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長
【適用話題】生態(tài)污染與破壞 極端天氣 自然景觀 紀錄片
在“山竹”登陸之前,“瑪麗亞、山神、安比、云雀”幾大臺風已經(jīng)陸續(xù)登臨我國蜿蜒的海岸線,甚至還吹到了內(nèi)蒙古!內(nèi)陸暴雨不斷,“家門前看海”已不是某些城市的專利:北京看海、成都看海、武漢看?!欢峦甏笥瓴⒉粫隹鞄追?,罕見高溫頻繁出現(xiàn),氣溫異常!在剛過去的夏季,巴基斯坦又一次熱到了50攝氏度,丹麥的農(nóng)田變得枯黃一片,北極圈的氣溫也邁進了30攝氏度大關,炎熱、大風、暴雨輪番登場……
頻發(fā)的極端天氣驚擾著敏感的人類,曾被人嘲笑的杞人憂天也成了常態(tài)。如果科幻電影中的災難真的來臨,那這些自然紀錄片絕對就是地球絕版的畫面。
《冰凍星球》——這部BBC的經(jīng)典紀錄片記錄了極地的生態(tài):人們總以為極地動物就只有北極熊和企鵝……然而荒涼的極地依舊孕育著多彩的生物,從昆蟲到海鳥,從狼群到兔子,個個生機勃發(fā)!天寒地凍給予了生靈們格斗場式的求生空間:北極熊追擊海豹、企鵝翻浪捕魚、狼群圍捕兔子,它們的生存帶著原始的激情!酷寒沒有打敗它們,溫暖卻要了它們的命……就像是生態(tài)紀錄片大師戴維·阿滕伯勒所言:這也許是我們最后一次,見證那里的奇觀!
《海洋》是自然紀錄片大神雅克·貝漢歷時5年的作品。從冰封的北冰洋到多彩的南太平洋……除了美麗幽藍的一面,還有渾濁不堪的一面。雅克·貝漢還跟蹤拍攝了捕鯨船、獵鯊船,也目睹了人類對海洋生態(tài)的破壞……2011年上映的《海洋》并未受到關注……更讓人錯愕的是影片在美國上映時刪減了近二十分鐘內(nèi)容,被刪減的正是獵殺鯊魚的部分。刪減這些畫面,污染和破壞便不存在了嗎?
和單純記錄自然生物不同,BBC的《地球脈動》以戲劇化的方式拍攝自然的故事:小蜥蜴蛇口逃生、信天翁秀恩愛、企鵝哺育幼鳥……萬物各自不同的生存方式被戲劇化呈現(xiàn),這是比好萊塢電影更嘆為觀止的享受……看過的觀眾或許都有類似感慨:熱淚盈眶!人類作為自然界的一部分,當所有成就堆砌在身后的水泥都市中,世俗的心靈卻渴望大自然給予返璞歸真的慰藉。
《家園》是一部以“上帝視角”看地球的紀錄片。每一幀俯瞰的都是我們腳下的土地:太空視角下帶著北極圈白色冰蓋的格陵蘭島,據(jù)說100年內(nèi)會被海水淹沒的馬爾代夫首都馬累島……這個世界就像模型機械般運動,你我就是微不足道的零件,每個環(huán)節(jié)都顯得那么不堪一擊。
把這幾部紀錄片連續(xù)看下來:就是從極地到海洋,從自然到人類社會,最后回身凝望家園的過程……這些紀錄片神作就像寓言:其中包含人類探索星球的奧秘,還有萬物生存的血腥爭斗,以及歷史的教訓。
我們總是在安逸的春秋天享受歲月靜好。但當暴雨和酷熱的夏天、溫熱而無雪的暖冬來臨時卻開始敏感地擔憂世界是否會毀滅……溫室效應、工業(yè)污染、戰(zhàn)爭暴力、獵捕屠殺,早已成為議題中的老生常談。
關心地球母親?地球數(shù)十億年的年歲里什么沒經(jīng)歷過?它并不擔心人類的未來,擔心未來的只有人類自己!
(摘自微信公眾號“影探”,ID:ttyingtan)
【素材分析】無論是生態(tài)奇觀還原的紀錄片《冰凍星球》,還是真實人類對海洋生態(tài)破壞的紀錄片《海洋》,抑或是以“上帝視角”拍攝的紀錄片《家園》,它們都傳達了一個共同的信息:環(huán)境保護刻不容緩!當我們遭受這些大自然的惡劣天氣時,更應該要責問自己,究竟是誰導致了這一切的發(fā)生?人類對生態(tài)的污染和破壞已經(jīng)愈演愈烈,掩耳盜鈴是最愚蠢的做法,生態(tài)保護與每個人息息相關,一味地向大自然索取、享受,未來,人類只會陷入生存的絕境之中。
(特約教師 貢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