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 軍
(甘肅省臨夏州康樂縣農(nóng)村農(nóng)業(yè)局,731500)
豬副傷寒是由豬霍亂桿菌和豬沙門氏菌引發(fā)的一種仔豬急性傳染病。見于20 天至4月齡的小豬。四季均有發(fā)病。飼養(yǎng)管理不好、陰雨潮濕寒冷、運輸?shù)染纱龠M本病的發(fā)生與傳播。病菌多通過飼料和飲水經(jīng)消化道感染。潛伏期2~30天。作者就多年基層工作經(jīng)驗,對該病的中醫(yī)治療法做一介紹,供大家參考。
急性者,體溫高達42℃左右,厭食,喜鉆墊草。先便秘,后下痢,糞呈灰黑色、惡臭,有時帶血。耳朵、腹部及股內(nèi)側(cè)皮膚呈鮮紅色,后為紫色。病豬多數(shù)死亡。
亞急性與慢性者,發(fā)熱較輕,體溫41℃左右,不吃,喜飲。排惡臭稀糞,混有血液與偽膜。逐漸消瘦,不死者,生長不良。
急性者,胃腸粘膜充血、出血、腫脹,腎皮質(zhì)、心內(nèi)外膜、胸膜等處有出血點。脾腫大,肝有灰白色結(jié)節(jié)。
慢性者,大腸粘膜增厚,有較大的壞死區(qū),上面附有麩皮樣的偽膜,其下有凹陷的潰瘍面。淋巴結(jié)、肺發(fā)生干酪樣壞死。
診斷時注意與豬瘟.豬丹毒、豬肺疫的鑒別。
3.1 白頭翁6g,龍膽草3g,黃連1g,秦皮5g,苦參3g,白芍3g,甘草1.5g。研為細末。和入米湯中灌服,連服3日。
3.2 大蒜3~5 頭,蒲公英6~9g、白頭翁6~9g,煎湯。拌米湯中喂灌服。如糞便中帶血,可加大薊、小薊鮮品150~250g,干品15~20g。
3.3 蔥白(連根)5~10 根,生姜15g,大黃炭10g。煎湯。拌入料中喂服,每日1 次,連用2~3 劑。
3.4 大蒜30g,紅糖30g。將蒜煨熟搗爛,加入糖、水后混勻,灌服。
3.5 白頭翁30g,黃柏15g,秦皮18g,滑石(包)25g,明礬25g,甘草12g。研為細末。用醋適量加熱沖調(diào),灌服,此為10 頭小豬用量。
3.6 柴胡3000g、 虎杖1000g、 防風(fēng)500g、 蘇葉500g、薄荷500g,將上藥切成薄片或磨成粗粉,水浸2 小時,加水適量,蒸餾,收集餾液600ml。再蒸餾,收集餾液3000ml。加25.5g 氯化鈉、15ml 吐溫-80,攪拌至溶解,用10%火堿液調(diào)pH 至6~7,精濾,封裝,流通蒸汽滅菌30 分鐘。小豬2~3ml,肌肉或皮下注射,每日2 次,連用2日。
3.7 鵝不食草9g,皂莢、細辛各6g,鬧羊花3g,為細末,每用少許吹鼻。
3.8 黃連、黃芩、黃柏、梔子、朱砂煎湯去渣,豬心血調(diào),灌服。
3.9 酒黃連9g、 酒黃柏3g、 生甘草9g、 酒大黃15g、梔子9g、知母15g,防風(fēng)、澤瀉、茵陳、各9g,共研為末,混飼服;亦可煎湯,任豬自飲或灌服。
3.10 野菊花1000g、 金銀花1000g、 一枝黃花1000g,切細,加適量水浸泡后,用蒸餾法收集蒸餾液1500ml,精濾,灌封,滅菌。每ml 注射液相當(dāng)生藥2g。豬每次用15~25ml,肌肉注射,每日2 次。
3.11 樟樹根1500g、石菖蒲根(或山蒼子)250g,洗凈切碎,加水1500ml 蒸餾,收1500ml 蒸餾液,過濾,分裝,滅菌。每只豬皮下注射10~20ml,每天2次。
3.12 鮮桉葉2000g 切細搗碎,加水2000ml,密閉熱浸1~2 小時,然后蒸餾,收集蒸餾液1000ml 過濾,灌封,流通蒸氣滅菌,備用。每1ml 相當(dāng)生藥2g。肌肉注射,豬次10~15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