古稀加十歲,還將余勇寫千篇”。這就是我岳父生命不息,疾書不止的真實寫照。他這么說,也這么做。
凝聚愛心,將愛延續(xù)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人民服務(wù)”、“雷鋒精神”,這些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文化、革命傳統(tǒng)精神,王祿貴就是用這些精神教育子女。大女兒王綏遠,在部隊一直干到退休,是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兒子王綏存、小女兒王綏芳在父親這種思想的熏陶下,工作都很出色。姊妹三人親密無間,令我都羨慕不已。
一個人有夢想,就有追求;有追求,就有目標:有目標,就有動力:有動力,就有收獲。蕓蕓眾生,生老病歿,自然規(guī)律,無法抗拒。但若能正確對待,科學(xué)生活,就能延年益壽。他說:人老心不老,心態(tài)樂觀,青春永駐,笑對人生,老當益壯;人老志不衰,初心不改,矢志不移,永遠跟黨走,為國奉獻!人老病不懼,及時診治,適度鍛煉,順其自然,安度晚年。
一個近百歲老人,對黨無限忠誠,對生活無比樂觀,對生命充滿無上的追求。這就是我的岳父王祿貴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