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說的“韭菜”,當(dāng)然指的不是本義,它指的是大家都知道的比喻義——那些被收割的人群。無論這些人群是在房市里、股市里、P2P理財平臺里、區(qū)塊鏈里、知識付費市場里,還是別的一些領(lǐng)域。
自以為聰明的人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傻子太多,騙子不夠用?!闭f的是韭菜的數(shù)量極為龐大,在這片肥沃的土壤里不斷地長出來,以至于騙子的生產(chǎn)都不能滿足韭菜被收割的需求。
被騙的,是些什么人?只有兩種人會被騙。
一種是善良而天真的人。他們對世界基本沒有什么防御,容易被別人的偽裝所迷惑。同時,內(nèi)心里有個觀念:如果拒絕別人,會有很大的道德壓力。這些善良的人,往往成為騙子的獵物。
第二種被騙的人是那些先騙了自己的人。不錯,一個不是那么善良天真的人被騙,往往是因為他已經(jīng)先進行了自我欺騙。如果他沒有先騙過自己,別人要騙他,還是很有難度的。
善良者和騙子在心理上并不是一類人,善良者如果被騙,會承認自己傻。但是,傻子和騙子在心理上區(qū)別并不大,傻子是不可能承認自己傻的,往往還自我感覺良好。
前段時間,比特幣圈子的“大戶”李笑來收割韭菜時的錄音泄露了。錄音中,李笑來把收割韭菜的理論、套路一一講出來,并且陶醉在自己的成功之中。比如“區(qū)塊鏈的價值面里有個最大的價值叫共識價值。共識不值錢,但是信的人多了,最后就值錢了。傻子太多了,傻子的共識也是共識,也會產(chǎn)生價值。”
所以,非常像赫拉利在《人類簡史》里所說的,只要能成功地講出一個故事或講出一個成功的故事,并且忽悠一幫人信,就可以收割韭菜了。
這些在李笑來眼中是“傻子”的被收割的韭菜,絕對不會承認自己是“傻子”。事實上,他們自認為很精明,所期待的,不過是忽悠到更多的人入局,讓自己也成為可以收割韭菜的大戶而已。只是,韭菜收割市場的利益格局決定了,能成為莊家或大戶的只是極少數(shù)人,而他們不屬于這個“極少數(shù)”,因為他們在社會經(jīng)濟地位上、利益食物鏈上、智商上、所掌握的資源上,都處于劣勢,所以,成為韭菜的命運不可避免。
一般而言,即使忽悠術(shù)敗露,就像李笑來的錄音泄露那樣,韭菜的第一反應(yīng)也是不相信,也要辯護,因為承認事實無異于承認自己智商不行,承認一夜暴富之類的夢想不對。但在忽悠家名聲臭了之后,他們會迅速拋棄,又去尋找另一個可以寄托自己的感覺或夢想的忽悠家??傊?,韭菜的生命力強大,市場對他們的需求很旺盛。(摘自2018年7月21日《南風(fēng)窗》)
〔編輯: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