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長清,趙俊峰
(沈丘縣農業(yè)科學研究所,河南 沈丘 466300)
在小麥生產過程中,冬前麥苗發(fā)黃的問題較為常見,一些麥苗長勢弱、心葉小、根系差、葉片發(fā)黃、生長緩慢,對小麥后期生長和高產形成造成了不良影響。分析了冬前麥苗發(fā)黃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為小麥后期豐收奠定基礎。
播種時墑情不足,播種過深,部分麥苗被壓在大的土塊下面,無法正常直立,造成麥苗瘦弱,葉片細長且黃,不分蘗或少分蘗。
防治措施:麥田及時進行澆水灌溉,澆透,灌溉前追施尿素150.0~187.5 kg/hm2。
上茬玉米田使用苗后除草劑莠去津導致的殘留藥害,會造成麥苗根系生長不良、根短、無次生根或次生根稀少、出苗緩慢、矮小、心葉僵硬、葉片短窄、葉色不均勻褪綠、葉尖干枯,田間呈片狀或順壟方向發(fā)生。秋季噴施除草劑過晚,或施藥后遇到低溫天氣,會造成小麥葉片皺縮、扭曲、卡在心葉周圍無法伸展,嚴重田塊葉片干枯,全田似火燒癥狀。
采用0.01%蕓苔素內酯300 g/hm2或萘酐300 g/hm2,加氨基酸葉面肥或天豐素750 g/hm2,對水450 kg/hm2,進行葉面、莖基噴霧,嚴重田塊7 d后再噴霧1次。
玉米秸稈還田后,由于秸稈腐熟需要消耗一定量的氮素,底施氮偏少時易與麥苗爭氮,使麥苗出現發(fā)黃的現象。
防治措施:苗期缺氮應在麥苗三葉期及時追施分蘗肥,施尿素120~150 kg/hm2;缺磷則追過磷酸鈣375 kg/hm2;缺鉀時追施氯化鉀120~150 kg/hm2,或采用磷酸二氫鉀2.25 kg/hm2,對水450 kg/hm2,葉面噴灑。
麥播時期,為搶時播種,麥田犁地時太濕,土壤板結,加之耙地不細,造成土壤懸空不實,小麥根系下扎不好,形成縮心,葉黃,苗瘦,麥苗生長緩慢。
防治措施:及時鎮(zhèn)壓,粉碎大的土塊,或澆水中耕,踏實土壤,補施肥料,促使黃苗轉綠壯長。
麥蜘蛛在春秋兩季危害麥苗,成蟲、若蟲吸食葉片汁液,被害葉片先呈針刺白斑,后變黃,輕則影響小麥生長,造成植株矮小、發(fā)育不良、穗小粒輕,重則葉片呈灰白色,整株干枯,抗災能力降低。黃淮海麥區(qū)以麥圓蜘蛛為主,1 a發(fā)生2~3代,多在9:00以前和16:00以后活動。
防治措施:噴灑15%噠螨靈乳油600 mL/hm2,對水450 kg/hm2噴霧。秋季由于麥苗小,葉片幼嫩,成螨比例大,食量大,受害癥狀相對明顯,防治工作不容忽視,特別是田邊,墳邊雜草叢生地是施藥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