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鑫
最近,一部被忽略和被低估的法國動物紀錄片在中國同步上映,它就是《帝企鵝日記2:召喚》。即使《帝企鵝日記》在2006年摘得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現(xiàn)在這部續(xù)集性質(zhì)的紀錄片也沒有因此吸引太多觀眾的眼球。
事實上,這是一部父親對孩子的愛與告別的史詩。
精神領(lǐng)袖的溫情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帝企鵝爸爸:它出生在南極的一個叫做奧莫克的小海灣上。在一次“單身聚會”中,它認識了后來的妻子,把帝企鵝寶寶帶到了這個世界。這里自然條件嚴酷,人類連幾個小時都難以為繼。
正如片中所說:“生命在這里似乎比一塊浮冰更加脆弱”,只有一半的帝企鵝寶寶能順利長大。為了讓寶寶生存下來,帝企鵝爸爸一次又一次的跋涉,往返于奧莫克和大海之間尋找食物,并指引寶寶成長。最后,帝企鵝寶寶先后與母親和父親告別,獨自踏上奔往大海的征程。執(zhí)導(dǎo)紀錄片的法國導(dǎo)演呂克·雅克(Luc Jacquet)長期拍攝野生動物題材。2015年,攝制組前往南極,以4K畫幅用潛水艇和無人機拍攝了兩個月。
這部紀錄片的迷人之處在于,在帝企鵝故事的表層之下,它把父親對孩子的精神領(lǐng)袖的作用呈現(xiàn)得質(zhì)樸壯闊。
很多人誤以為身為帝企鵝可以輕易抵御寒冷,事實上它們?yōu)榱硕冗^嚴寒,需要付出很多。一顆尚未孵化的帝企鵝蛋,觸碰冰冷的地面超過20秒就會死去。因此,帝企鵝爸爸肩負著保護寶寶的使命。
片中一個打動人的畫面,是帝企鵝爸爸為了尋找食物而踏上征程的孤獨身影。摔倒,跋涉,探索,滑行。冰天雪地,它獨自一“鵝”從奧莫克長途跋涉,奔赴大海,從陽光普照走到幽暗午夜。它的心中只有一個信念:去大海中為自己的孩子捕魚。它甚至不知道還要走多久。它唯一的希望,是自己的帝企鵝寶寶能夠羽翼豐滿。
帝企鵝由于胖而略顯笨拙,在挫折中仍然是萌的。它們意識不到自己的萌,所以不是賣萌,也因此顯得真實可愛。
“鵝”生匆忙,帝企鵝爸爸要教自己的孩子學(xué)會獨立。一個場景十分有趣:為了寶寶離開自己身下溫暖的庇護,帝企鵝爸爸往后退開,可是寶寶也往后退,試圖蹭到它的身邊。它再次后退,寶寶再次蹭過來,如此反復(fù)。寶寶剛學(xué)走路時,還不太穩(wěn),身體前傾,短著腿往前跑。翻了,在雪地上打了個滾。它還是對爸爸戀戀不舍。
但是,帝企鵝爸爸仍然要讓它知道,他們終將分別。片中帝企鵝寶寶跟母親告別的場景,十足催淚。寒風呼嘯,大雪紛飛,帝企鵝媽媽的身影模糊在飛起的雪中。
盡管故事發(fā)生在冰冷的南極,但是導(dǎo)演的視角卻充滿溫情,如果不具有細膩的感受力和溫柔的心,是做不到這一點的。在一場海燕來襲的場景中,帝企鵝寶寶們躲在雪坑里探頭探腦,瑟瑟發(fā)抖,另一些寶寶們則擠在大帝企鵝的庇護下,笨拙的小身軀繞著躲開海燕。危險迫在眉睫,但最終有驚無險。導(dǎo)演沒有呈現(xiàn)血腥,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都足見導(dǎo)演的溫柔。
直面生命的孤獨感
關(guān)于企鵝的紀錄片、甚至動畫片,經(jīng)常大受歡迎。著名的紀錄片大戶英國BBC電視臺每隔幾年都會出一部關(guān)于企鵝的“神作”,豆瓣評分基本不會低于9分。
而這股吹遍影視圈“企鵝熱”,鼻祖得追溯到2005年的《帝企鵝日記》。它不但拿下了2006年的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大獎,也以全球1.27億美元票房,成為迄今為止全球票房最高的自然紀錄片,并在所有紀錄片里排名第二。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很多人對帝企鵝這種生物的認識,都是從這部電影開始的。
帝企鵝,也稱皇帝企鵝,是企鵝家族中體型最大的物種,成年帝企鵝身高可達110-130厘米,體重可達22-45公斤,和人類小孩差不多。
帝企鵝身材“高大”,長相也十分優(yōu)雅。除了常規(guī)企鵝都擁有的黑白“燕尾服”,它們在臉頰兩邊和脖子下面還有一片橙黃色羽毛,看上去就像打了腮紅。再加上鳥喙下方的橘紅色“口紅”,單從外形上我們就能感受到“皇帝”的與眾不同。
紀錄片《帝企鵝日記》向我們揭示了帝企鵝極其艱難、殘酷的繁衍歷程。帝企鵝是世界上唯一一種在南極洲的冬季進行繁殖的企鵝。每年三月,它們會踏上漫長的遷徙之路,從溫暖的北方步行70多公里到達堅固的冰凍陸地上,為繁殖產(chǎn)卵做準備。類似人類,帝企鵝也是“一夫一妻”制。它們每年只繁殖一次,每次只產(chǎn)1枚蛋,可謂是一年一次的“獨生子女”。
在《帝企鵝日記》里,我們看到絕美的畫面、看到地球上最壯觀的風光、以及呆萌可愛的企鵝寶寶,但它最打動人的,還是帝企鵝為了延續(xù)生命做出的不懈努力,以及企鵝家庭間深厚的情感羈絆。引用豆瓣熱評的話來說,“它不僅拍的唯美、詩情畫意,還是一首溫情脈脈的生命贊歌?!?/p>
與第一部相比,《帝企鵝日記2》重點更多放在小企鵝的成長上,看它們在嚴酷的自然環(huán)境里,如何學(xué)習(xí)、成長為獨當一面、威風凜凜的帝企鵝。影片名“召喚”,是父親對帝企鵝寶寶的召喚,是大海對帝企鵝族群的召喚,也隱喻著片外觀眾對自己人類童年記憶的召喚,隱喻著父親與孩子間愛與告別的故事。
兩部作品都給我們提供了探索帝企鵝世界的廣闊視野。和第一部相比,第二部的思考更深入,因為它直面了生命的孤獨感。當企鵝爸爸潛入深海覓食時,蒼茫的大海中只剩下一串泡泡,瞬即消散,在這里,時間似乎失去了意義,它是沒有盡頭的,而我們每個生物的生命都是有終途的。
當企鵝寶寶們自覺地排好隊,來到大海邊時,它們的爸爸媽媽都已經(jīng)遠離了它們,因為沒學(xué)習(xí)過游泳,整整在海邊躑躅猶豫了三天,才有第一只企鵝敢試探性地將腳蹼伸入海中,水下的畫面清晰地展現(xiàn)了它的猶疑膽怯。當平衡打破,它掉入海中時,本能地拼命撲閃雙鰭,因浮冰破碎被帶入海中的小企鵝們一開始也是掙扎的,然后,當它們適應(yīng)海水歡快地暢游起來后,其它同伴也紛紛躍入海中,拉遠的鏡頭展現(xiàn)了遼闊的海面上無數(shù)被濺起的水花,這段三分多鐘的畫面是全片最后的部分,也是最感人的章節(jié)。
告別是艱難的,告別是一場又一場的儀式。大自然中每一位拙樸勇敢的帝企鵝,世間的每一個人,都要面臨這樣的告別。人們終將在自己的茫茫征途上跌撞前行。
“升騰”:帝企鵝的自由之路
2005年8月,紀錄片《帝企鵝日記》在中國上映。如今,13年過去,電影在技術(shù)上的變化可謂天翻地覆,這給《帝企鵝日記2》帶來了巨大的好處。
拍攝第一部的時候,導(dǎo)演呂克·雅克帶著攝制組在零下40到10攝氏度的南極安營扎寨,每天5點半起床,背著60多公斤重的裝備拍了13個月,用超級16毫米膠片攝影機拍了140個小時的素材。
到了第二部,不僅升級成了4K高清畫面,還用上了無人飛行器和水下攝影機,可以全方位展現(xiàn)南極的絕美景色和企鵝的成長歷程。因此,這次我們還能看到不少令人嘆為觀止的水下鏡頭。
對新奇角度最佳的運用是名為“升騰”的海報,海報中展現(xiàn)了導(dǎo)演通過水下攝像機倒轉(zhuǎn)鏡頭拍出的奇景,畫面中的天空實際上就是南極的冰海,影片中的這組畫面十分震撼,帝企鵝從躍入大海的那一刻起,開始完全成為另一個自己。在純凈蔚藍的海水中,幾秒鐘前還行走笨拙的帝企鵝,到了大海中都變身奧運選手,宛若飛魚。
當觀眾跟隨水下攝影鏡頭來到大海深處時,太陽光透過冰面照射下來形成的光束,和陽光透過云層形成的丁格爾現(xiàn)象宛如一致,帝企鵝們在畫面的上方迅速穿越,靈動游曳。
仰拍的這組鏡頭讓觀眾仿佛也和帝企鵝一樣獲得了完全的自由,此時,旁白說它還將繼續(xù)深潛,那是我們還無法到達的地方(水下攝影機目前最深可以拍攝到水下70米)。企鵝一口氣可以連續(xù)在水下游二十分鐘,為了給寶寶捕食,企鵝爸爸義無反顧地一頭扎進深深的海洋,這一個看似充盈著黑暗的畫面卻讓人深深感動。等待的時刻,鏡頭一轉(zhuǎn),展現(xiàn)了一組如陸地上鮮花盛開般的水下生物場景,唯美而夢幻。
第二部還有一個很大的亮點是溫潤不失壯闊的配樂。太陽似乎是對帝企鵝的隱喻:在帝企鵝爸爸的跋涉中,太陽的顏色是飽滿的,陽光是金燦燦的。在帝企鵝寶寶們跋涉的時候,太陽和周圍的云的色調(diào)則是粉嫩的。觀影中,你像是聞見了海水清冽的咸味,聽見了冰塊碎裂和海浪涌動的聲音。真實絕美的南極冰雪景觀,干干凈凈,隨著故事的推進,感覺心靈被南極冰雪凈化了。
在音響素材上更強化了企鵝的叫聲,影片開始于企鵝爸爸對企鵝寶寶的尋找,企鵝是一夫一妻制的動物,它們究竟是怎樣在萬千同類中找到自己的家庭成員?這到目前為止還是一個謎,但從人類能捕捉到的信息來看,似乎也只能通過企鵝的叫聲了,這和影片的主題“召喚”也有著一致性。企鵝的叫聲節(jié)奏如帶著鼓點般,敲擊著觀眾的心靈。此外,影片中采自自然的音響素材也很豐富,使觀眾更有現(xiàn)場感,讓人不禁想起導(dǎo)演之前拍攝于2001年的紀錄片《鳥的遷徙》中,就連候鳥的羽翼切割氣流的自然聲響都被細膩地呈現(xiàn)出來。
不過,我認為此片最大的敗筆就是配音,為什么要加上人聲呢?人聲的使用使整部電影的藝術(shù)性大打折扣,也使觀眾產(chǎn)生厭倦感。試想一下,整部電影沒有人聲,只有背景音樂、畫面和聲音,整部電影會更具吸引力。企鵝心里怎么想的我們?nèi)祟愔绬??人聲的運用限制了觀眾的想象力,讓本該更具想象空間的故事定格化。
對于企鵝來說,大海的深處寄予著什么呢?是自由的空間、獨立的精神世界,還是只屬于它們的寧靜?挑戰(zhàn)是所有生物生命歷程中必然要面對的,面對浩瀚無邊的大海,小企鵝們終將成長,生命代代傳承,直至?xí)r間的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