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心
重陽節(jié)我回了趟老家,驚訝于四五十歲的大媽們已經(jīng)拋棄了廣場舞,捧著智能手機,追抖音上的段子視頻。那個熱乎勁,活脫脫就是當年的“網(wǎng)癮少年”。我感慨,父母們終于不能理直氣壯地埋怨孩子沉迷網(wǎng)絡了,因為他們自己也淪陷了。
當然,這種流行,多遵循從城市到農(nóng)村的路徑,是有個時間差的,要不怎么說“城會玩”呢?城里年輕人,已經(jīng)追起了街舞、說唱與電競。近兩年,“XX元年”的說法很火,但誰都知道它們并非新近出現(xiàn)。說是“元年”,是因為它們實現(xiàn)了從“地下(小眾)”到“地上(收割更多粉絲)”的轉變,并在近兩年才完成。
這要歸功于整個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曾幾何時,街舞、說唱、電競不被了解,后又被解讀為“不正經(jīng)”,是“壞孩子”玩的。這些年潛移默化的影響,反而使得這種觀念失去了主流市場。后來大眾的共識是,它們都不只是中性事物,與其將之視為洪水猛獸,將其與孩子隔絕,不如合理引導,將其對未成年人的傷害降到最低。
當然,意識層面的包容,與現(xiàn)實層面的真正接納,并不完全是一回事。恰恰相反,青少年沉迷網(wǎng)游不能自拔,導致學業(yè)荒廢,或者以極端方式追求街舞、說唱夢想,并引發(fā)家庭矛盾甚至造成悲劇的案例,從不缺乏,也一直被主流社會警惕。
但不管如何,屬于街舞、說唱、電競的時代已經(jīng)到來。即便是刻板的成年人,也只能正視與接受。其實,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日常與激情、遵循與反叛的較量,幾乎每一次都是以年輕人的勝利而告一段落。這也是每一次時代變革、思想激蕩年代里,屬于年輕群體的特權。它們都寄托了年輕人熱情洋溢、追求個性、拒絕平庸乏味的精神訴求。如果說有什么不同,就是作為互聯(lián)網(wǎng)“原住民”的當代青年,“喜新厭舊”的頻率更快,追求更喧囂而刺激的事物。不管其他社會成員是否理解、喜歡、接受,都不得不承認,它們確確實實地存在,且越來越受年輕人的熱愛。
于我而言,我樂于接受這些伴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勃興而火遍年輕人群體的事物,也佩服在這些領域勇敢熱情的追夢者,但我也清楚地知道,它們很難對我產(chǎn)生實質性的影響。如果說有影響,那大概是,從那些隨性灑脫的舞蹈動作、激昂勁爆的鼓點、另類刺激的演唱等細節(jié)中,總能輕易捕捉到漸行漸遠的青春與夢想。而很多在生理上已邁過年輕階段的人,之所以還追求它們,大概也是在追憶逝水年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