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丁雨晴 本報記者 彭澤鋒
2018年全國電影票房突破600億,最終以609億的成績創(chuàng)下新高。在不少外媒眼中,中國電影票房的穩(wěn)定高增長數字將讓中國在2019年進一步成為國際電影巨頭眼中的香饃饃。但也有媒體分析稱,觀眾不斷變化的喜好、變換的輿論焦點以及逐漸放緩的銀幕擴張,或許都正預示著2019年的中國市場將有著新的格局和趨勢。
中國電影更具感召力
“在2018年的大部分時間內,華語影片都處于迅猛上升的趨勢,而好萊塢在中國電影市場中的地位正變得略顯岌岌可危?!睋绹毒C藝》雜志1月2日報道,2018年中國共生產故事影片902部,在609億的票房中,國產影片票房達到378.97億元,市場占比62.15%,其中票房前4名均為國產影片,而該比例在2017年僅為54%??梢哉f,2018年的國產影片得到了觀眾和市場的認可,在外媒看來,這樣成績源自題材上的突破和對實力派演員的重視。
在2018年的票房排行榜中,《我不是藥神》這部反映現實題材的電影排在《紅海行動》(下圖)和《唐人街探案2》后名列第三,在現實題材開拓上取得不小突破。“就中國電影正在迅速改善的創(chuàng)意產品來說,《我不是藥神》是一個良好例證?!痹诿绹逗萌R塢報道者》看來,一部講述社會現實問題的電影能引發(fā)大量觀眾的共鳴,這本身就說明中國電影已更具感召力?!霸谥袊娪笆袌鑫?.53億美元的影片《我不是藥神》也證明中國觀眾急需極具現實意義的影片?!?/p>
在經歷2017年各種“小鮮肉霸屏”后,2018年的中國院線一個新趨勢便是演技派明星再度受到觀眾的肯定。在美國《截止日》看來,由郭富城和周潤發(fā)兩大影帝聯袂出演的《無雙》以黑馬姿態(tài)跑贏國慶檔便是最好的例證。同時,《我不是藥神》中的徐崢(上圖)、《西虹市首富》中的沈騰等“非偶像演員”都憑借在電影中的演技獲得觀眾和電影獎的青睞。放棄炒作“鮮肉IP”、重新擁抱實力派演員、進一步提升電影的品質等因素將決定著華語電影能否持續(xù)發(fā)熱。
好萊塢電影遇冷
在制作水平和敘事質量穩(wěn)定增長的推動下,中國國產影片從未像在2018年那樣吸引觀眾。相比之下,盡管2018年已成為美國電影在北美市場的“旗幟年”,但好萊塢影片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并不如意。據咨詢公司亞提森·格維在去年12月底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在中國放映的美國影片的票房收入同比減少16.5%。美國《商業(yè)內幕》網站表示,“雖然有9部好萊塢大片在華表現出色,但毫無疑問,想在中國混飯吃在2019年將變得更加不易?!?/p>
2018年盡管美國影片《神奇女俠》和《黑豹》在中國獲得可觀票房,分別為9000萬美元和1.05億美元,但它們并未像在美國那樣取得現象級的突破——分別吸金4.13億美元和7億美元。與之類似的是,《摘金奇緣》在中國被視為一道純粹的美國“甜點”,與北美市場1.74億美元的票房相比,其中國票房僅為區(qū)區(qū)160萬美元。
如何才能“奪回”中國市場?好萊塢聯合中國打造更多的合拍片或許是最佳途徑。聯合拍片的難點在于如何能打造出能將兩國文化有機結合起來的故事。去年這方面代表作是李冰冰和杰森·斯坦森合作演出的《巨齒鯊》,分別在北美和中國吸金1.45億美元和1.53億美元。
觀眾喜好更加多元
在《好萊塢報道者》看來,中國觀眾對美國影片向多樣化轉變表現出的這種冷淡但可預期的反應,并不能說明“中央王國”市場對多樣化無動于衷。2018年印度和日本電影對華出口呈現出激增態(tài)勢,且在中國電影市場取得在美國難以想象的總票房。
2018年,中國國內約放映15部日本影片,遠高于2017年的9部。其中,是枝裕和執(zhí)導的藝術片《小偷家族》甚至在中國獲得1410萬美元的票房,相比之下,該片在北美獲得的79.5萬美元票房收入顯得寒酸至極。另外幾部日本動畫片,例如《哆啦A夢:大雄的金銀島》、重新拍攝的《龍貓》也都有不俗表現。印度影片方面,去年在中國上映的印度影片多達10部,包括收獲頗豐的阿米爾·汗影片《神秘巨星》(1.18億美元)和《小蘿莉的猴神大叔》(4500萬美元)等?!逗萌R塢報道者》表示,“沒有任何其他國家的觀眾像中國觀眾這樣對文化上迥異于本國的電影如此感興趣。而這樣的趨勢也將在2019年得到延續(xù)?!?/p>
過去10年來,全國各地的院線網絡迅猛擴張是中國票房收入爆炸式增長的主要引擎。隨著2018年中國新增銀幕數量的放緩,電影業(yè)者也將迎來轉變?!毒C藝》表示,這意味著電影制片方將無法再指望“蛋糕”大幅增長,而是需要用更有創(chuàng)意的營銷策劃來吸引觀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