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琛
“你現(xiàn)在都聽這么高雅的音樂了?”聽到林紅手機正播放的音樂,朋友不禁投來了詫異的目光。從過去清一色的流行歌曲,到現(xiàn)在有相當一部分的美聲作品,白領林紅手機里的歌單最近發(fā)生了180度的轉(zhuǎn)變。
林紅坦言,這一變化全都是因為看了一檔名為《聲入人心》的節(jié)目,她開始關注美聲,不僅會聽節(jié)目中的曲目,也會去找原唱者的作品來欣賞。
這檔湖南衛(wèi)視于11月初推出的歌唱類節(jié)目無疑成為了近期電視圈、音樂圈以及普通觀眾都在討論的熱門節(jié)目。要知道在它出現(xiàn)之前,美聲、歌劇、音樂劇這些詞匯大多都沒有邁出過一個叫“高雅音樂”的圍城。而當這顆“聲”彈出現(xiàn)在主流電視媒體后,似乎打破了這個現(xiàn)狀,甚至連《人民日報》都點名表揚了它,說是“以一種接地氣的方式推廣了高大上”的節(jié)目。
《聲入人心》之所以能從一眾音樂類節(jié)目中打響開門紅,除了以“唱美聲的帥氣小哥哥”為賣點之外,推廣美聲的出發(fā)點也功不可沒。聽慣了接地氣的流行樂,偶爾來點高大上的“陽春白雪”不失為一種調(diào)劑。
但節(jié)目熱度“噌噌噌”上漲的同時,質(zhì)疑聲也隨之而來,怎么好像離美聲越來越遠了?
看過《聲入人心》的觀眾喜歡用“神仙打架”來形容它的精彩。在這個節(jié)目里,雖然沒有淘汰,但36名演唱成員為爭奪僅有的六個“首席”座位同臺比拼。唯有“首席”才能確保在節(jié)目中登上公演舞臺,以及日后獲得發(fā)片和全國巡演的機會。
“消除大眾對美聲的誤解”,這是《聲入人心》總導演任洋給節(jié)目定的調(diào)。這從節(jié)目伊始,兩位出品人廖昌永與劉憲華的一段對話中也初露端倪——劉:“廖老師,你講話的聲音……?”廖:“跟唱歌不一樣?”劉:“我以為你會這樣講話(作低八度說話狀)。”廖:“所以啊,這就是大家對美聲的誤解?!币欢伟腴_玩笑般的開場白,卻清晰溫和地鋪陳出大眾對于高雅音樂的固有印象。
但初看《聲入人心》,給觀眾帶來最直觀的顛覆其實并不是聲音,而是外形。說標簽也好,偏見也罷,畢竟千百年來這種思維定式從未改變——“唱美聲的一定得是個‘大塊頭”“唱美聲的都得像帕瓦羅蒂一樣才行”,直到《聲入人心》中,一張張俊俏如郎的面孔走進梅溪湖美聲工廠,他們的平均身高達到1米82,幾乎無一例外是瘦子。另一名出品人尚雯婕的一句“現(xiàn)在唱美聲的都長這么帥了”相信說出了很多觀眾的心聲。
在流量當?shù)赖膴蕵窌r代,“顏值即正義”是不可否認的事實,特別是有才華長得又好看的男孩子總比別人多一些機會跟眼緣。但跟《偶像練習生》千篇一律的“花美男”不同的是,《聲入人心》的成員不但外形出眾而且個個來頭不小,音樂背景強大。
比如,賈凡以全A成績畢業(yè)于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碩士),目前博士在讀;黃子弘凡就讀于伯克利音樂學院,和王力宏、劉憲華是校友;蔡程昱是上海音樂學院聲樂專業(yè)第一,同時也是美國柯蒂斯音樂學院特招生;高天鶴獲得過美國圣荷西國際聲樂大賽一等獎;王晰是中國音樂金鐘獎金獎得主,還上過《歌手》并踢館成功……
在評審方面,著名男中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上海音樂學院副院長廖昌永的加盟無疑進一步提升了節(jié)目的專業(yè)性。要知道這是廖昌永第一次擔任綜藝節(jié)目的評委。他在接受《新民周刊》的專訪時坦言,愿意來上節(jié)目,就是和節(jié)目組達成了共識,“消除大眾對美聲、對學院派的誤解”。
客觀來說,《聲入人心》一開始從各個方面都彰顯了節(jié)目想要推廣美聲的決心與意圖。當選手們站上舞臺一亮嗓,精彩紛呈的聲樂表演徹底打破了觀眾對于聲樂的“傲慢與偏見”。
王晰和高楊版本的《她真漂亮》,在音樂播放軟件已經(jīng)有1.5萬次播放量,而在朋友圈,近30天有3萬人分享了單曲。
《她真漂亮》在音樂播放軟件已經(jīng)有1.5萬次播放量,而在朋友圈,近30天有3萬人分享了單曲。
有位觀眾分享說,因為聽了鄭云龍和廖佳琳唱的那首《詩人的旅途》,后來還特地去搜這部原創(chuàng)音樂劇作品《蝶》的歌單來聽。
在網(wǎng)易云音樂,意大利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那首《Melodramma》的頁面下,記者看到,最新評論中涌入了一大波“聲入人心觀光團”。網(wǎng)友“颶風桑迪卡羅”留言說:“蔡蔡(蔡程昱)和方書劍確實還差一些,但是通過聲入人心能被推(薦)到這么好聽的歌真的是十分讓人開心的事情。”
這才真的是“聲入人心”了。這或許也是節(jié)目自開播一個多月以來,能在以嚴苛打分著稱的豆瓣上得到了驚人的9.1分的原因。
說起跟聲樂有關的電視節(jié)目,在《聲入人心》之前最有知名度的莫過于“青歌賽”。這檔每兩年才舉辦一次的電視大獎賽,在舉辦了十五屆后最終逃不過壽終正寢的命運。究其原因,相對單一的節(jié)目模式,始終沒有改變聲樂在觀眾心目中“曲高和寡”的刻板印象。難以提起觀眾的興趣,在眼球經(jīng)濟的時代被淘汰出局自然也就毫不意外。
即便是在青歌賽停辦后的很長時間里,即便是在音樂綜藝如火如荼、模式與玩法不斷翻新的那幾年里,也始終未在其中見到聲樂節(jié)目的身影。即便是再大膽激進的制作人,似乎也默認聲樂節(jié)目是不可觸碰的禁區(qū)——高雅藝術與大眾娛樂需求之間的平衡掌控,宛如游走在喜馬拉雅山巔間的鋼索一樣困難。所以當《聲入人心》橫空出世之時,恐怕就連制作人都是異常的忐忑??倢а萑窝缶驮寡裕谶f交節(jié)目策劃書時,湖南衛(wèi)視其實也有“收視率”的顧慮。
于是在收視率的裹挾下,節(jié)目組屢出昏招?!堵暼肴诵摹冯y逃高開低走的命運,質(zhì)疑之聲此起彼伏。
36 名演唱成員爭奪“首席”之位。
林紅也難掩失望之情。她說,撇開凌亂的后期剪輯不談,節(jié)目組為了增加綜藝效果,增加話題,先是強行讓阿云嘎和鄭云龍上演了兄弟PK擇其一的戲碼,又讓石凱走了“男版楊超越”路線,還有炒作賈凡和陸云鵬CP,制造蔡程昱和張超不和等等,“有心思搞這些,不如在寶貴的節(jié)目時間內(nèi)多剪一些演唱更好?!?/p>
不僅如此,節(jié)目組還對“歌劇”“音樂劇”進行等號定義。比如采訪環(huán)節(jié),成員阿云嘎提及的是“希望音樂劇能為更多人了解和喜歡”,但后期字幕偏偏打上了“讓歌劇的風采走進大眾視野”。這容易讓首次接觸這兩種藝術形式的觀眾誤解。
廖昌永告訴記者,他是想來科普美聲。從他前兩期的點評中也可以看出,他會對美聲演唱的作品、聲音、表演、咬字等做簡單講解,這才是對觀眾好的普及。
“我后來自己去查了查,知道‘不用話筒是美聲演唱與其他唱法最大的區(qū)別。但節(jié)目可能受限于演播場地和電視收音需要,選手必須使用話筒,節(jié)目中應作說明提示,不應該給不了解的觀眾造成‘美聲也用話筒的錯覺?!绷旨t希望在科普方面,節(jié)目組能更用心一點。
不過,最讓人詬病的是,《聲入人心》在重唱歌曲的選擇上,大量選用了流行歌曲。比如,按照慣例,替補組合在公演環(huán)節(jié)演唱的應該是考核通過的曲目《斗牛士之歌》和《飲酒歌》這兩首,分別出自歌劇作品《卡門》和《茶花女》。但到了第五期節(jié)目上,這兩首歌在沒有任何解釋的情況下被替換成《故鄉(xiāng)的云》和《最終信仰》。
從唱法和選曲上都很難看到美聲的內(nèi)容。觀眾不禁發(fā)出疑惑的聲音:“說好的美聲類節(jié)目呢?”
廖昌永也表示,自己周邊的朋友,以及微博評論私信里都是許多觀眾希望能夠在選曲上“不要那么流行”的意見和建議。但他卻認為,這也是很多人對美聲有約定俗成的誤解,“認為我們歌劇演員就只能唱歌劇,要是我們唱了流行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韙了?!?/p>
在廖昌永看來,“美聲”其實并不是指“美好的聲音”,而是指“美好的歌唱”,美聲、通俗、民族都是演唱的技巧而已,所以不論是歌劇、音樂劇的歌曲,還是流行歌曲,“選手們通過各自的創(chuàng)作和改編,用美聲的技巧,讓和聲更悅耳,為觀眾演繹出不同于原版的全新的版本,只要是美好的歌唱,觀眾一定會喜歡的?!?/p>
于是在節(jié)目中,賈凡在排練《生命的河》時,廖昌永毫不客氣地對他提出了“用美聲”的要求,因為“不想聽見一個山寨版的流行歌手歌唱”。
的確,如果節(jié)目組只是想“接地氣”,但“接”的時候又沒有考慮合作的演唱者之間的聲線、能力是否匹配,演唱者與歌曲之間是否匹配,導致的結(jié)果就會是完全不好聽。既然不好聽,最后自然既吸引不了新的受眾,又會趕走那些想聽歌劇、音樂劇唱段的,一開始就對節(jié)目期待滿滿的老觀眾。
事實上,在網(wǎng)絡平臺上播放的第五期加長版中,所有成員自己選擇最拿手的曲目,賈凡唱了德語的藝術歌曲,馬佳唱了《今夜無人入睡》,蔡程昱唱了《冰涼的小手》。這些年輕的歌者回到他們自己熟悉的領域時,立馬光芒萬丈,即便沒有正式公演時華麗的演出服、舞臺燈光、伴奏,依然非常非常精彩。
如此看來,在《聲入人心》剛剛打開普通觀眾通往認知聲樂之美這扇大門的時候,如何更加智慧地平衡“流行”與“高雅”,對節(jié)目組來說將會是個不那么輕松的考驗。
好在,剛剛播出的第六期有所回歸?!坝肿兊煤每戳?。”林紅說,她的歌單終于又能再添幾首新歌了。
“像阿云嘎這樣成熟而且優(yōu)秀的音樂劇演員,演出一場音樂劇的收入也就八百一千塊!”這是日前廖昌永在《聲入人心》媒體看片會上爆出的“猛料”。當他說出這個數(shù)字時,站在一旁的阿云嘎神情凝重,而現(xiàn)場爆滿的觀眾里爆發(fā)出的是一片驚訝之聲。
這種驚訝來自于強烈的反差,作為“學霸級”的音樂高材生,一場演出只有千元酬勞的產(chǎn)出比,實在是低得不可思議。
“上音兄弟”蔡程昱、方書劍演唱意大利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的作品。
相較于年收入超6億英鎊的倫敦西區(qū),年收入超過10億美元的美國百老匯,國內(nèi)音樂劇演員的生存現(xiàn)狀遠比想象的還要艱難?!堵暼肴诵摹纺軌蜃鴵砣绱素S富的優(yōu)質(zhì)選手資源,既是件幸福的事,其實客觀上也反映出音樂劇演員的出路狹窄。
如今,電視打開一扇門,希望有更多觀眾通過這個節(jié)目,可以走進劇場,去聆聽自帶共鳴、沒有混響與調(diào)音的美好人聲。
所幸到目前為止,觀眾對于《聲入人心》的反饋還是積極偏多。在上海音樂學院里舉辦的這場媒體看片會現(xiàn)場,觀眾熱烈的氣氛堪比偶像養(yǎng)成節(jié)目的粉絲應援,甚至還有粉絲專程從北京追到上海,只為能夠近距離接觸自己喜愛的成員。如此“瘋狂”的行為,也不由得讓人感慨:一檔聲樂節(jié)目做出如此人氣,也是值了!
聲入人心,情來動人。美好的外形、天籟的聲音,都只是美聲演唱的“皮”,歌者通過音色的變化、技巧的掌控、情感的駕馭來表現(xiàn)歌劇人物的血肉豐滿、情節(jié)的跌宕起伏,藝術歌曲的藝術性與詩意,才是美聲讓人念念不忘的“風骨”。因此,聲樂學習實際上是一條頗為艱苦的道路,過程充滿常人難以忍受的孤獨與寂寞。
這些成員中,一部分還不滿20歲,學習聲樂時間非常短,有人甚至是剛剛完成真正的變聲,聲音還非常稚嫩,無論是聲線的發(fā)展類型、方法的科學性、技巧的熟練掌握度,還是音樂素養(yǎng)的積累等各個方面,都有很長的路要走。
“藝術不是一蹴而就的,做藝術的人一定要耐得住寂寞,一定要靜得下心坐冷板凳。包括在做節(jié)目中,我們也不斷告誡年輕人,不是說來上節(jié)目的目的是快速成名,當你快速成名了以后,如果沒有足夠的美學經(jīng)驗、知識,勢必會被快速覆蓋?!北绕稹俺蓡T”“選手”,廖昌永在采訪中始終是用“年輕的歌唱家”來稱呼這批年輕人。他希望這個節(jié)目平臺不要把這些未來有很多可能性的年輕人“帶偏”到走捷徑的方向。
如今,電視打開一扇門,讓更多人了解音樂劇、歌劇,了解美聲唱法,但這不是終點,就像《聲入人心》里很多選手呼吁的那樣,希望有更多觀眾通過這個節(jié)目,可以走進劇場,去聆聽自帶共鳴、沒有混響與調(diào)音的美好人聲。
就像《聲入人心》第一期開頭所說:“我是站在追光之外的追光者,他們說不夠流行就不夠資格,可青春哪止一種聲音?他們說高雅冬眠,你休想叫醒??蔁釔?,足以融化一切。我按哪個鍵,為歌唱活著,還是為活著歌唱?只有我,能和我匹敵。只要我的歌唱心無旁騖,我的音樂必將獨木成林?!?/p>
熱愛,便是最好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