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元平
當 所有人在問時間都去哪兒了的時候,有 沒有人注意,驚喜都去哪兒了?
驚喜仿佛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淡化下去。看到一朵花綻放的驚喜,在意料之外的大雨中跳躍的驚喜,翻閱到喜歡的書籍的驚喜,好像都慢慢地消散在時光的氣息里,淡泊成再透明不過的輕嘆了。
驚喜都去哪兒了?
因為突然發(fā)現(xiàn)的小石潭美景而感到驚喜,柳宗元《小石潭記》凄清的美景自此流傳;因為友人突然到訪而感到驚喜,所以杜甫有《客至》千古流傳;因為一瞬間驚覺的古籍魅力而驚喜震撼,故宮工匠從此投入修復(fù)的工作中再也不悔……感受驚喜的能力,為驚喜而付出的勇氣,這些足夠表達對這個世界的熱情、表達內(nèi)心深處的柔軟的力量,都去了哪里?
驚喜是生命里最深沉的嘆惋,驚喜是靈魂里最溫暖的觸動,驚喜是期盼里最耀眼的希望,驚喜是平淡里最激烈的浪花,驚喜是世界給我們以感知快樂的秘密法寶。可是,我們把它弄丟了。
有人認為驚喜太過膚淺,可驚喜從來不僅僅是淺層次的快樂?!皠ν夂鰝魇账E北,初聞涕淚滿衣裳”,這是多么凄苦又多么深沉的驚喜;“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是多么富有藝術(shù)效果、多么富有審美趣味的驚喜。這些驚喜,哪里淺薄,又哪里有失風度呢。
感知驚喜的能力是天地賜予我們的珍寶,是我們精神的極大財富,而我們卻把它丟棄了。
為了功名利祿奔波,錯過了岸邊的花樹,錯過了遠方的山黛,錯過了靠近的友人,錯過了遠至的親朋,錯過了飛逝的靈感,錯過了沉心的思索,錯過了生命中無數(shù)驚喜之后,終于忘記了如何去驚喜。忘記了驚喜的人不會有“忽聞岸上踏歌聲”的歡喜,忘記了驚喜的人不會有“萬里他鄉(xiāng)遇故知”的快意,忘記了驚喜的人不會有“寧期此地忽相逢”的歡欣。這是我們最本真也最親切的情感,如果全部失去,那么同時光流逝而雙手空空區(qū)別何在?
驚喜去哪兒了?驚喜去了過往的時空,驚喜去了未來的返回,驚喜去了幻想的彼岸,驚喜去了所不能及的遠方,這些本都不應(yīng)該是我們的答案。我們的答案本應(yīng)該更加自信,本應(yīng)該更加明朗。不知何時,我們能將那句話脫口而出,帶著自己也察覺不到的笑意和驚喜。
——驚喜哪兒都沒去,驚喜就在我們心底,不遠不近處。
[作者系江蘇省鎮(zhèn)江第一中學高三(3)班 學生]
點評:
文中的“驚喜”指的其實是那些平凡生活中的發(fā)現(xiàn)、啟迪、感動與收獲,還有那些快樂的瞬間、激動的片刻、剎那的心神交會時刻。作者敏銳地抓住“驚喜”在生活中缺位這一話題,委婉地批評了當下人們的功利與冷漠。語言充滿嘆惋之情,發(fā)人深省。
(指導(dǎo)老師:張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