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卓磊
相較于初中數(shù)學,高中數(shù)學變得更加抽象,學習時要養(yǎng)成積極思考的習慣。
在課本與例題中思考——打好地基
課前預習,是認識書本上的符號、名詞的第一步,所以不能一目十行,而是要記住它們,擴充數(shù)學專業(yè)術語的數(shù)量,讓自己對將要學習的知識有一個大致的印象。
初學知識時,思路要緊緊跟著老師,上課時先將重點記在書上與心里,下課再慢慢將“枝葉”通過自己的思考與回憶在書本上補全。
老師講例題時,如果自己有與老師截然不同的解法,先聆聽老師的方法,下課后再與老師討論自己的想法。要知道,老師的方法不一定能讓你最快求解,但一定是最穩(wěn)妥的方法。此外,下課后要先完成書本上的課后練習,再去做習題冊上的題目,了解題目是如何考查知識點的。
在教輔資料中思考——注重復盤
在刷題時,一開始先不要選擇性地刷題,也不要因為題目難而跳過或直接看答案。遇到復雜的題目,盡可能去思考、解答,一點點突破。還要將解答不出的問題摘錄下來,向老師或者同學請教,把他們所講的解題過程寫下來,越詳細越好,然后重復一遍思考與解答的過程。
在重做錯題中思考——回溯根源
很多同學一碰到某些題目的變形題,就找不到解答的思路了。這個時候就不要將有限的時間投入到無限的題目中去了,應該翻開錯題本,先將答案蓋住,自己再做一遍,看這次的解答與老師的講解有什么差異,思考兩者的異同點。同時,將自己對于題目的見解與感悟寫在題目旁,這樣逐漸形成自己思考問題的體系,時不時翻出來復習,相信你會有很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