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唐容川“治血四法”論治彌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探微

      2018-12-31 21:06:46吳俊林胡路明
      安徽醫(yī)藥 2018年2期
      關鍵詞:瀉心湯瘀血血栓

      吳俊林,胡路明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yī)學院,廣東廣州 510405)

      彌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DIC)是在許多疾病基礎上,致病因素損傷微血管體系,導致凝血活化,全身微血管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并繼發(fā)纖溶亢進,引起以出血及微循環(huán)衰竭為特征的臨床綜合征[1]。臨床DIC通常是指已出現(xiàn)了出血和/或多個器官功能障礙的繼發(fā)性纖溶期,預后兇險,死亡率極高。國外學者把DIC看作是死亡即將來臨的代名詞[2]。目前,針對DIC的研究已成為危重病醫(yī)學領域的熱點,而現(xiàn)代醫(yī)學治療DIC尚存在較大爭議,例如肝素的使用,日本、英國、意大利三國指南均有不同看法,因此積極探索中醫(yī)藥治療受到重視。

      人體一切出血性疾病及合并癥中醫(yī)稱之為“血證”,清代唐容川對血證論治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著書《血證論》,在血證的治療提出止血、消瘀、寧血、補虛為治血大法,使血證的辨治更加系統(tǒng)化和具體化,對后世產(chǎn)生深遠影響。中醫(yī)沒有“DIC”的說法,DIC患者約有70%~80%以程度不同的出血為初發(fā)癥狀,如采血部位出血、手術創(chuàng)面出血、外傷性出血、紫癜、血泡、皮下血腫和內(nèi)臟出血等,從病史及臨床表現(xiàn)綜合分析,DIC屬于祖國醫(yī)學“血證”范疇。本文將從止血、消瘀、寧血、補虛4個方面分層闡述“治血四法”思想在DIC治療中的運用。

      1 止血為要,力挽狂瀾

      DIC的病機關鍵:瘀阻脈絡,氣血運行障礙;病理特點:(1)瘀血內(nèi)停,脈絡受阻;(2)瘀血不去,血不歸經(jīng);(3)氣隨血脫,無以攝血、行血;(4)虛實錯雜,變證叢生。臨床特點:多起病急驟,初期癥狀不顯,變化迅速;中期表現(xiàn)以瘀熱內(nèi)熾,迫血妄行為主;晚期以瘀阻厥脫,或瘀血閉竊,瘀阻癃閉為主[3]。由于基礎病不同,DIC的臨床表現(xiàn)呈現(xiàn)多樣性:出血、微循環(huán)障礙、微血管栓塞和微血管病性溶血[4]。DIC患者往往因為凝血因子大量的消耗,伴隨有出血傾向,有表現(xiàn)為慢性出血,亦可出現(xiàn)急性的大出血等,往往病情兇險,為穩(wěn)定生命體征,有效地止血成為了后續(xù)治療的關鍵。

      唐氏明確提出血證的治則:“血之原委,不暇究治,唯以止血為第一要法”。即無論對癥或辨證治療,止血乃第一要務。強調(diào)“惟有瀉火一法,除暴安良,去其邪以存其正。方名瀉心,實則瀉胃,胃氣下瀉,則心火有所消導,而胃中之熱氣亦不上壅,斯氣順而血不逆矣”。并首推仲景瀉心湯以釜底抽薪法降氣止血。大量現(xiàn)代研究證實瀉心湯治療出血性疾病的有效性,劉豐用加味瀉心湯治療輕中度上消化道出血38例,取得94.7%的總有效率[5]。高鳳才用瀉心湯治療急性肺出血105例,總有效率為92.38%[6]。梁曉鷹用瀉心湯治療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并出血性休克34例,總有效率為100%[7]。實火治法,根據(jù)臟腑不同,采用不同之法。如清心火用導赤散;清肝火用龍膽瀉肝湯;清肺熱用白虎湯、瀉白散、清燥救肺湯;清胃熱則獨取陽明,用瀉心湯加童尿或竹葉石膏湯之類;清腸熱用槐角丸、葛根芩連湯[8]。

      2 消瘀為重,破陳出新

      血栓與出血是所有DIC病例均涉及的癥狀,或二者具一或二者皆具。慢性DIC中出血非其特征,血栓形成多見[9]。抗凝治療是阻斷DIC病理過程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其目的在于抑制廣泛性毛細血管內(nèi)微血栓形成的病理過程,防止血小板和各種凝血因子進一步消耗,為恢復其正常血漿水平,重建正常凝血與抗凝平衡創(chuàng)造條件[10]。這恰恰與唐氏所言“凡治血者必先以祛瘀為要”不謀而合。唐氏還指出止血后當用消瘀之法使瘀血去,新血生,防出血,消除瘀血可能帶來的“壅而成熱,變而為癆,結瘕,刺痛”后患,破陳方能出新。常用方有:花蕊石散、血府逐瘀湯、抵當湯、桃仁承氣湯、歸芎失笑散等。臨床上已鮮有花蕊石,結合唐氏治血思想與DIC臨床表現(xiàn),筆者推崇血府逐淤湯加減治療DIC血栓形成。有研究表明以血府逐淤湯治DIC患者22例,治愈16例,好轉(zhuǎn)1例,治愈存活率為72.7%,治療重度敗血癥導致DIC 28例,治愈率達72.5%。實驗表明,該方具有抑制二磷酸腺苷(ADP)誘導的家兔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環(huán)的作用,能夠明顯改善由高分子右旋糖酐造成的大鼠急性微循環(huán)障礙。

      3 寧血寧氣,防血復潮

      DIC并非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而是多種基礎疾病病理過程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不同疾病的DI C發(fā)病機制雖不相同,但一般認為是在內(nèi)毒素、革蘭陽性細菌感染、抗原抗體復合物、血管炎病變等致病因素介導下發(fā)生[2]。DIC還通過凝血和炎癥途徑之間的相互作用引起器官衰竭[11]。由此可見,多因素介導DIC發(fā)生以及DIC導致多系統(tǒng)失衡,出血和血栓的治愈不可以作為終止DIC治療的標準,保護各個臟器功能、防治并發(fā)癥等治療仍然很關鍵。唐氏認為“必用寧血之法,使血得安乃愈”。寧血治本,首當調(diào)氣,如外感營衛(wèi)不和,予香蘇飲加減等;氣燥血傷,予犀角地黃湯,重則合白虎湯;肺燥喘逆,予清燥救肺湯加減;肝經(jīng)風火,予丹梔逍遙散加減。筆者認為此階段重在辨證施治,未病先防,已病防變,“氣有余便是火”,故首當調(diào)氣。

      4 補虛收功,扶正固本

      唐氏認為“去血既多,陰無不虛矣,陽者陰之守,陰虛則陽無所附,久且陽隨而亡,故又以補虛為收功之法”。強調(diào)補虛的重要性,同時指出補虛在止血之后,不可閉瘀留邪。DIC后期多有氣血陰陽虧虛的特點,可辨證選用沙參麥冬湯等滋養(yǎng)陰津,腎氣丸以補陽,四君子湯以補氣,當歸四物湯以養(yǎng)血[12]。

      5 多法合用,不可拘泥

      DIC病機錯綜復雜,或瘀熱迫血妄行而出血,或瘀血內(nèi)停而瘀阻脈絡,或瘀阻與出血并存,虛實夾雜,由此可見,“瘀血”貫穿DIC全過程,所以無論DIC處在高凝狀態(tài)、低凝狀態(tài)還是繼發(fā)性纖溶亢進狀態(tài),活血化瘀法應貫徹于疾病的始終[13]?,F(xiàn)代實驗研究也表明肝素的使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DIC發(fā)展中的凝血活化過程[14]。故治法不可拘泥于止血、消瘀、寧血、補虛先后順序,或單用一法,或兩法聯(lián)用,或多法全病程合用,辨證之精髓莫不在此。

      6 病案舉隅

      患者梁某,因“反復氣促半年,加重伴意識不清2周”于2017年2月6日入住我院ICU。轉(zhuǎn)入癥見:患者呈藥物鎮(zhèn)靜狀態(tài),氣促伴四肢發(fā)紺,全身浮腫,右下肢明顯。小便量少,大便2日未行,舌象因機械輔助通氣未見,脈細微欲絕。生命體征:體溫38.4℃,脈搏每分鐘81次,血壓 84/60 mm Hg,呼吸每分鐘30次,血氧飽和度88%。查體:口唇發(fā)紺,雙肺呼吸音弱,雙肺可聞及干濕啰音,心音減弱,各瓣膜區(qū)未聞及雜音,腹部膨隆,移動性濁音(+),腸鳴音減弱,每分鐘1~2次。四肢浮腫,右下肢明顯。輔助檢查:血液分析:白細胞總數(shù)11.78×109L-1、中性粒細胞百分數(shù)88.1%、血小板總數(shù)88×109L-1;C反應蛋白 96.1 mg·L-1;降鈣素原1.19μg·L-1;DIC組合:血漿凝血酶原時間 16.8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59.5 s、血漿D二聚體7.33 mg·L-1、纖維蛋白原降解產(chǎn)物 48.6 mg·L-1、血漿魚精蛋白副凝試驗陽性;四肢動靜脈彩超:右上肢肱靜脈、頭靜脈、貴要靜脈血栓形成胸主動脈+腹主動脈CTA:主動脈弓附壁血栓,左心房增大,內(nèi)充盈缺損,考慮血栓可能。中醫(yī)診斷:厥脫 陽氣暴脫;西醫(yī)診斷:(1)重癥肺炎 呼吸衰竭,(2)休克,(3)彌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治療上予氣管插管接呼吸機輔助通氣,液體復蘇,血管活性藥物,抗凝,抗感染,抑酸護胃,營養(yǎng)支持等。中藥以回陽救逆、活血化瘀為法,四逆湯合血府逐淤湯加減:淡附片40 g干姜20 g炙甘草15 g黨參20 g酒萸肉20 g桃仁10 g紅花10 g桂枝10 g川芎10 g當歸15 g赤芍15 g枳殼10 g 每日1劑,水煎至150 mL,鼻飼,早晚各1次溫服。3 d后,患者神志較前轉(zhuǎn)清,右上肢出現(xiàn)壞疽,全身無明顯出血點及粘膜出血。考慮患者瘀血閉阻,血脈不通所致,中藥治法以活血化瘀為主,考慮患者病程較長,年齡較大,兼以補血活血。擬方如下:桃仁10 g紅花10 g丹參15 g川芎15 g虎杖15 g乳香10 g沒藥10 g金銀花20 g玄參20 g當歸10 g雞血藤30 g每日1劑,水煎至150 mL,鼻飼,早晚各1次溫服,于2017年2月16日轉(zhuǎn)至普通病房繼續(xù)治療。中藥繼續(xù)予活血化瘀、健脾行氣收功,于2017年3月15日出院。

      7 結語

      唐容川治血四法思想內(nèi)涵之深厚,是傳統(tǒng)醫(yī)學中的瑰寶,值得我們進一步去挖掘?,F(xiàn)代醫(yī)學水平的進步使得DIC的死亡率下降,但DIC的治療尚存在較大爭議,中醫(yī)藥在治療DIC的運用上有不可磨滅的優(yōu)勢,因此全面認識和掌握DIC發(fā)病的病因、發(fā)病形式、病機特點和變化規(guī)律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將“治血四法”思想貫穿于DIC的防治。兩者結合,發(fā)揮治療DIC的最大優(yōu)勢。

      [1] 胡豫.2012版彌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診斷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解讀[J].臨床血液學雜志,2013,26(2):149-150.

      [2] 周紅.彌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DIC)的診斷與治療熱點[J].臨床急診雜志,2008,9(1):3-6.

      [3] 楊洪涌.中醫(yī)藥防治播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J].湖北中醫(yī)雜志,2002,24(11):21-22.

      [4] 阮曉嵐,李勝,孟詳喻,等.彌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診療現(xiàn)狀:ISTH/SSC最新共識解讀[J].中國循證醫(yī)學雜志,2015,15(9):993-999.

      [5] 劉豐.加味瀉心湯治療輕中度上消化道出血38例臨床觀察[J].新中醫(yī),1999,31(7):37.

      [6] 高鳳才.瀉心湯治療急性肺出血105例[J].浙江中醫(yī)雜志,1987,22(3):105.

      [7] 梁曉鷹.瀉心湯配合西藥治療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34例[J].云南中醫(yī)學院學報,1996,19(4):38.

      [8] 黃建.唐宗海治血之四法淺析[J].時珍國藥研究,1997(3):10-11.

      [9] 劉澤霖.DIC的血小板減少與血栓形成[J].血栓與止血學,2010,16(4):190-192,179.

      [10]周紅.彌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DIC)的診斷與治療熱點[J].臨床急診雜志,2008,9(1):3-6.

      [11]TOH CH,DENNIS M.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old disease,new hope[J].BMJ,2003,327(7421):974-977.

      [12]卜建宏,李越華,楊興才.中藥干預對SIRS患者炎癥反應及凝血功能的影響[J].遼寧中醫(yī)雜志,2009,36(7):1065-1067.

      [13]王哲.黃芪注射液的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9,11(6):266-268.

      [14] PERNERSTORFER T,HOLLENSTEIN U,HANSEN JB,et al.Lepirudin blunts endotoxin-induced coagulation activation[J].Blood,2000,95(5):1729-1734.

      猜你喜歡
      瀉心湯瘀血血栓
      防栓八段操 讓你遠離深靜脈血栓
      中老年保健(2021年8期)2021-12-02 23:55:49
      血栓會自己消除么? 記住一個字,血栓不上身!
      辨證仍是中醫(yī)之魂——從小瀉心湯止血說起
      中醫(yī)學關于“瘀血”的用法
      《諸病源候論》導引系列之“卒被損瘀血候”導引法
      小心盆腔瘀血綜合征被誤診為盆腔炎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護理干預對新生兒足部采血后瘀血減少的影響
      慢性胃炎采用半夏瀉心湯治療的臨床觀察
      大黃黃連瀉心湯加味治療胃癌癌前病變30例
      营口市| 丹巴县| 乌拉特中旗| 平山县| 巴林左旗| 龙泉市| 江口县| 民乐县| 沐川县| 抚顺县| 铁岭县| 廉江市| 南川市| 新津县| 三台县| 四会市| 原阳县| 清流县| 阿坝| 陇西县| 麻栗坡县| 梓潼县| 普兰县| 陇西县| 武定县| 兰溪市| 哈尔滨市| 临清市| 洛南县| 泰来县| 绵竹市| 汤原县| 紫阳县| 遂宁市| 北京市| 分宜县| 酒泉市| 缙云县| 三都| 武胜县| 瑞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