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淑燕
摘 要:案多人少的矛盾是人民法院工作一大困擾,特別是在實施立案登記與法官員額改革之后,這一矛盾更加尖銳。為緩解審判壓力、提高審判效率,人民法院積極推進速裁機制改革與探索。筆者以在速裁法庭的工作經驗為基礎,結合自己的思考,對速裁機制的價值、實踐成效、現實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謅見,希望對速裁機制的發(fā)展有所裨益。
關鍵詞:速裁機制;繁簡分流;審判效率;公平正義
1 實行民商事案件速裁機制背景及法律淵源
1.1 “訴訟爆炸”倒逼速裁機制的推行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高速發(fā)展和社會法治進程的不斷推進,多元化的經濟利益生產的矛盾和沖突引發(fā)了民事糾紛大量產生,從而導致人民法院受理民商事案件數量呈爆發(fā)式增長,可謂是“訴訟爆炸”。就法院自身而言,民商事案件數量突增,法院審判人員力量有限,法院既要嚴格司法、實現公平正義,又要快速審案、提高效率。因此,改革審判方式,推進速裁機制勢在必行。
1.2 速裁機制的本源探析
1.2.1 速裁機制的價值分析
公平與效率一直是當代司法追求的兩大目標,遲到的正義不是正義,在當前司法程序中,訴訟效率顯得尤為突出重要。公正、合理的程序制度是確保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的關鍵。學者葉自強曾經提出“因制度性缺漏引發(fā)的訴訟拖延問題主要存在于大陸法系國家,至今未能予以解決,我國問題尤為嚴重”。違背公正的訴訟程序是不正當的,而缺乏效率的訴訟程序也是不合理的,訴訟程序都應該體現公平和效率,只是側重點有所不同而已 。速裁程序的出現就是提升訴訟效率的途徑之一。
1.2.2 速裁機制的文獻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在《人民法院第二個五年改革綱要(2004-2008)》、《人民法院第三個五年改革綱要(2009-2013)》中相繼提出建立和完善速裁機制的試點工作?!抖濉犯母锞V要:在民事簡易程序的基礎上建立速裁程序制度,規(guī)范審理小額債務案件的組織機構、運行程序、審理方式、裁判文書樣式等?!度濉犯母锞V要:建立健全司法為民長效機制。探索推行遠程立案、網上立案查詢、巡回審判、速裁法庭、遠程審理等便民利民措施。各地法院針對速裁機制制定了本區(qū)域范圍內實施的規(guī)則。如深圳羅湖區(qū)法院制定的《立案調解與速裁規(guī)則》、青島市市南區(qū)法院制定的《關于推行民商事案件速裁制度和集中送達保全制度的規(guī)定》。
2 民商事案件速裁機制的運行現狀。
2.1 速裁機制的運行現狀
速裁機制起源于簡易程序的改革。早在1999年初,上海浦東新區(qū)就開始試點,2002年以后各地法院開始探索?。2002年6月,江蘇省宜興區(qū)法院,成立速裁庭。2007年初,青島市市南區(qū)法院成立速裁中心。速裁組織主要受理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充分、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爭議不大、送達方式簡便的民事案件。由于沒有法律的明確規(guī)定,各地法院關于速裁組織的設置較為靈活,速裁組織的名稱也多種多樣。目前,速裁組織的設置有三種模式:一是在立案庭設立速裁組;二是在業(yè)務庭內部分工,成立速裁組;三是成立獨立的速裁庭。以筆者所屬法院的實踐為藍本,本院成立速裁審理團隊,由訴前調解團隊、金融借款審判團隊、民間借貸審判團隊、交通事故審判團隊抽調人員組成。案件登記立案后,立案人員認為適宜調解的,出具先行調解告知書,引導當事人先行調解,在征求當事人意見后轉入訴前調解團隊,調解成功的調解結案。當事人不同意調解或調解失敗的,由立案人員通過人民法院分調裁平臺程序進行案件繁簡分流登記。案件經過繁簡分流進入訴訟案件時,簡單案件進入速裁庭審理,法官助理接受案件后,通過電話、手機短信、微信、電子郵箱、傳真等方式通知當事人,安排開庭時間,力爭一次開庭、當庭結案,實現快速
結案。
2.2 速裁機制實踐成效
速裁機制是對傳統審判程序的改革創(chuàng)新,其直接目的就是推行案件繁簡分流,提高訴訟時效,緩解審判壓力。速裁機制在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一是顯著提高審判質效,實現了簡案快速辦理,縮短了審判周期,提高了法院的工作效率,減輕民商事審判人員的辦案負擔;二是優(yōu)化審判資源的配置,速裁推進案件繁簡分流,簡案快審、難案精審,使得現有司法資源通過科學管理得到提升。三是減輕當事人的訴累,速裁案件訴訟成本低、審理程序簡易,實現了司法的公平與效率的平衡,最大限度的保障當事人的權益;四是推進和諧社會的建設,速裁可及時化解當事人之間的矛盾糾紛、做到結案了事,促進社會的安定、團結,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最大統一。
3 推行速裁機制的現實問題
3.1 缺乏法律規(guī)定,程序定位不明
速裁機制是在民事簡易程序的基礎上演變出來的一種制度,它的依據主要是最高人民法院的二五改革綱要文件,缺乏明確的立法規(guī)定。我國現行的民事訴訟法只規(guī)定了簡易程序和普通程序,并沒有速裁機制的相關規(guī)定。關于速裁機制的法律定位是什么,性質是什么尚未有定論。速裁程序與現行的與簡易程序是一種隸屬派生關系,還是并列關系,不僅在現行的法律中難以找到自己的而定位,就是在理論界也尚未有明晰的界定,這種無法可依使得速裁程序的合理性受到質疑。
另外,各地法院在實行速裁機制時也是各自為政,采取速裁模式各不相同,在具體的實施細則上也各有差異。比如,速裁組織的設立,有的單設速裁機構,有的在立案庭成立速裁中心,有的在業(yè)務庭室成立速裁組;速裁程序審理期限,有的法院規(guī)定20天,有的規(guī)定30天等;各地法院各行其是的狀況,造成了司法系統執(zhí)法的不統一。
3.2 侵權的可能性
1)程序選擇權的保護問題。適用速裁程序的案件類型和范圍是由法院自行規(guī)定的,在立案時適用何種程序,在實踐中往往是法院工作人員根據案情結合自身的審判經驗,確定選擇何種程序,侵犯當事人程序選擇的權利。
2)訴訟程序公正問題。“速裁”,突出的就是一個“速”字,在速裁機制的設計過程中,為了獲得或突出“效率”價值,可能會以限制甚至犧牲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為代價。比如縮短當事人的答辯期與舉證期。
3.3 送達效率影響速裁效率
送達程序是審判程序中特別重要的一環(huán)節(jié),能否送達及送達的速度也影響著審判的效率。速裁組織在審理簡易案件時同樣面臨著送達困難問題。盡管法律規(guī)定了多種送達方式并出臺了各種送達方式認定效力的司法解釋,但是一旦當事人故意躲避、不配合送達、拒不到庭或否認法院傳喚等情形,就無法進行下一程的審理,嚴重影響簡易程序的審判效率。
4 完善速裁機制的建議
速裁是在實踐中對簡易程序的突破探索,在推行過程中肯定存在著不足和問題,因此,需要完善立法規(guī)定,健全與速裁程序相配套的制度,加強對速裁程序運行的監(jiān)督與管理。
4.1 完善立法,明確速裁機制的法律地位
加強立法,在法律上明確速裁機制的法律定位與發(fā)展目的。立法者應盡快在訴訟法領域,完善、修訂民事訴訟法,或制定相關的司法解釋,在立法上合理的界定速裁程序、簡易程序、普通程序的界限。筆者認為,速裁程序是簡易程序中更為簡易的審理方式,所以沒有必要設置獨立的速裁程序,我國民事訴訟法在對普通程序和簡易程序修改的過程中,將速裁程序納入簡易程序的范疇中,屬于簡易程序,但又有其獨特的程序特征,在法律上規(guī)定其概念、適用范圍、審限、救濟程序等內容。
4.2 保障當事人的訴訟權利
速裁之“速”講的是“效率”,而“裁”則指的是“裁判”。司法的公正性主要體現在“裁”字上。速裁是司法權行使的一種方式,就必須具有程序的正當性。 在啟動速裁程序時,要尊重當事人的程序選擇權。尊重當事人的程序選擇權,并不是說當事人的“意思自治”高于法律的規(guī)定。選擇權是指,告知當事人選擇速裁程序,當事人應放棄一些程序權利,如反訴、增加訴訟請求、追加當事人等,不放棄這些權利就不適用速裁程序。
4.3 建立科學的案件繁簡分流機制
明晰民商事案件繁簡分流的標準,由負責案件繁簡分流人員,對案件的難易進行甄別,區(qū)分出適合適用速裁程序審理的案件。對案件正確進行分流,可以避免程序之間的轉換,減少因程序轉化對當事人帶來的不便。另外,案件的繁簡分流,可以幫助當事人選擇合適的審理程序,對宜適用速裁程序審理的案件,可以引導當事人選擇速裁程序,減輕當事人的訴累。
4.4 創(chuàng)設簡便快捷的送達制度
立案時,要求當事人按照規(guī)定填寫送達地址確認書,當事人同意電子送達的,應當提供并確認手機號碼、電子信箱、微信號等電子送達地址。適用速裁程序審理的案件,可以使用簡便的送達方式,為預防當事人否認法院傳喚或故意躲避拒不到庭,可以使用錄音電話,告知當事人到庭時間、地點、聯系人、聯系電話以及不到庭的法律后果,并詢問當事人是否聽清。如當事人仍未到庭,可視為已傳喚,該缺席審理可缺席審理。
參考文獻
[1]趙澤君,《民事訴訟法快速裁判的法律障礙及其解決思路》,載《山東師范大學學報》,2011年第1期:128頁.
[2]潘科明、王勝、樊榮禧,《民商事案件速裁程序制度的調查與思考》[J],人民司法.應用,2007(17):第76頁.
[3]劉爍玲《論我國速裁法庭的價值與完善路徑》[J],求實,2011(05):第69頁.
[4]馬小龍.民事速裁機制在審判實踐中的完善[J].法制博覽(中旬刊),2012(09):第128頁.
[5]潘科明、王勝、樊榮禧,《民商事案件速裁程序制度的調查與思考》[J],人民司法.應用,2007(17):第7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