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龍,卞桂榮,曹豪榮
(1. 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上海 200032;2. 中南大學,湖南 長沙 410075)
新建北京至沈陽客專高麗營隧道地處北京市順義、昌平郊區(qū)平原,起止里程DK33+310~DK34+510,全長1200m,暗挖段430m,共設計2個豎井;其中在DK34+079~DK34+160段下穿1根Φ700超高壓燃氣管、1根Φ250石油管道、2根Φ1000超高壓燃氣管線以及1根Φ500超高壓燃氣管線,如圖1所示。該段隧道地面覆土5.0~7.2m,穿越地層以黏土為主,屬Ⅵ級圍巖。超高壓天然氣管道和石油管道管距隧道拱頂僅3.9~5.7m,設計采用超前管幕+格柵鋼架支護結構和雙側壁導坑施工方法。
DK34+079~DK34+160段超前管幕為Φ299×15mm鋼管,環(huán)向間距400mm,共55根,鋼管間采用外接式鎖扣進行連接,鎖扣材料為80×50×8mm角鋼,如圖2所示。管幕水平方向采用直線打設,豎直面上分別沿線路坡度打設,即DK34+079~DK34+160段設計為10.9‰的上坡,長81m。為了提高管幕的抗彎能力,鋼管打設完畢后對其進行水泥砂漿或水泥凈漿封孔注漿。
技術資料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長度超過80m的帶鎖扣超前管幕施工案列在國內(nèi)少見,且高麗營隧道上方管線復雜,沉降和隆起控制要求嚴格,施工難度大。為此,借鑒非開挖水平定向鉆進技術,提出了“無線導向、前拉后頂擠擴孔拉管”的超長管幕施工方法。該方法的基本思路是:首先,由定向鉆孔設備在無線導向儀的指引下,將導向鉆桿打入到另外一側的接收井中,形成小孔徑定位引孔;進而在鉆桿尾端連接回擴頭,對定位引孔進行多次擴徑,直至預定孔徑;最后進行管幕回拉安裝。
圖1 高麗營隧道下穿超高壓燃氣管線段縱斷面圖
圖2 超前管幕布置及鎖口圖
“無線導向、前拉后頂擠擴孔拉管法”超長管幕工藝流程如圖3所示,關鍵施工步驟如圖4所示。結合依托工程,具體可描述為:
圖3 超前管幕前拉后頂擠擴孔拉管法
先采用Φ89mm地質(zhì)鉆桿從出口明挖段向2#豎井進行引孔,引孔出洞后將同管幕鋼管直徑稍大的錐形擴孔鉆頭連接到Φ89地質(zhì)鉆桿上,回拉擴孔至出口明挖段(DK34+160處)。然后將Φ89地質(zhì)鉆桿再鉆進至2#豎井中,再將錐形擴孔鉆頭通過自制拉鼻子和分動器連接管幕鋼管,采用前拉后頂?shù)姆绞綄⒐苣讳摴苡?#豎井拉至出口明挖段處,引孔過程中采用無線導向技術導向。
為盡量減少長距離鉆進過程中鉆桿下?lián)?,?yōu)選了GP40鉆機和Φ89地質(zhì)鉆桿,并根據(jù)鉆孔長度預抬一定角度和安裝1個帶2個小孔的斜板式導向鉆頭,以便于在鉆進過程中能夠進行糾偏。泥漿泵將沖洗液先注滿幕管,然后沖洗液通過2個小孔高壓噴射出去,對土體進行切割破除。鉆頭楔形板旋轉頂進過程中同時對土體進行修復性切割,使土體形成略大于管徑的孔。原地層渣土通過與沖洗液的攪拌形成泥漿,泥漿從管壁與土體之間的間隙中外流,直至流到孔口。如此循環(huán),管幕不斷前進(見圖5)。
現(xiàn)場沖洗液采用高效膨潤土造漿護壁,根據(jù)不同地質(zhì)條件泥漿比重控制在1.1~1.3,粘度在30~40s左右,PH值控制在8.5~10。泥漿采用機械攪拌,拌制均勻,時間不少于7min,泥漿用量一般為孔徑的3倍左右,鉆進過程中為減少泥漿損耗,采用泥漿回收系統(tǒng),經(jīng)過處理后循環(huán)利用。為防止地面沉降,嚴格控制出泥量,須通過回水閥門與密封盒的有效控制,始終保持回漿量小于進漿量。施工時,嚴格控制循環(huán)泥漿回流泥砂量,要求定向鉆進中堅持“以保為主,以糾為輔”的原則。在施工中,根據(jù)地層情況對技術參數(shù)進行適時調(diào)整。
圖4 超前管幕施工步驟
圖5 引孔鉆進
引孔完成后即可進行回拖擴孔施工。在2#豎井內(nèi)拆除楔形板導向鉆頭,安裝錐形擴孔鉆頭即可進行回拖擴孔。為將地層沉降減至最小,擴孔器直徑320mm,略大于管幕鋼管,見圖6。
圖6 擴孔器
擴孔完成后即可進行管幕鋼管的施工。為確保燃氣管線和地層不會產(chǎn)生較大隆起,管幕鋼管采用液壓緩慢頂進的方式進行。將擴孔鉆頭再次推進至2#豎井內(nèi),連接1個萬向頭和自制的拉鼻子,再連接管幕鋼管(見圖7)。采用GP40鉆機前拉、GM800鉆機后頂,確保管幕沿預定軌跡前行。
圖7 分動器、拉鼻子和管幕鋼管
引孔導向精度的控制是決定管幕施工成敗的關鍵因素。為實時得到引孔鉆頭的位置和方向,在引孔鉆頭部位安裝無線導向信號棒,根據(jù)鉆進過程中鉆頭的位置、方向與設計軌跡的差異,利用能進行調(diào)節(jié)方向的楔形板鉆頭改變鉆進方向,實現(xiàn)導向糾偏和控制。其原理為:通過無線導向儀實時捕捉鉆頭部位的仰俯角度和楔形板的朝向;當鉆頭處角度低于設計軌跡角度,則將楔形板旋轉至正上方,通過土層的反作用力產(chǎn)生向上前進的趨勢,鉆進角度逐漸上升,達到往上糾偏的效果;角度達到設計規(guī)定后再繼續(xù)旋轉前進。同理,上、下、左、右各個方向均可以進行糾偏。鉆進過程中,鉆機操作人員通過無線導向儀上的傾角值對鉆頭傾角進行控制,傾角偏差控制在±0.3%以內(nèi),測試頻率為每米或每節(jié)鉆桿1次。
為保證引孔精度,地面上由全站儀將擬施做的管幕每隔5m一個點放樣并掛線,同時測出地面高程,計算出每處的地面高程和管幕中心的高差,用以輔助校驗無線導向。
(1)配管。各孔位以3m節(jié)的鋼管為主要施工管,前端鉆頭配1m、1.5m和2m節(jié)不同長度管將相鄰孔位的管接縫錯開,最后1節(jié)管根據(jù)設計長度要求配,如此則可滿足每個斷面管口接縫小于整體管幕的50%。
(2)打設順序。超前管幕由中間高孔位開始向兩側低孔位逐個進行打設施工。
(3)管幕鋼管連接。采用坡口焊接,并用小片的6mm厚鋼板在接頭處焊接加固,鎖口位置要定位準確,如圖8所示。
圖8 管連接
(1)安裝好管幕且驗收合格后,即對管內(nèi)和管外進行注漿。漿液由ZJ-400高速制漿機拌制。
(2)注漿材料:注漿材料為M5水泥砂漿和1∶1水泥漿。
(3)注漿主要對管內(nèi)及管外環(huán)狀間隙進行充填,封孔注水泥砂漿從孔口開始,漿液通過管幕,充填鋼管;管外采用1∶1水泥漿從管頭鋼管外環(huán)狀間隙處安裝注漿管,管內(nèi)空氣則通過設置在孔口密封裝置上的排氣孔排除,當排氣孔流出漿液后,關閉排氣孔,繼續(xù)灌注漿,使?jié){液充滿鋼管及周圍空隙。注漿壓力控制在0.3~1.0MPa,根據(jù)單孔孔內(nèi)情況靈活控制泵壓。當排氣孔流出漿液后,關閉排氣孔,續(xù)灌注漿,孔內(nèi)壓力保持在0.2~0.5MPa范圍內(nèi),穩(wěn)定3~5min后停止注漿;第1次注漿結束后,停留6~7h進行2次補漿,2次補漿壓力控制在0.5~0.8MPa。注漿要有保壓措施,環(huán)狀間隙保壓靠單向閥與關閉回水閥門及孔口密封;幕管內(nèi)保壓靠單向閥與孔口密封裝置。
注漿量應滿足設計要求,若注漿量超限,未達到壓力要求,應調(diào)整水泥漿液濃度繼續(xù)注漿,確保鉆孔周圍土體與鋼管周圍孔隙充填飽滿。
超前管幕施工過程中,主要對地表沉降以及管線變形進行監(jiān)測。地表沉降觀測點每條燃氣管線左右側附近布設18個,管道正上方布設2個,共3個斷面。使用水準儀進行觀測,參照二等水準測量規(guī)范要求建立水準測量監(jiān)測網(wǎng),監(jiān)測頻率和預警值見表1和表2。
表1 監(jiān)測頻率
表2 監(jiān)測數(shù)據(jù)控制值
實際施工過程中,采用雙控指標,即實測絕對值和速率值。設F=實測值/控制標準值,同時滿足沉降速率小于3mm/d。(1)當F<0.6時:安全,正常施工;(2)當0.6≤F<0.8時:預警,分析原因,加強監(jiān)測,通知施工單位準備補救措施;(3)當0.8≤F<1.5時:警戒,停止施工,采取補救措施,避免沉降值進一步增加。監(jiān)測頻率加密為4次/d,并立即向建設單位、產(chǎn)權單位、設計單位、監(jiān)理單位匯報情況;(4)當F≥1.5時,應馬上通知權屬單位進場搶險,現(xiàn)場全面防火防爆。
對已完成管幕區(qū)域內(nèi)的燃氣管線監(jiān)測的累計最大沉降量為3mm<20mm(要求值),燃氣管線每延米差異最大沉降值為0.5mm/m<3mm/m(要求值),超前管幕施工時的燃氣管線沉降滿足控制要求。
結合高麗營隧道施工實踐情況,“無線導向、前拉后頂擠擴孔拉管法”管幕施工還應注意以下事宜:
(1)管幕鉆進前對鉆機定位、方位、傾角以及導向儀顯示情況進行全面復檢,確認正常后進行施鉆。鉆進時產(chǎn)生坍孔、卡鉆時,需補探明情況后再鉆進。
(2)鉆機開鉆時,應低速低壓,待成孔10m后可根據(jù)地質(zhì)逐漸調(diào)整鉆速及風壓。鉆進過程中用導向裝置實時對鉆進軌跡進行追蹤、糾偏,并根據(jù)鉆進的狀態(tài)判斷成孔質(zhì)量,及時處理鉆進過程中出現(xiàn)的事故。
(3)鉆進過程中確保動力器、扶正器、合金鉆頭按同心圓鉆進。認真作好鉆進過程的原始記錄,及時對孔口渣土進行地質(zhì)判斷、描述,作為洞身開挖時的地質(zhì)預測預報參考資料,從而指導洞身開挖。
(4)不得采用水循環(huán)大擴孔方法,防止引起地層擾動導致地面沉降。為減少管幕施工的累計誤差,采用多基準管順序施工。為了減少管道與周邊土體的摩擦力,可以在鋼管四周打上蠟。
(5)水平鉆進中受鉆具自重影響,鉆具前部產(chǎn)生下垂現(xiàn)象:鉆具順時針旋轉,產(chǎn)生右旋力,造成鉆孔偏斜。因此確定開孔角度時,根據(jù)經(jīng)驗和試驗孔成果,需要給開孔方位角與垂直角以合理的糾偏值,并根據(jù)已成孔測斜結果隨時予以調(diào)整糾偏角度。開孔方位=隧道走向+鉆孔放射角水平分量+水平糾偏角;開孔仰角=鉆孔放射角垂直分量+鉆進糾偏垂直角。
(6)對軟硬不均地層,鉆進時宜采取低壓、慢轉、快速給進的鉆進方法,遇有情況慎重處理,不得盲目加壓,增轉速。對軟一流塑狀態(tài)的地層,鉆進時應采用低泵壓、慢轉速、快給進的鉆進方法。
(7)回拖孔孔徑不宜過大,宜為回托鋼管管徑的1.0~1.5倍。現(xiàn)場根據(jù)地層情況可采用邊回拖擴孔邊拖鋼管或一次性回擴孔后回拖鋼管,這樣能較好的減少地層沉降。
(8)孔內(nèi)和孔外注漿要及時跟進,早注漿早控制沉降。引擴孔時泥漿液的性能要根據(jù)地層情況適時調(diào)整,確保達到泥漿護壁效果。
“水平定向鉆進、前拉后頂擠擴孔拉管法”施工超前管幕關鍵在于引孔成孔的精度,以及引孔的軌跡和設計軌跡的偏差。因而,引孔鉆進糾偏需要小幅度調(diào)整、實時調(diào)整,讓引孔軌跡盡量平滑、順暢,保證后續(xù)施工的拉管管幕在頂進過程中不會脫扣。引孔鉆進過程中,檢查鉆機鉆桿傾斜情況以及泥漿性能,督促換漿。如遇以下情況,應及時采取控制措施:
(1)在鉆進中若遇飽和水土層,有可能出現(xiàn)鉆孔糾偏效果不理想,引孔軌跡成蛇形,對后續(xù)擴孔和拉管會產(chǎn)生不利影響,應采取如下措施:①遇到鉆孔糾偏不理想的情況,如經(jīng)分析可能是循環(huán)泥漿積存土層中軟化了土體導致糾偏效果不理想,可以直接將楔形板鉆頭調(diào)整到需要糾偏的反方向,鉆頭不轉動,直接頂進100~200cm,再進行旋轉頂進,查看糾偏效果;若還是效果不大,可以加大直接頂進的長度,直到鉆孔糾偏過來;反之,則可以減少直接頂進的長度。②對孔外土體進行注水泥漿加固,固結前方軟弱土體,在水泥漿初凝后終凝前鉆進通過該處土體,注漿量不宜過大,否則會影響后續(xù)擠擴孔的施工。
采取以上措施后,如無異常,可繼續(xù)鉆進施工,并時刻觀察異樣現(xiàn)象。若采取以上措施還無法進行正常鉆進時,可采取混合漿液置換充填措施,并及時制定處理方案。
(2)超前管幕段地表和地層上方土體中有較多干擾物,干擾無線探棒信號的接收,無法正確指導鉆進糾偏的施工,應采取以下處理措施:①排除地表干擾物;②對于燃氣管線可以將無線接收器在管道前后方來回多次測試,綜合考慮偏差值,以控制鉆孔的偏差;③如遇信號干擾嚴重,無線探棒無法正常工作時,可以采用有線探棒進行輔助糾偏。
(3)鉆進施工中,如遇不可鉆異(硬)物,需慎重對待,并采取以下處理措施:①鉆進中確認遇異物立即停止鉆進,不準抱著鉆鉆看的態(tài)度蠻鉆,及時向有關方匯報;②首先校正鉆孔角度,排除上仰超限的可能性;③確定異物空間位置,調(diào)查異物類型與來源,探尋可繼續(xù)鉆進的鉆進工藝變更方案;④為保證管幕打設質(zhì)量,嚴格崗位責任制和逐級匯報制度,科學施工,杜絕蠻干。
高麗營隧道2#豎井施工完成13根81m長Φ299×12mm的管幕,單根管幕打設有效長度誤差均≤100mm,管幕打設偏斜誤差≤100mm,滿足設計要求,為后續(xù)暗洞開挖提供了有力的安全保證。實踐表明,“無線導向、前拉后頂擠擴孔拉管”超長管幕施工法成功克服了螺旋出土頂進法施工超前管幕時產(chǎn)生旋轉力量將管幕鋼管帶偏的難題,同時也具有很好的地層變形控制能力,非常適合車站等一些特大斷面隧道、重要下穿工程或超淺覆蓋、對地面沉降要求較高而水文地質(zhì)情況特別復雜的地下空間的超前支護。
經(jīng)實踐,該施工技術優(yōu)缺點有:(1)能夠較好的控制超前管幕的頂進方向,確保超前管幕鎖扣連接質(zhì)量及成型效果;(2)采用前拉后頂方法,解決了回拉過程中因單端動力負荷過大而易引起抱鉆的風險;(3)無線導向儀能夠?qū)崟r進行糾偏,糾偏效果比較直觀,易于操作;(4)地面沉降量相比較螺旋出土頂進法施工較大;(5)干擾源較多時,無線導向儀器易無法正確導向;(6)該方法工序較多,施工周期較長,成本投入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