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靜,年寶鵬,李 壯
(河南天海電器有限公司,河南 鶴壁 458030)
隨著電子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連接器在微電子、汽車行業(yè)以及醫(yī)療行業(yè)的應用越來越引人注目。電路密度越來越高,其元件越來越小,“微型化”是連接器發(fā)展的趨勢之一。在為體積小、質量輕的產品設計模具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很多問題。
本文選擇一款連接器-小卡子作為案例,通過分析產品的特征,結合生產經驗,提出一個較優(yōu)的注射模具設計方案。
圖1為連接器-小卡子形狀示意圖,產品尺寸為10.3mm×6.4mm×4.0mm,材料為PBT-GF15,單件質量0.18 g。模具生產時要求產品不能四處飛濺。此塑件為裝配件,對尺寸要求較高,同時塑件表面要求光潔,無毛刺、縮坑、變形等現象。
圖1 連接器-小卡子示意圖
產品小且輕,生產時容易四處飛濺,產品有可能濺到導套等模具結構里,合模時導致模具損壞;還有可能濺到注塑機的小角落里,造成安全隱患。下面分析造成產品飛濺的原因及解決的辦法。
產品飛濺原因分析:為了提高生產效率,我們一般用潛伏式澆口,如圖2所示。如果澆口設置在動模,頂出的時候,料把受到頂出力F1和產品的拉力F2,產生合力F3,進而料把發(fā)生變形。在料把和澆口分離的瞬間,產品和料把幾乎同時脫離模具型腔,使料把變形的F3得到釋放,料把彈性恢復,F3可以分解為F4和F5,如圖2c所示。F4通過澆口作用到產品上,再結合頂出力F6,形成合力F7,產品就發(fā)生了斜向運動,而我們一般一套模具生產多腔產品,就會有產品四處飛濺的現象。
找到了產品飛濺的原因,也就找到了解決產品飛濺的方案:①如圖3所示,澆口還在動模,在動模上做2個比較高的型芯A,作為產品在脫模時候的導向,防止脫模瞬間四處飛濺,缺點是型芯A很小,長寬只有1.5mm×1.2mm;②將澆口設置在定模,開模的瞬間澆口和產品分離,也就沒有了產品飛濺的根源,缺點是開模的時候產品可能會留在定模,使模具無法正常生產。
圖3 產品飛濺解決方案
產品的前端呈鋸齒狀,如果布置特別小的頂桿,頂桿很容易斷,且頂桿過孔不易加工,考慮實際情況,一般要求扁頂桿寬度不小于0.7mm,圓頂桿直徑不小于1.0mm,這樣,這個產品鋸齒狀的前端就無法加頂桿,頂出的時候會造成頂出不平衡,發(fā)生產品被頂偏旋轉,無法被完全頂出的情況,如圖4所示。
圖4 頂桿頂偏
如果采用產品飛濺解決方案①,可以利用高型芯A給產品頂出過程以導向,防止產品被頂偏,但是產品鋸齒處的包裹力比較大,且鋸齒狀四周都被包裹在型腔里,產品會被強行拉出模具型腔,而產品鋸齒處比較薄弱,容易被拉傷變形;要防止產品被頂偏拉傷,就要使鋸齒狀結構在定模成型,這樣開模時產品又有可能留在定模。
如果采用產品飛濺解決方案②,且使鋸齒狀結構在定模成型,這進一步加強了產品留在定模的可能,而解決產品留在定模,只有在定模加脫模斜度及加定模彈頂結構。為了保證產品的品質,決定選用澆口在定模且在定模加彈頂的結構。
綜上分析,總結如表1所示。
1)澆口及成型鋸齒的型芯在定模,如圖5所示。在型芯上成型鋸齒的地方要加脫模斜度;因為產品能做澆口的面比較低,而又要提高生產效率,所以澆口做成扁型潛伏式澆口。
表1 問題原因分析及解決方案
圖5 脫模斜度結構示意
2)定模彈頂結構如圖6所示。合模狀態(tài)的時候被彈頂的芯被動模壓回,彈簧被壓縮,產品成型。開模瞬間,被彈頂的芯受彈簧的彈力向前運動,進而將產品頂到動模,并且澆口料把和產品分離。動模沒有了澆口,產品被頂桿頂出的時候不會四處飛濺;動模沒有了成型鋸齒狀的型芯,產品被頂桿頂出的時候也比較平衡了,被順利頂出動模型腔。
圖6 定模彈頂結構示意圖
經過生產驗證,該模具結構合理可靠,在生產中沒有出現產品四處飛濺、頂出不平衡而引起頂偏旋轉的現象,批量生產時,生產狀況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