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s794黃瓜靶斑病的識別與綜合防治

      2018-12-29 04:09徐暄趙來成
      安徽農(nóng)學通報 2018年18期
      關(guān)鍵詞:識別綜合防治

      徐暄 趙來成

      摘 要:黃瓜靶斑病是1種世界性病害,近年來,該病害在淮安地區(qū)危害性越來越大 ,給黃瓜的安全生產(chǎn)帶來了很大影響。2015年以來,對淮安市黃瓜靶斑病的發(fā)生情況進行全面調(diào)查,對病害進行正確識別和科學防控,以期為瓜農(nóng)提供指導和幫助。

      關(guān)鍵詞:黃瓜靶斑病;識別;綜合防治

      中圖分類號 S436.421.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8)18-0066-02

      黃瓜靶斑?。–orynespora Cassiicola),又名黃瓜褐斑病、黃瓜小黃點病、棒孢葉斑病等,是1種世界性的真菌病害[1]。20世紀60年代初戚佩坤[2]等首次報道該菌可侵染黃瓜,90年代初期遼寧省有報道該病的發(fā)生。近些年來,在河南、山東、安徽、江蘇、上海等保護地黃瓜上發(fā)生較為嚴重。黃瓜靶斑病與黃瓜霜霉病、黃瓜細菌性角斑病、黃瓜炭疽等多種病害癥狀相似,容易產(chǎn)生誤診和誤治。本文從黃瓜靶斑病的典型癥狀和診斷要點、影響因素和綜合防治等幾個方面進行闡述,以期為黃瓜靶斑病診斷和有效防控提供參考。

      1 黃瓜靶斑病診斷要點

      黃瓜靶斑病多發(fā)生于黃瓜生長的中后期即結(jié)瓜盛期,主要危害葉片,一般由中下部葉片向上逐步發(fā)展。發(fā)病初期病斑為黃褐色水浸狀小斑點,后擴大為圓形,受葉脈所限,多角形或不規(guī)則形,正面病斑略凹陷,表面粗糙不平,易穿孔,病斑中央常有明顯的眼狀靶心,靶斑病由此得名。病斑從3~30mm大小不等,以10~15mm為多,1個葉片有多個病斑,連接成片,葉片枯黃、脫落。發(fā)病嚴重時,蔓延至葉柄、莖蔓,最終導致植株死亡。濕度大時,病斑上可生有稀疏灰黑色霉狀物,呈環(huán)狀。

      與黃瓜霜霉病的區(qū)別:靶斑病病斑的病健交界處明顯,并且正面病斑粗糙不平,易穿孔,灰黑色霉狀物一般出現(xiàn)在葉面正面病斑上;霜霉病病斑葉片正面褪綠、發(fā)黃,病健交界處不清晰,病斑平,不易穿孔,濕度大時,灰黑色霉狀物只出現(xiàn)在葉面背面病斑上。與黃瓜細菌性角斑病的區(qū)別:黃瓜靶斑病病葉兩面色澤相近,空氣濕度較大時,葉片上著生灰黑色霉層;細菌性角斑病病葉背面有白色菌膿,清晰可辨,而且兩面均無霉層[3]。

      2 黃瓜靶斑病的病原物的識別

      黃瓜靶斑病的病原物為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是半知菌亞門、絲孢目、棒孢霉屬的真菌。菌絲體,有分枝,具隔膜,顏色半透明至淺棕色,菌絲在10~35℃均可生長,30℃左右生長最快;分生孢子梗頂端具有0~9個圓柱狀的層出梗,分生孢子倒棍棒形或圓柱形,顏色為半透明至深褐色,具有4~20個假隔膜。分生孢子在10~35℃條件下均可萌發(fā),在30℃為最適溫度;另外,濕度越大分生孢子萌發(fā)率越高,其中在有水滴條件更利于孢子的萌發(fā)。

      3 影響黃瓜靶斑病發(fā)生的主要因素

      病原菌主要以分生孢子或菌絲體在病殘體上越冬,也可以厚垣孢子或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翌年病原菌產(chǎn)生分生孢子進行初侵染,病部新生的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病菌傳播途徑為氣流和雨水。在生長季節(jié),可發(fā)生多次再侵染,使病害迅速蔓延。病菌侵入后潛育期一般為6~7d,夏季高溫高濕、通風不良容易發(fā)病,25~30℃左右及飽和濕度條件下發(fā)病重,早晚溫差大、結(jié)露時間長,發(fā)病嚴重。黃瓜連作田發(fā)病較重,黃瓜缺肥、長勢弱、偏施氮肥、缺硼肥等均有利于病害的發(fā)生。蘇北地區(qū)保護地黃瓜一般有2個發(fā)病高峰,分別4月中下旬至5月下旬和9月上中旬至10日中旬。

      4 黃瓜靶斑病綜合防治措施

      4.1 農(nóng)業(yè)防治

      4.1.1 品種抗性 不同的黃瓜品種對黃瓜靶斑病抗性差異較大,應因地制宜,選擇適合本地種植抗(耐)病品種,如:博美9號、津優(yōu)18、德瑞特B7和DJ656等。

      4.1.2 合理輪作 對于重病地塊,利用蘿卜、煙草、芹菜等與非葫蘆科蔬菜實行2年以上輪作,對于有條件的地方可采用水旱輪作1~2年,減少病害的初侵染來源,降低田間病原菌積累,從而減輕病害的發(fā)生。

      4.1.3 種子處理 播前種子消毒,用55℃溫水浸種 10~15min,或用50%多菌靈WP500倍液浸種1h。浸種時保持恒溫,并不斷攪動,浸后撈出即投入冷水(下轉(zhuǎn)151頁)(上接66頁)中冷卻2~3h,然后催芽播種[4]。

      4.1.4 加強田間管理 清除病殘體,減少初侵染來源;及時摘除中下部老葉、病葉、病蔓,集中燒毀,減少菌源數(shù)量。適時中耕除草,澆水施肥,同時注意放風排濕,降低田間小氣候的濕度,嚴禁大水漫灌,防止田間濕度過大;施足底肥,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105~120t/hm2、優(yōu)質(zhì)復合肥1125kg/hm2、微量元素適量等作為底肥;在開花結(jié)果期,可追施含甲殼素、腐植酸類的生物有機肥;在盛果期主要以追施水溶性復合肥為主,到后期可適當追施高氮復合肥,以保證植株正常生長需要。

      4.2 生物防治

      4.2.1 熒光假單胞桿菌 根據(jù)研究表明,在黃瓜靶斑病發(fā)病初期,用熒光假單胞桿菌(1000億個/g),1500~2250g/hm2,噴霧使用,連續(xù)施藥2~3次,間隔7~8d,可有效控制病害的蔓延。

      4.2.2 中生菌素 在黃瓜靶斑病發(fā)病初期,施用3%中生菌素WP 2.25g/hm2,每7~10d噴1次,連續(xù)施藥1~2次,可有效防制黃瓜靶斑病的蔓延。

      4.3 化學防治 在發(fā)病前,提前用藥預防,發(fā)病后,及時調(diào)查田間發(fā)病狀況,盡量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防護、早治療”。不同藥劑應注意交替使用,以延緩病菌產(chǎn)生抗性,提高防治效果。

      發(fā)病前期,可用77%氫氧化銅WP8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WP600倍液或65%代森鋅WP500倍液或33.5%喹啉銅SC800~1000倍液,兌水噴霧,主要噴施中下部葉片,間隔7~10d噴1次,連續(xù)防治2~3次,注意不同藥劑交替使用。

      發(fā)病初期,可用35%苯甲?咪鮮胺EW1000倍液或42.8%氟菌·肟菌酯SC3000倍液或24%唑菌酯·苯醚甲環(huán)唑SC1000~1500倍液或25%咪鮮胺EC1500倍液,兌水噴霧,主要噴施中下部葉片,間隔7~10d噴1次,連續(xù)防治 3次,上述幾種藥劑輪換交替噴霧,按照安全間隔期使用。

      參考文獻

      [1]禾麗菲,李曉旭,朱佳美,等.不同殺菌劑對黃瓜靶斑病菌的毒力作用特性比較[J].農(nóng)藥學學報,2018,20(1):31-38.

      [2]戚佩坤,白金鎧,朱桂香.吉林省栽培植物真菌病害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1966.01.

      [3]楊立軍,封生霞,張雪霞.黃瓜靶斑病的發(fā)生規(guī)律及綜合防治措施[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12(22):136.

      [4]肖敏,曾向萍,嚴婉榮,等.黃瓜靶斑病、炭疽病和黑斑病的對比識別及防治[J].中國植保導刊,2015,274(12):45-47,88-89.

      (責編:王慧晴)

      猜你喜歡
      識別綜合防治
      綜采工作面水害分析及防治水實踐探析
      法學意義上的弱者識別問題研究
      青島市中山公園園林樹木易混淆品種識別
      邻水| 元朗区| 武清区| 全州县| 本溪市| 临颍县| 敦煌市| 浮山县| 京山县| 革吉县| 佛教| 昌黎县| 永泰县| 霍城县| 东城区| 瓦房店市| 邹城市| 永顺县| 咸宁市| 长阳| 台中县| 高邮市| 襄樊市| 浦北县| 忻城县| 益阳市| 株洲市| 青州市| 乐平市| 乌兰浩特市| 乳山市| 藁城市| 江永县| 洛南县| 定结县| 禹城市| 营山县| 莆田市| 东光县| 江川县| 砀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