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逸
上學前,媽媽讓我順便把門口的艾草扔了。
門口有艾草嗎?說真的,端午過去這么多天,這艾草被丟在門檻邊,像極了一把枯草,香味淡得幾乎聞不到,實在不起眼。拿在手里,輕輕的,脆脆的,隨手一揮,竟有些不著力?!按汤病甭曔^后,有些清淺的香味逸散開來,無比淡薄。
不是的,記憶中的艾香明明不是這樣的!
記憶中的艾香是綠瑩瑩的。端午節(jié)前,艾草擠擠挨挨、熙熙攘攘地生長,把老家的河岸染得綠翳翳的。它們還不滿足,仍極力伸展著細長卻挺拔的腰肢,像是要一直綠到天上去。艾香也像是被這綠意浸染了一般,綠瑩瑩的,透著一股子伶俐。每到這時,奶奶總會領(lǐng)著我采下艾草,裝滿一籃子綠,攜回彌漫整個院子的香。
記憶中的艾香是灑脫的,它從來都不綿柔秀氣。從根到莖,從莖到葉,都香得肆無忌憚,濃得義無反顧,像是要把積攢了幾輩子的香味一下子潑灑開來。僅僅是聞著就如此醉人了,更不用說我還曾用艾草熬的水泡過澡。幼年時我出疹子,奶奶就煮了一大鍋艾草水,待水不那么燙了,便把我抱進去泡著。除了治好了毛病外,還帶來了附加的效果——把我變成了行走的大香囊。父親開我的玩笑,說這叫“未見其人,先聞其香”。街坊鄰居們都說我會一直這么香下去。這話當然是騙我的,香味再濃,也總會散的。
艾香是變了,經(jīng)歷了歲月的磨折,它不再灑脫、濃烈。但有什么關(guān)系呢?我知道那就是艾香呀。我還能想起彌漫著艾香的歲月呀,這還不夠嗎?
扔掉了這束干枯發(fā)脆的艾,嗅著手上清淺卻依舊明晰的香味,我好像有些明悟:“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边@濃香也不能終年吧。就好像再怎么鮮明的記憶也終將模糊,再怎么熾烈的情感也終將歸于平淡。
但只要那時的感動已如春風化雨般浸潤了我們的心田,便能永留馨香。
由一束已經(jīng)枯澀的艾草,引出童年艾香的回憶,最終有了“香終將散去,心靈的感動卻永留馨香”的明悟。小作者立意較為巧妙,加之語言靈動,使得整篇文章宛如綠瑩瑩、香撲撲的艾一般,留給人深刻的印象。如果能在心靈的感動上著些筆墨,文章則會更加豐滿。
(指導教師:陳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