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美琳
專家指導(dǎo)/遼寧省心理咨詢師協(xié)會理事 王鮮花
秦阿姨是一位“心事重”的長輩,不論家中的大事小事,她都要放在心中反復(fù)琢磨。就拿孫子上幼兒園這件事來說,秦阿姨一會兒覺得上社區(qū)的幼兒園離家近,一會兒又嫌棄社區(qū)幼兒園師資不好,應(yīng)該去公立幼兒園。甚至在睡覺時,秦阿姨都在想這件事情,有時還會半夜驚醒,不僅自己頭痛發(fā)作,還弄得老伴也睡不安穩(wěn)。
平時,親戚家若有個啥事都不敢讓秦阿姨知道,一旦秦阿姨知道就只會跟著上火,晚上睡不著覺。一次,秦阿姨妹妹家的外甥不幸出了車禍,本來身體沒什么大礙,休養(yǎng)一段時間就好了,可秦阿姨知道后,天天往醫(yī)院跑,比自己的妹妹都上心。每次她去醫(yī)院也幫不上什么忙,晚上回家一臉的不高興,嘴里總叨咕著“落下殘疾的話,以后可咋找對象啊”。
秦阿姨如此不是一次兩次了,這讓孩子和老伴都很擔(dān)心。如何才能幫助秦阿姨做一個“不想事”的老人呢?
很多老人都會有與秦阿姨類似的問題,家中的大事小事都要操心,最終卻弄得自己非常疲憊,甚至還影響身體健康。遼寧省心理咨詢師協(xié)會理事王鮮花指出,老人愛操心是因為她的心理有很多需求,自己又無法滿足,需要從外界獲得。比如,在小孫子上幼兒園的事情上,應(yīng)該是其父母考慮的問題,秦阿姨可以給予相應(yīng)的建議,可秦阿姨就是需要在操心這件事的過程中,體現(xiàn)出自己的存在感和價值感。作為一個老年人,她的精力如果沒有地方傾注,就只好放在管閑事上了。
其次,老人的內(nèi)在比較匱乏,心理能量不足,逐漸出現(xiàn)一些軀體不適,一旦遇到事情,就會激發(fā)她對死亡的恐懼。比如,秦阿姨操心外甥落下殘疾,是一種沒有安全感的表現(xiàn)。她通過操心家中的大事小事就是為了獲取安全感,并且由此獲得成就感。
王鮮花提醒,面對愛想事的秦阿姨,家人不要過多阻攔,讓她去釋放,否則容易抑郁了,但可以引導(dǎo)她去找一些興趣愛好轉(zhuǎn)移注意力。作為老人自己,要想到那句“兒孫自有兒孫福”,不要把手伸得過長,以免破壞兒女的家庭秩序,影響夫妻感情。另外,豐富多彩的老年生活,可以讓人從操心閑事中轉(zhuǎn)移出來,找志同道合的老伙伴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慢慢地,你就會關(guān)注更多有意義的事情,再也無暇去管閑事、瞎操心了。
為家人操勞是一種幸福,不想事也是一種幸福,而如果可以選擇,我們更鼓勵老人追求“不想事”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