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柏娟
【摘 要】
在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教學中,采取導讀教學的模式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導讀課整合了單元教學內容,包含了小組教學、主題教學、模塊教學等所具有的優(yōu)勢,讓以前單篇教學的局限得以打破?;诖吮尘?,對小學語文主題式導讀課、精讀式導讀課、品讀式導讀課的三種形式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
小學語文 導讀課 形式
伴隨新課改的推進,導讀課逐漸受到了人們的重視。導讀課整合了單元教學內容,包含了小組教學、主題教學、模塊教學等所具有的優(yōu)勢,讓以前單篇教學的局限得以打破,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習,不但可以對個性知識、基礎知識有個初步的掌握,還可以學習閱讀的規(guī)律與方法,使他們的語文常識得到積累。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要基于小學生所具有的實際特點來對導入語進行合理的設計,創(chuàng)設出學生感興趣的故事情境;引導學生進行主題匯報,使他們的個人風采得到展現(xiàn),并讓學習領域得以拓寬;與此同時,要仔細地品讀重點段落和篇目,使他們的閱讀能力得到提升。
一、主題式導讀課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币笾匾曅W生的閱讀,要求語文課堂為小學生的閱讀創(chuàng)造機會和條件。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想上好導讀課就要避免一言堂的情況,要和學生一起對閱讀感受進行分享,對閱讀體驗進行交流。對學生進行分組,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做主題匯報,基于不同的角度和層面來展開解讀,讓學生在歡快的氛圍中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對文本所包含的語言和思路進行多元解讀,對主題的內涵進行深入感受,進而讓精讀教學得到很好的效果。
以《打開大自然的寶庫》這一導讀課為例,教師讓學生在上課之前進行親身體驗,對相關資料進行查閱,并做了非常精彩的主題匯報。在綠色小分隊行動完成以后,小組代言人說:離開校園,離開課堂,進入生活,來到大自然。同學們在湖中劃船,同學們在林間漫步,享受著大自然給人們帶來的樂趣,讓我們的童心得到了放飛。大家看……這邊是大自然中美麗的圖片??茖W小組代言人說道:我們對法布爾《昆蟲記》繪本進行了閱讀,里面有屎殼郎、蟬、瓢蟲、蚊子、蒼蠅、蜻蜓、蟋蟀……不同生物有著不同的特點和故事,例如蜻蜓,它在小的時候被稱作水蠆……
二、精讀式導讀課
細讀還被叫做精讀,即基于全文的誦讀,來一點一點的精細閱讀,為的是讓學生的閱讀可以細化到段、句、詞、字,讓他們細細的揣摩和品味,進而理解文章的思路和內涵,讓閱讀過程中的疑難點得到解決。這一階段的主要步驟有以下幾個。
第一,要將文章讀通、讀流利,在將字詞障礙掃清,并對全文有個整體感知之后,對文章不同部分的作用和練習進行深入的了解。
第二,要對字詞進行琢磨,進行品味和賞析。在對課文進行品析之前,教師要先將合理的導讀思考題提供給學生,讓學生基于此來理解和分析。如果學生碰到了不理解的地方,教師就要合理的進行指導和點撥,進而讓學生可以做到正確的理解文本。
最后,要讓學生帶有感情的進行朗讀?;趯热莺驮~句的理解,教師找出重點片斷來讓學生進行朗讀。對于那些有難度的片段或者句子,教師要先進行范讀,再讓學生進行練讀,通過朗讀對語感進行體會,并讀出感情;對于難度較小的片斷或者句子,可以讓學生自行朗讀,并讓他們進行自評:覺得自己讀的如何、這樣讀的原因是什么,之后讓同學之間互評,最后教師進行評價,將他們的優(yōu)缺點指出來。這樣,便可以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取得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教師要讓學生做到充分的讀書,包括聽讀、默讀、朗讀等,要讓他們對文章進行深入的理解。教師在“導”的時候主要是進行范讀、點撥、設疑和合理的講解,要對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進行合理的訓練。以《祖父的園子》一課的教學為例,一位教師在讓學生對“我”的童年非常快樂進行體會時,是這樣來進行設疑的:
師:祖父在干什么事情,“我”在干什么事情?“我”辛不辛苦呢?
生:祖父待在園子里面勞作,“我”跟著祖父玩耍。……祖父在鏟地的時候,“我”也做同樣的事情……
師:“我”辛不辛苦呢?大家讀一下,基于“我”的描寫能夠發(fā)現(xiàn)什么?
生:“我”不辛苦。從“亂鬧”“亂鉤”“東一腳,西一腳”“不過”“其實”等詞語中可以感受到“我”的童年是非??鞓返?。
師:“我”的童年如何呢?大家通過一個詞來進行表述。
生:自由自在、無憂無慮……
師:大家大聲的進行朗讀吧,通過朗讀來進行感受。
所以,教師在開展教學時要基于文本,設計出合理的導讀思考題,讓學生深入理解文本語言,進而體悟到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三、品讀式導讀課
學生有了積累、準備和方法之后,便會有想要試一下的欲望。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時要找出典型的段落,讓學生進行嘗試。教師讓學生在快快的氛圍中進行誦讀和質疑,讓他們基于多個層面來深入解讀段落,基于問題的引導徜徉于文本語言之中。
以 “逆境成才”這一單元導讀教學為例,學生從多個層次品讀了《小草與大樹》。學生通過批注的方式和文本展開了深入的對話。針對文本后面三自然段,學生做了很精彩的批注。有的是這樣寫的:寫詩行不通的時候,就寫小說。夏洛蒂姐妹遇到困難不氣餒,勇敢的戰(zhàn)勝了困難。還有的寫:三姐妹通過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終于獲得了成功,值得大家學習。
導讀課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學以致用。學生有目的地學習,就不會出現(xiàn)無所適從的現(xiàn)象,進而可以高效地進行學習,獲得非常好的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