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震 ,金 麗 ,李慶國
(1.濟南大學,山東 濟南 250022;2.山東省水利科學研究院,山東 濟南250014)
保水劑是一種吸水性很強的新型高分子聚合物,通過土壤學作用機制,可以明顯改善土壤的結構機理及抗蝕性,在土壤改良中可以發(fā)揮巨大的效果。用于土壤中可以大量吸收土壤以及空氣中的水分,吸水后在植物種子或根系周圍增加可利用土壤水,緩解水分脅迫對作物的不良影響,節(jié)約灌溉用水量。科學使用保水劑是調節(jié)土壤水、熱、氣狀況,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的有效手段,具有特殊的抗旱、保水、節(jié)水等作用。
保水劑本身無毒無害,屬于環(huán)境友好型聚合物,由于保水劑的自身特性使之可以吸收水分和釋放水分。與此同時,保水劑自身可以逐漸地降解,最后被生物分解為CO2,H2O和K+,不會對土壤、地下水、植物在內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產生危害。
保水劑是高分子聚合物,具有吸水膨脹、釋水收縮的功能,能夠反復地吸收水分并貯藏起來,待作物缺水時緩慢釋放出來供其吸收利用;且保水劑的物理、化學性能穩(wěn)定,在自然環(huán)境中不會發(fā)生各種反應。
保水劑能夠迅速吸收水分,一般吸水至飽和需要幾分鐘到幾十分鐘。市面上有兩種保水劑,一種是非離子性的,一種是離子性的,兩者的吸水速度相比,非離子性的更快。
本實驗選擇3種保水劑,分別為旱地寶保水劑(A)、復合磷酸鹽保水劑(B)、農林保水劑(C)。
1)吸水倍數的測定。用電子天平稱取0.2 g干燥的保水劑,然后放進玻璃燒杯中,再加入150 ml的去蒸餾水(自來水、地下水),讓其充分吸水。后先用濾網將保水劑取出,再用無紡布和濾紙過濾掉多余水分,然后將其稱重,最后用公式計算出他的吸水倍率。
2)吸水速率的測定。分別取0.2 g的保水劑置于20 ml的量筒中,每隔1 min測定一下保水劑的膨脹高度,以不同時間牛皮紙的上升高度為準,直至高度趨于恒定。
3)保水能力的測定。將充分吸水的3種保水劑凝膠置于表面皿上,置于室外有陽光照射處每隔24 h測定其重量變化。繪制保水劑重量與保水劑失水率與時間的關系圖。
4)保水劑的反復吸水性。對3種保水劑經過5次反復吸水過程,即吸水——釋水——干燥——再吸水,將保水劑吸水倍率的變化情況進行繪圖。
5)pH值對保水劑吸液性能影響的測定。直接測定分析。
在3種不同液體中,保水劑吸水倍率的變化趨勢基本維持一致(圖1),都是A>C>B。以液體中A為對照標準100%,蒸餾水中B、C分別為65.39%和66.21%;自來水中B和C的吸水倍率分別為83.56%和87.28%;地下水中B和C的吸水倍率分別為48.51%和56.28%。由圖1可知,A與B、C的吸水倍率差別明顯,這說明液體中的離子會影響保水劑的吸水倍率。
圖1 不同保水劑在水中的吸水倍數
吸液速度是指單位重量(一般為1 g)的保水劑在單位時間內吸收的液體量。兩種保水劑一接觸到水后,前15 min內吸水速度比較迅速,然后稍有減慢,最后轉為平穩(wěn),直至達到飽和狀態(tài)。測試結果見圖2。
保水性是保水劑保持所吸收溶液的一種能力,也是反映所獲溶液能否充分地利用并長期加以應用的一項重要指標,結果顯示,A保水劑的保水能力較好,C保水劑的性能較差。
圖2 不同保水劑的吸水速率
反復吸水性是指保水劑吸水、蒸發(fā)這一可逆性反應的保持能力。保水劑反復的吸水若干次后,其吸水倍數有一定變化,保水劑使用的反復吸水次數越多,吸水倍數減少量越小,說明其反復吸水性能越好。通過實測表明,3種保水劑全部可以反復吸水5次以上,C保水劑和A保水劑在第5次吸水時吸水倍數分別為首次的38%和45%,B保水劑為首次的70%。因此,B保水劑的反復吸水性要強于A保水劑和C保水劑。
實驗結果顯示,A保水劑受PH值變化的影響不大,其次為B保水劑,影響最大的是C保水劑。因此A保水劑在改良堿性土壤和酸性土壤過程中發(fā)揮更為穩(wěn)定。
文中3種保水劑在壤土中都有較好的保水和釋水性能,都能提升土壤的保水性能、改變土地類型、更好地固定養(yǎng)分減少區(qū)域的水土流失,提高土壤的肥沃能力。通過對這3種保水劑作用效果的對比可以看出:旱地寶保水劑的吸水倍率、吸水速率、保水能力以及pH影響等方面都強于其他兩種保水劑,而復合磷酸鹽的反復吸水性要強于旱地寶保水劑和農林保水劑。綜合考慮,將旱地寶保水劑應用于黃河三角洲鹽堿地改良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