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豫軍 張彬
(1,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qū)向陽街道辦事處獸醫(yī)站 714000; 2.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qū)解放街道辦事處 714000)
痛風是由于雞體內蛋白質代謝發(fā)生障礙,或者日糧中蛋白含量過高,導致代謝產生的尿酸鹽過多,沉積在內臟器官、關節(jié)等處,是全身癥狀的營養(yǎng)代謝病[1]。本病臨床非常常見,無論是肉雞、蛋雞、種雞還是肉雜雞都能發(fā)生,危害較大。為了能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本病,下面就其常見病因及防治和大家作一下交流。
雞屬于鳥類,和哺乳類動物不同,其體內缺乏精氨酸酶,蛋白質中的氨基酸經脫氨基作用形成的氨無法被合成尿素排出體外,而是先合成嘌呤、次黃嘌呤、黃嘌呤,最終形成尿酸隨腎臟排出體外。尿酸顯酸性,容易和血液中的鈣離子結合形成尿酸鈣,正常情況下,尿酸鈣能被腎臟排出體外,但當在各種因素的作用下導致尿酸鹽含量升高時便會超過腎臟的排泄能力,使部分尿酸鹽在體內沉積,最終形成痛風。尿酸鹽可沉積在腎小管、輸尿管上皮,使管道變細,加重腎臟負擔,嚴重的可形成結晶尿或管型尿,影響雞的生產性能。
本病的發(fā)病原因主要和飼料、疾病、藥物、管理等因素有很大關系。
飼料中蛋白質含量過高,超出腎臟的排泄能力,血液中尿酸鹽含量便會升高,進而引發(fā)本病[2]。富含核蛋白和嘌呤堿的飼料最容易導致本病,如豆粕、魚粉、肉粉、動物內臟、菌體蛋白、萵苣、甘藍等,這些原料如果在日糧中的占比過大,會導致蛋白質代謝出現障礙。另外,飼料中缺乏VA和VD時,或鈣含量超標時本病的發(fā)生率也會明顯上升。
對腎臟有損害作用的疾病,如腎性傳染性支氣管炎、禽流感、傳染性法氏囊病、馬立克病毒感染等,這些病原對腎細胞有親嗜性,一旦感染,腎組織會遭受病原的攻擊,導致腎臟出現損傷,而尿酸鹽產生后基本是靠腎臟排泄,一旦腎臟受損超出其代償能力,會造成尿酸鹽中毒,從而發(fā)生痛風。
“是藥三分毒”,藥物進入機體后最終也是靠腎臟排泄出去。臨床濫用藥物,隨意加大用量,隨意延長用藥時間,不進行科學配伍等都會給腎臟帶來巨大的傷害,從而引發(fā)本病。所有的化學藥物多少都會對腎臟產生一定的毒副作用,但毒性最大的是磺胺類藥物、氨基糖苷類藥物和第一、二代頭孢類藥物,臨床使用時一定要注意。
雞群長時間處在應激環(huán)境中,本病的發(fā)生率就會增高。飼喂不規(guī)律,長期饑餓導致單次采食量過大會引發(fā)暫時性的痛風。夏季斷水斷電時間過長,機體水分缺乏會使尿酸鹽血濃度上升。霉變飼料未進行脫毒處理而再次飼喂,霉菌毒素對肝腎造成傷害后引發(fā)本病。自配料時,由于混料時間過短,使豆粕在飼料中分布不均勻,或預混料混合不均勻而誘發(fā)本病。免疫疫苗時,如果動作過大會導致雞群受到強烈的應激,也會促使本病發(fā)生。
根據尿酸鹽在雞體內的沉積部位不同,本病臨床分為內臟型和關節(jié)型兩種,偶爾也會出現兩者混合型。內臟型痛風臨床表現為病雞精神不振,采食量下降,全身貧血,可視黏膜、雞冠、肉髯等部位蒼白,羽毛無光澤,糞便呈白色稀糊狀。產蛋雞產蛋率下降,蛋殼質量變差,破蛋率上升。關節(jié)型表現關節(jié)腫脹,病雞跛行,喜臥,采食和飲水均受到影響,機體逐漸消瘦,后期關節(jié)和腳趾嚴重變形,站立困難。
對病雞進行剖檢主見腎臟腫大,表面紅白相間,如花斑樣,腎包膜下和輸尿管中明顯充滿如豆腐渣樣的白色尿酸鹽[3]。肝臟、脾臟、腸系膜、氣囊、心包、肺表面有白色尿酸鹽沉積,結直腸處儲存有含大量白色尿酸鹽的糞便。關節(jié)型痛風主要可見關節(jié)囊中充滿白色半液體狀的尿酸鹽,部分雞關節(jié)面和關節(jié)組織發(fā)生潰爛和壞死。
預防本病必須科學配制日糧,針對不同雞品種和生長階段使用相對應的飼料。有條件的雞場可使用成品全價料,雖然價格稍高,但使用方便,日糧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脂類、纖維、維生素、礦物元素等配比合理,省心省力。采用自配料的雞場一定要確保豆粕和預混料混合均勻,發(fā)霉變質的飼料禁止飼喂。每日觀察糞便,發(fā)現白色尿酸鹽糞明顯增加時,一定要尋找病因,及時解決。平時做好疾病的防疫,特別是傳染性支氣管炎、法氏囊病、流感等疾病的防控,在疾病流行的季節(jié)做好雞舍消毒工作。科學使用藥物,不隨意加大劑量和延長療程,最好在執(zhí)業(yè)獸醫(yī)師的指導下用藥,避免出現配伍禁忌。使用磺胺類藥物時可在飼料中加入0.5%的小蘇打,從而堿化尿液,減少結晶尿的產生。氨基糖苷類藥或第一、二代頭孢類藥物使用時,一定要配合保肝通腎的中藥,如五苓散、女貞子提取液等,防止肝臟和腎臟受到過多傷害。雞場要加強管理,為雞群提供一個良好的飼養(yǎng)環(huán)境,免疫疫苗或注射藥物時動作一定要溫柔,減少雞群應激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