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蕾
第一次聽說這對擺水果攤的父女,是從叔叔的口中。小女孩的母親因為難產(chǎn)離開了人世,只留下了這個因缺氧而腦癱的女兒。小女孩的年齡與我相仿,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為了幫小女孩做康復訓練,父親已經(jīng)花光所有積蓄。得知市殘聯(lián)有免費的康復訓練,父親從縣城來到市區(qū),擺個小水果攤,維持生活。但是因為沒有足夠的錢,他只能租住在地下室,在小區(qū)的路邊擺攤。
他們的水果攤就在我上學的必經(jīng)之路上,我漸漸關注起他們。
說是水果攤,其實就是路邊擺放的幾個水果箱,里面放著蘋果、梨子、柚子幾種為數(shù)不多的水果。一個看起來十分憨厚的中年男人和一個坐在輪椅上的小女孩在一邊守著。
不知是小女孩引人注目,還是這對父女的故事得到了許多人的關注,一時間,水果攤前的人絡繹不絕。
好心人想給他們捐款,但是這位父親卻堅持自食其力,婉言謝絕了。許多人就想用實際行動幫助他們,有人幫他們在小區(qū)的保安亭邊建起了一個鐵皮板房,讓這對父女有了遮風擋雨的地方?,F(xiàn)在水果攤已經(jīng)變成了水果店,還有個十分暖心的名字——“愛心水果店”。
這天,我們又去那里買水果。我發(fā)現(xiàn)不僅水果的品種變多了,這位父親還順帶賣起了零食和一些日用品。鐵皮板房還隔出了一個簡易的小廚房,鍋碗瓢盆一應俱全。
我挑了一根甘蔗。這位父親把它抽出來,細心而又熟練地削好皮、切成段,放進袋子里,全程都帶著憨厚的笑容。在他的身上看不見一點悲傷的影子。小女孩依然坐在輪椅上,笑容還是那么天真。
回家的路上,老媽說我們可以買個小蛋糕送給小女孩。可爸爸覺得這樣有可能會傷害到父女倆的自尊心。我們一致決定,以后水果都在他們家買,反正在哪買都是買,還不如幫幫他們,不是嗎?
默默買一份水果,給堅強的父女倆一個微笑,不知不覺中已成為我們的習慣。
發(fā)稿/莊眉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