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德良 肖建強 何永梅 徐克蘭 蔡 勤
冷害是指尚未達到冰點的低溫,導致蔬菜出現(xiàn)葉片發(fā)紫、上卷、白干,花芽分化不良,花打頂,果實轉色慢等現(xiàn)象,是冬春季大棚蔬菜生產中經常發(fā)生的現(xiàn)象,雖然造成的損失沒有凍害嚴重,但也需要引起菜農注意。
①葉片發(fā)紫。多集中在大棚的風口下或入口處,是由于缺磷所致。缺磷原因:一是溫度低,磷元素在吸收運輸時,受地溫影響較大,當溫度在21~28℃時吸收利用率高,在16~17℃時利用率60%左右,地溫低于12℃時,磷元素在植株體內吸收、轉運受影響較大,大棚內溫度偏低地方的植株會首先表現(xiàn)出缺磷癥狀。二是磷元素在土壤中易被固定,植株吸收受阻,同樣會表現(xiàn)出缺磷。
②葉片皺縮上卷。主要在春季乍暖還寒時的大棚蔬菜上發(fā)生,上部葉片皺縮,往上卷葉,在黃瓜、甜瓜等瓜類蔬菜上表現(xiàn)特別明顯,在茄子、辣椒、番茄等茄果類蔬菜上癥狀不太明顯,但會伴隨出現(xiàn)葉片發(fā)紫、小葉、生長緩慢等癥狀。
③葉片白干。大棚內濕度大,夜間植株上露水重,清晨葉片邊緣仍會有明顯露珠,當大棚內白天溫度高、夜間溫度低,加上放風后有冷風侵襲,反復幾天后,就會出現(xiàn)葉片白干。這種冷害癥狀一般不能恢復,應早期預防。
此外,蔬菜遭遇冷害,有的會表現(xiàn)葉片下垂,葉片邊緣起皺紋。長時間低溫冷害,易導致葉片生長緩慢、黃化,或主脈間葉肉出現(xiàn)褪綠變黃或凸起癥狀。黃瓜、辣椒等蔬菜在大棚濕度大而通風較少時,葉背可能會出現(xiàn)水漬狀,植株長勢好時水漬狀可在太陽升起后消失,植株衰弱時易造成細胞死亡,葉片枯死。
要讓蔬菜果實發(fā)育良好,促進花芽分化非常重要,而對花芽分化影響較大的因素之一是溫度,如喜溫作物番茄、茄子等,花芽分化時溫度要求白天在24~25℃、夜間在15~20℃,喜高溫作物如瓜類蔬菜等要求白天在27~28℃、夜間在15~20℃。若大棚溫度過低,較長時間白天溫度低于17℃、夜間低于10℃,蔬菜花芽分化就會受到嚴重影響,僵果、裂果、彎瓜、細腰瓜等畸形果率就會大大增加。
大棚黃瓜遇冷害,易出現(xiàn)花打頂現(xiàn)象,即植株的生長點聚集大量雌花或小瓜,植株停止生長。
大棚內溫度低,地溫也低,根系功能不足,各種營養(yǎng)元素吸收量減少,吸收速度也會降低。白天植株進行光合作用時,若沒有充足的營養(yǎng)供應,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的量就會不足。當夜間溫度降低,有機物往植株各器官的運輸也會受阻,果實得不到充足的營養(yǎng),就會出現(xiàn)膨果慢的情況。同時,果實轉色需要一定的積溫,積溫不足,轉色自然變慢。
①提早設置套棚。棚膜導熱率低,保溫效果好,多覆蓋一層膜,就可以使棚內溫度提高2~4℃,在遇到寒流時可采取多覆蓋一層膜的方法保溫。套棚設置簡單,大棚內可在吊蔓鋼絲上進行設置,晚間覆蓋,白天揭開。
②大棚兩側和棚門蓋草簾等保溫。寒流到來時,最先受到冷害的一定是大棚兩側和棚門兩端。棚膜透光性強,夜間有很多熱量以紅外線的方式散失,在大棚兩側及棚門的棚膜上覆蓋草簾或無紡布等,有些采用黑色膜等進行保溫遮擋,可以大大提升其保溫能力,減輕冷害發(fā)生。
③增光提溫。大棚保溫設施的作用是減少熱量散失,而光照則是大棚內溫度升高的主要途徑。特別是在南方,冬春季一般光照少,尤其應該注意增光問題。如選用透光率高的無滴膜(一般透光率能達到90%左右,同樣厚度的普通膜透光率低5%~15%),定時清掃除塵,減少棚膜結露,可以提高薄膜透光率。無滴膜具有一定的防塵功能,但在使用一段時間后,膜面上不可避免地附著一些塵土等,影響透光效果,可以通過設置除塵布條來提高透光率。
④增溫塊提溫。蔬菜發(fā)生冷害,多是寒流影響,而寒流到來時間短,只要做好寒流到來1~2天內的保護即可。綜合考慮成本等因素,適合大棚升溫的方法是點燃增溫塊,增溫塊主要由鋸末、助燃劑等加工而成,點燃后無煙,不會對蔬菜正常生長造成影響,安全高效。一般來說,每畝大棚使用6~8塊,即可在短時間內提高棚溫4~5℃,可有效減輕冷害發(fā)生。寒流較強時,在0~4時連續(xù)點燃2次,即可保證蔬菜安全不受凍。
增溫塊使用簡單方便,用火柴或打火機一點就著,將其放到2塊立起的磚之間(使增溫塊上下空氣相通,便于燃燒),離地高度不低于15厘米,增溫塊疊加后燃燒時間更長,而且沒有煙產生,使用方便又安全,是應對寒流的不錯選擇。
遇到較強寒流需要使用增溫塊連續(xù)增溫時,要注意大棚適當通風,以補充空氣中的氧氣,排出部分二氧化碳,避免出現(xiàn)氣害。若棚內溫度較低(5℃以下),不要一下使用較多的增溫塊快速增溫,而要注意緩慢增溫,使蔬菜逐步適應,以減輕對葉片的損傷。蔬菜開花期盡量不要使用。增溫塊在適當提高夜溫的基礎上,還可以大大提高棚內二氧化碳濃度,增加次日的光合速率,提高蔬菜產量。
降低棚內濕度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減少水分蒸發(fā),通過種植行蓋膜、操作行鋪草、合理整枝摘葉、膜下滴灌,改進噴霧設施等措施,可以大大減少水分蒸發(fā),為降低棚內濕度打好基礎。二是排出棚內濕氣,降低濕度。冬季降雨少,外界空氣干燥,合理通風,讓棚內外空氣交換,對降低棚內濕度效果明顯。冬季在確保對棚溫影響不大的前提下,要盡量增加通風量,可以通過分次通風、通小風等手段,延長通風時間,增加空氣交換。
可從以下3個方面著手:一是加強灰霉病、黑斑病、白斑病等葉部病害的預防。二是在寒流到來前,提前噴灑葉面肥,如含氨基酸水溶性肥料500倍液、含腐植酸葉面肥1000倍液等。鈣是細胞膜的重要組成成分,補充鈣肥可以提高細胞膜穩(wěn)定性,減輕細胞受害后細胞液的滲出,因此鈣肥是好的防凍劑之一。海藻酸、腐植酸、氨基酸等成分,能夠提高細胞活性,增加養(yǎng)分積累,提高抗寒能力。在寒流來臨之前,噴施27%高脂膜乳油80~100倍液,或甲殼素1000倍液等,可提高植株抵抗低溫的能力。三是若不慎發(fā)生凍害,及時補噴1.8%復硝酚鈉水劑(愛多收),也能起到緩解凍害的作用,但這只是補救措施,避免霜凍的關鍵仍在于預防。葉面噴施1.8%復硝酚鈉水劑,苗期用5000倍液噴霧,開花期用2500倍液噴霧。
隨著氣溫降低,光照時間縮短,大棚通風時間大幅度減少,造成棚內濕度迅速升高。而此時是一年中灰霉病、霜霉病、菌核病等病害發(fā)生的高峰期,因此要注意提前預防。
①空氣消毒?;颐共?、霜霉病、菌核病等病害,絕大多數(shù)都是通過空氣進行傳播??墒褂每諝庀酒?,在病害高發(fā)期,每隔2~3天處理大棚1次,每畝使用30片;晴天病害較少時,可每周熏棚1次。使用時,可在棚內立柱上懸掛1個礦泉水瓶,倒入50℃的溫水,加入4~6片空氣消毒片,操作人員迅速離開大棚,次日正常通風即可。
②及早預防。病蟲害按照發(fā)生條件不同,一般可以分為兩類。霜霉病、灰霉病、蔓枯病等在高濕條件下易發(fā)生的病害,多在大棚內濕度最大、持續(xù)時間最長的地方發(fā)生,進棚觀察植株上下部葉片情況,可對著太陽查看。若發(fā)生病害,多在葉片上有初期癥狀,如霜霉病、細菌性角斑病的水浸狀小點;白粉病、病毒病以及粉虱、薊馬等病蟲害,多在濕度變化較大或干燥的地方發(fā)生,可通過觀察植株上下部葉片、花等判斷。
一是寒潮過后遇晴天,大棚內提溫不能過快、過急,要緩慢進行,放風時放風口要從小到大慢慢打開,不宜一下開得過大,以防葉片失水萎蔫。二是注意肥水管理,冷害過后遇3~4個晴天,才可進行追肥澆水工作,可用甲殼素類、氨基酸類、海藻酸類、腐植酸類養(yǎng)根產品,配合高氮型水溶肥,促進根系再生。葉面追肥用甲殼素1000倍液、含腐植酸大量元素水溶肥500倍液、白糖100倍液等配合蕓苔素內酯,可促進植株盡快恢復生長。三是長時間冷害后,天氣放晴,管理上要注意適度遮陰,待植株適應后再全部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