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云勁
摘 要:嘉絨藏區(qū)碉樓作為我國重要的歷史文化瑰寶,一旦發(fā)生地震災害,結構倒塌,會給我國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的傳承和發(fā)展造成重大損失。為了更好地保護碉樓,我們就必須要清楚知道碉樓結構性能。為此,文章基于ADINA有限元分析程序,對嘉絨藏區(qū)碉樓的簡化計算模型進行了結構靜態(tài)分析。其研究內容主要有:(1)計算模型的建立:利用ADINA有限元分析軟件,建立了嘉絨藏區(qū)碉樓模型。(2)碉樓結構靜態(tài)分析:碉樓屬于凹凸不規(guī)則、扭轉不規(guī)則。且負一層和頂層為剛性樓板,一層和二層為柔性樓板。
關鍵詞:嘉絨藏區(qū)碉樓;ADINA軟件;剪應力
中圖分類號:TU35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8)29-0064-02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reasure in Jiarong Tibetan area, once the earthquake disaster occurs and the structure collapses, it will cause great loss to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outstanding cultural tradition in our country. In order to better protect the bunker, we must clearly understand the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the blockhouse. For this reason, based on the ADINA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program, the paper has carried on the structural static analysis to the simplified calculation model of the blockhouse in Jiarong Tibetan area. The main contents of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 (1) Establishment of the calculation model: using ADINA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software, the model of the blockhouse in Jiarong Tibetan area is established. (2) Static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blockhouse: the blockhouse belongs to the concave and convex irregular and the torsional irregular. The first floor and the top floor are rigid slabs, and the first and second floors are flexible slabs.
Keywords: Jiarong Tibetan area bunker; ADINA software; shear stress
前言
藏族作為我國西部最為古老的部族之一,為我們留下了眾多文化遺產。這些文化遺產具有較高的歷史與學術價值,廣大學者去研究與保護也就具有比較重要的意義。此項研究有助于提高當地人民生活水平,可以對少數民族建筑的文化傳承起到積極促進作用。碉樓建筑是嘉絨藏族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重要的載體。它們也承載藏羌民族的思想理念、審美情趣、宗教信仰和生活習俗,呈現(xiàn)出萬千的姿態(tài)和迥異的風格,是它們?yōu)槿祟惲粝碌囊环輳涀阏滟F的文化遺產,具有科學價值、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
1 碉樓建模理論分析
碉樓是一種石砌體結構形式的建筑,和石砌體建筑特點比較相似。所用材料基本和石砌體相符,只是碉樓的塊石形狀各異。粘結材料泥土在整個結構中所占比例要大于一般石砌結構。
砌體是由砌塊和砂漿組成的復合材料,對其進行有限元分析常有兩類模型:分離模型(離散模型)和整體連續(xù)體模型。分離模型即是將砌塊和砂漿分別建模,可采用兩種處理方式:一種是不考慮磚與砂漿之間的粘結滑移,將砌塊與砂漿接觸面的所有節(jié)點自由度耦合在一起;另一種是考慮與砂漿之間的粘結滑移,將砌塊與砂漿通過接觸單元或非線性彈簧單元聯(lián)系在一起。由于磚與砂漿之間的粘結滑移關系曲線目前尚不成熟,接觸面的水平粘附強度常常難以得到,目前使用前一種方式的較多且較易實現(xiàn)。整體連續(xù)體模型即是將砂漿和砌塊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所以,在目前分離模型可以模擬砌塊與砂漿之間的作用和砌體破壞機理,適用于模擬小型試驗砌體的破壞行為,但計算量大,建模繁瑣;整體連續(xù)模型適于分析大規(guī)模的墻體,但對于詳細的應力分析和理解砌體多樣的實效機理卻顯得不足。
因為要克服離散模型在大型墻體計算量,建模繁瑣等問題;克服整體連續(xù)模型與實際相差比較遠,其計算結果不準確等問題。所以本次建模將整個碉樓進行有限元劃分,然后按隨機分布的原理將石塊、黃泥、木條分別附在單元上,這樣做就比較和碉樓實際情況比較相近,而且也提高了計算的精度。
碉樓主要材料是用石塊和粘土混合而成的二相體,將分布在墻體的石塊和粘土進行隨機分布。然后再結合有限元的思想,用ADINA軟件建造整個碉樓的有限元模型。這樣就解決了離散模型只能用于分析小型試驗的局限性,同時也解決了整體連續(xù)型模型分析的不準確性。此模型能更準確的分析嘉絨藏族的抗震性能,為嘉絨藏族文化的傳承作出了貢獻。
2 有限元模型建立過程
根據碉樓的建筑圖,在ADNIA中用幾何建模方式建立碉樓模型。通過布爾運算將模型的墻體切割,再把切割的每一小塊劃分為邊長為0.2米和0.3米的網格。劃分完網格,把墻體創(chuàng)建為一個單元組,門窗過梁添加為一個單元組。
碉樓主要的建筑材料是石塊和黃泥,考慮砂漿的不飽和度,有空氣的成分,所以將模擬碉樓墻體選用三種材料。黃泥,空氣,石塊的比例分別為1:5:18。窗、門上設置過梁,采用橫紋松木模擬。
在每層的墻角選擇四個節(jié)點,然后將四個節(jié)點通過ADINA軟件剛性連接,在中心節(jié)點處添加同樓板相近的集中荷載來代替樓板。
3 模型結構不規(guī)則類型的判定
根據《抗震規(guī)范》,建筑結構的平面凹進的尺寸,大于相應投影方向總尺寸的30%,則稱建筑結構為凹凸不規(guī)則。根據現(xiàn)場實測碉樓尺寸得到:B=3200mm+2400mm=5600mm,0.3Bmax=9800mm×0.3=2900mm。因為B>0.3Bmax,所以結構屬于凹凸不規(guī)則。
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第5·1·1條第3款規(guī)定:“質量和剛度分布明顯不對稱的結構,應計入雙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轉的結構”。對“質量和剛度分布明顯不對稱的結構”,一般情況是指,樓層的最大彈性位移,大于該樓層兩端彈性水平位移平均值的1.2倍,即是?啄1>1.2,并且必須滿足?啄1<1.5。
對模型在Y方向加0.003mm的位移力,然后進行靜態(tài)模型計算。選取一層頂部全部節(jié)點,通過ANDINA數據分析,可以提取一層水平位移最大值及節(jié)點,如圖1所示。
由圖1可以得到一層最大水平彈性位移Dmax=0.03436mm。如圖2所示,分別對4、7、9點下所有節(jié)點進行研究在一層平面的水平位移。
通過ADINA軟件計算,在一層4、7、9個點的位移分別為0.01919mm、0.00687mm、0.01436mm。
選擇4、7節(jié)點兩端驗證結構的扭轉不規(guī)則:
1.2=1.2×=0.015636mm<?啄max=0.03463mm
1.5=1.2×=0.019545mm<?啄max=0.03463mm
選擇7、9節(jié)點兩端驗證結構的扭轉不規(guī)則:
1.2=1.2×=0.012738mm<?啄max=0.03463mm
1.5=1.2×=0.0159225mm<?啄max=0.03463mm
故該結構為扭轉不規(guī)則結構,并且不滿足抗震設計規(guī)范扭轉位移限定。
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按照國外有關規(guī)定,在樓蓋周邊兩端位移不超過平均位移的2倍的情況稱為剛性樓蓋,超過2倍則屬于柔性樓蓋。同上,對模型在Y方向加0.003mm的位移力,然后進行靜態(tài)模型計算。選取頂層樓板剛性連接的四個節(jié)點進行位移分析,四個節(jié)點位移分別為d1、d2、d3、d4。
經過計算分析,d1、d2、d3、d4均小于2,故負一層樓板為剛性樓板;d2大于2,故一層樓板為柔性樓板;d1大于2,故二層樓板為柔性樓板;d1、d2、d3、d4均小于2,故頂層樓板為剛性樓板。
綜上所述,通過ADINA軟件數值計算分析,結合《抗震建筑設計規(guī)范》判定,結構屬于凹凸不規(guī)則、扭轉不規(guī)則。結構底層和頂層樓蓋為剛性樓板,一層和二層樓蓋為柔性樓板。
4 結束語
本文通過對嘉絨藏寨的結構簡化計算模型,通過ADINA軟件,加載靜力荷載和動力荷載分析模型結構性能,得出以下結論:通過計算驗證,碉樓屬于凹凸不規(guī)則、扭轉不規(guī)則;碉樓的樓板負一層和頂層為剛性樓板,一層和二層為柔性樓板。
同時,對于一些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例如:
(1)本文的計算模型劃分的有限元網格比較大,計算結果不夠精確。對于模型樓板進行簡化,其荷載只作用在幾個節(jié)點上,引起應力突變比較嚴重。
(2)本例的計算模型只是一個簡化的計算模型,由于沒有去現(xiàn)場考察,其材料選取與當地實際建筑材料性能有一定差異,而且所先用的材料都是線彈性材料,沒有考慮其塑性變形破壞情況。
參考文獻:
[1]季富政.中國羌族建筑[M].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0.
[2]季富政.羌民居主室中心柱窺視[J].四川文物,1998(4).
[3]季富政.巴蜀城鎮(zhèn)與民居[M].西南交通大學出版,2000.
[4]雍承鑫.從汶川大地震看羌族碉樓的抗震性能[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9(5).
[5]岳戈,陳權.ADINA應用基礎與實例詳解[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7).
[6]施養(yǎng)杭.初談多層料石結構房屋的抗震設防審查[J].福建建筑,1996(2):29-31.
[7]施養(yǎng)杭.石粉在石砌體結構抗震加固中的應用研究[D].天津大學建筑工程學院,2003(6).
[8]孫建剛,崔利富.工程結構抗震設計基本理論[M].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