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秀云
今年國慶長假,姐姐駕車帶著我、外甥女和我女兒一起回老家看望父母。我們行駛在濱河大道上,一路聽歌、聊天、吃美食、看風景。我和兩個孩子講著過去的事,旅途變得短暫而快樂。
濱河大道是沿京杭運河大堤的一條封閉式快速車道,去年春天才正式通車。它像經(jīng)脈一樣貫通南北,大大縮短了濟寧到梁山的路程。雙向四車道,寬廣而豪邁,如幾根黑色的緞帶,從云端而降,匍匐在車輪之下。在安徽上大學的外甥女正欣賞著車窗外的美景,我問她:“你怎么從學?;貋淼??”她說:“我表哥從重慶上大學回北京的家,坐飛機才兩個多小時就能到家。而我從蚌埠坐高鐵到曲阜,又從曲阜坐一票直達的快客,花了三個多小時才到家,真煩人!”
我不禁感嘆:他們這代人“坐地日行八千里”,還嫌路途遙遠,他們哪能想象到,我們那時的回家路是多么漫長呢!上世紀80年代中期,十八歲的哥哥坐在父親的自行車后面,走過顛簸的土路到鎮(zhèn)上,從鎮(zhèn)上坐汽車到梁山縣城,再從梁山坐汽車到商丘,然后換了綠皮火車到幾千里外的西安上大學。他每次回家,在路上都要花兩天兩夜的時間。那時,家鄉(xiāng)對于他來說只有冬夏,沒有春秋。
我們姐妹不愿像哥哥一樣遠離家鄉(xiāng),高中畢業(yè),先后選擇了離家比較近的省城濟南上大學。我們回家時一般坐長途汽車,每次回家就像打仗一樣。首先要考慮能不能買到票,買到票后要考慮能不能擠上車,擠上車后要考慮的是行李有沒有地方放。車廂里往往是沒有一點空隙,無論男女老少,全都一個挨一個實實地貼在一起,甚至無法轉(zhuǎn)動身子。一路搖晃,一路顛簸,一路腰酸背疼……
如今,忙碌的生活節(jié)奏,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讓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以汽車代步,我們兄妹倆也先后買了私家車,回老家再不用擠火車了。濱河大道通車后,我們駕駛著私家車,回家更快捷方便了。
出了城,沿著濱河大道,大概過了半個小時,不知不覺汽車已下了公路,行駛在通往村子的小路上。踏上久違的歸鄉(xiāng)之路,我忽然發(fā)現(xiàn),曾經(jīng)坑坑洼洼、“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小路不見了,眼前是平整的水泥路面、寬闊的車道、漂亮的標線,還有沿路兩排路燈,每一處、每一段都足以讓人心潮澎湃。
進了村,童年里那些低矮破爛的院子,如今被一排排紅磚碧瓦的樓房代替。女兒驚呼:“這里家家都住小別墅耶!我們又好像回到城里了?!痹瓉恚@幾年,山東省把完善農(nóng)村路網(wǎng)和建設(shè)美麗鄉(xiāng)村結(jié)合了起來,省市縣一級級地出錢,原來的砂石路變成了水泥路。先是“鎮(zhèn)鎮(zhèn)通”,緊接著,村村相通,把村里胡同、小巷也硬化、美化起來,解決了村頭一公里和村內(nèi)一條街的問題。
這幾年,不光是我們姐妹回家方便了,遠在北京的哥哥再也不用忍受思鄉(xiāng)之苦。每當他想家時,早上出發(fā),帶上為父母做好的愛吃的飯菜,也可以買上熱乎乎的肯德基、麥當勞快餐,駕車沿著高速公路,下午就可以和父母坐在一起吃飯聊天?;厝r捎帶上一車廂父母種的時令水果和蔬菜,他在北京就可以品嘗家鄉(xiāng)的有機食品。這不再是夢想,也不是奢望。
長長短短的回家路,承載著我們太多的故情鄉(xiāng)愁,也折射著時代變遷?,F(xiàn)在,綠皮火車變成了更快捷舒適的高鐵動車,出門坐飛機也成了很平常的選擇。高鐵路、高速路、快速路,再加上村村通,這路路相交通,織成了鋪在祖國大地上的一張網(wǎng),讓無數(shù)南來北往的人,日夜穿行其中,抵達心之所向,最大限度地縮小了時空距離。過去是日行百里,現(xiàn)在是一日千里,回家看看還是夢想嗎?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