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靜怡
一年前,微博上有一張照片引起人們瘋狂轉發(fā)。照片上,一個頭發(fā)黑白相間的中年男人,穿著T恤和迷彩褲子,左手端著保溫杯,眼睛盯著杯子里看。這個男人叫趙明義,中國老牌搖滾樂隊黑豹的鼓手。給他拍照片的攝影師感慨道:“不可想象?。‘斈觇F漢一般的男人,如今端著保溫杯向我走來?!?/p>
意象上的巨大反差,引發(fā)了人們的共鳴。趙明義的這張照片,完美詮釋了“朋克養(yǎng)生”(“朋克”原指反叛性強的搖滾樂,這里寓意叛逆性)這個充滿矛盾的詞匯。很多90后接受了這個詞,用來概括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他們雖然不像趙明義那樣“朋克”,但真的開始養(yǎng)生了。
上海復興路上的一間酒吧里,不等酒吧服務員拿菜單介紹,王俊霖駕輕就熟地點了一杯“蘋果泥加龍舌蘭”。王俊霖解釋道,這樣的搭配就是“朋克養(yǎng)生”,既可以喝自己喜歡的龍舌蘭,嘗到酒精的味道,又可以補充維生素C。
按照傳統(tǒng)解釋,“朋克”代表著對體制、商業(yè)、資本的否定,是比搖滾還要激烈的態(tài)度。如果依照這個標準,王俊霖并不朋克,他面容精致、穿著得體、說話斯文,沒有一點朋克氣質。但人們?yōu)檫@個詞,提供了新的解釋,“朋克養(yǎng)生”變成了“一邊作死一邊自救的養(yǎng)生方式”——
他們會一邊吃著麻辣火鍋,一邊喝用金銀花、菊花、荷葉、冰糖泡制的涼茶,“清熱解毒”;一邊熬夜加班,一邊喝枸杞茶。
王俊霖生于1991年,今年27歲。三年前,他還在上大學,每周三或周五晚上8點,就會和朋友們一起,到酒吧蹦迪。蹦完迪,每次都能見到這座城市凌晨四五點的樣子。之后,他們吃完麥當勞,再搭早班地鐵回學校,睡一覺,精力又回來了。
當時年輕,可以使勁“造”,近兩年王俊霖已經感覺身體大不如前。每到晚上12點左右,王俊霖就困得不行,“陷入昏迷”,有段時間還常常心悸。
曾經一起“作死”的朋友們也是如此。大學時Albert頭發(fā)又直又硬,特別濃密,畢業(yè)之后第一年工作壓力特別大,每天晚上兩點回家早上七點起床上班,頭發(fā)掉得稀里嘩啦,感覺都要謝頂了。今年4月份,王俊霖又得知了同齡好友艾希在辦公室加班加到暈倒送急診的消息。
事實上,這并非王俊霖和幾個朋友的極端遭遇,雖然90后處在身體最好的黃金時段,但健康危機已經提前到來。7月份,某平臺醫(yī)藥健康頻道的數(shù)據(jù)顯示,參與調查的90后中,63%的用戶咨詢脫發(fā)、生發(fā)問題,48%的用戶在咨詢腸胃健康問題。阿里零售平臺發(fā)現(xiàn):在對“失眠”一詞進行搜索的用戶年齡分布中,年齡段在18至25歲的90后人群占到總人群的近40%,以大幅度的“優(yōu)勢”超越前輩們,成為失眠大軍中的主力。同時,年齡在18至35歲的青年用戶比例近八成,也就是10個失眠人士當中即有8位年輕人。
雖然剛剛27歲,王俊霖的發(fā)際線已經開始后退了。為了保衛(wèi)發(fā)際線,他用一款來自法國、號稱含有精油的洗發(fā)水,一小瓶價值兩百多元。他又花了4萬元,購買了三個月的頭部定期護理服務。洗完澡,王俊霖會搬出一個自動泡腳桶,水里要加入母親從家中寄來的含有辣木籽生姜成分的泡腳劑,水溫保持在38到45度之間,水位要越過自己的足三里穴位。
在泡腳的三十分鐘里,對其他部位的養(yǎng)護也沒閑著。他專門買了頸椎肌治療儀,這款號稱有低電頻脈沖,可以模擬真人按摩。
對于從南方來的他來說,北京實在太干了,當霧霾太嚴重或空氣不好時,王俊霖會專門用一支來自美國的鼻炎洗劑,清洗自己的鼻子,他還會隨身帶一支護手霜,手一干,馬上擠出一小管揉搓保濕。
王俊霖的90后朋友們叫他“養(yǎng)生的集大成者”。他們把他視作養(yǎng)生試驗田,只要王俊霖用過說好就會去買。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對1979名90后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近八成的受訪90后開始關注養(yǎng)生信息,約一半的受訪90后表示關注養(yǎng)生信息是因為工作生活壓力大。第一財經商業(yè)數(shù)據(jù)中心發(fā)布的《90后、95后線上消費大數(shù)據(jù)洞察》也顯示,90后及95后對于整個“養(yǎng)生”系列產品的偏好度也明顯上升,在2017年8月和9月甚至超越了“90前”。
王俊霖的母親也養(yǎng)生,但養(yǎng)生和養(yǎng)生之間,隔著巨大的鴻溝。在Albert看來,年輕一輩和老一輩的養(yǎng)生區(qū)別在于,年輕一輩追求快速見效,而老一輩則是長期保養(yǎng)。同時,年輕一代比老一輩的觀點超前,也更舍得在保養(yǎng)品上花費。
唯一的相同點是養(yǎng)生的目的,顯然都來自對健康的焦慮。在福建集美大學研究話語與文化建構的教授董麗云看來,除了自身的健康危機外,媒介不斷向公眾傳遞的健康焦慮,也影響著人們的養(yǎng)生態(tài)度。
“有的疾病是販賣出來的”,現(xiàn)在媒體上不斷出現(xiàn)的猝死、疾病等新聞,會傳遞這種焦慮。在董麗云看來,公眾的健康意識確實在提高,同時,隨著自媒體時代到來,每個人都可能接觸到五花八門的與健康相關的信息。這些信息常常用健康大數(shù)據(jù)的話語形式,比如“中國高血壓人口有1.6-1.7億人”,而且還會舉出大部分疾病所具有的大部分癥狀,如疲勞、頭暈頭痛、發(fā)熱、胸悶、腸胃不適、心慌等。這種狀況下,人們很容易自我診斷,從而產生健康焦慮。
90后即使百般養(yǎng)生,注重健康,但還是避免不了對未來的擔憂,艾希隨身帶著從廟里求來的8個護身符,工作暈倒事件后,特意去刻了個文身“seize the day(活在當下)”。Albert作為90后獨生子,有著自己的擔憂:“上面四個人,底下一個人,旁邊還有一個人,背負了這么多人的使命跟責任在身上,你就很重要,身體不能垮。”Albert說,自己一方面想成熟,想承擔更多責任,可另一方面,又是矛盾的,希望自己永遠不要失去那顆躁動的、年輕的心,所以“朋克養(yǎng)生”,一直擰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