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志敏
(彰武縣林草發(fā)展服務中心,遼寧 阜新 123200)
在全球生態(tài)危機的背景下,人們的生態(tài)觀念逐漸加強,退耕還林國策的實施,體現了我國生態(tài)觀念的進步與生態(tài)化的發(fā)展趨勢,通過楊樹新植幼林工程建設,有助于增加我國的總體綠化面積。雖然楊樹新植幼林種植面積的增加具有一定現實的意義,尤其是在北方地區(qū),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土地沙漠化的問題。但楊樹新植幼林種植面積以及種植密度的增加,也帶來了全新的問題。病蟲害問題一直困擾著楊樹新植幼林工程的發(fā)展,阻礙了幼林的健康生長,嚴重情況下甚至會造成大面積樹木死亡。在這樣的發(fā)展背景之下,如何減少病蟲害帶來的危害,加強防治效果,創(chuàng)新防治技術措施,以保障生物多樣性與生態(tài)功能,成為了全社會關注的話題。
楊樹灰斑病是楊樹人工幼林發(fā)生較為普遍的一種葉部病害,幼樹被害后,葉片枯萎、脫落,頂梢枯死,干部潰瘍,嚴重時可使幼樹死亡。
防治方法:(1)選用抗病品種,白城楊、銀中楊、雙陽快、小乘黑等品種抗病較強。(2)清理林地衛(wèi)生,消滅枯枝落葉浸染源。(3)于5月中旬~7月上旬噴施50%多菌靈4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2~3次。
青楊葉銹病又叫落葉松楊銹病,是楊樹銹病中分布最廣、寄主種類最多、造成損失最大的一種病害。已見報道的國家和地區(qū)近40個,遍布除南極洲以外的各大洲,幾乎有楊樹的地方都可見到它的危害。
防治方法:噴灑波爾多液、百菌清、50%多菌靈500倍液、80%代森鋅5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等,防治效果良好。
楊扇舟蛾屬于蟲害中的一種,以食葉為主。1~3月,會以蟲蛹的形式渡過嚴寒,5~8月是其活躍期。想要提升楊扇舟蛾蟲害的防治效果,需要加強對楊扇舟蛾生活習性的了解,在其越冬期間進行人工處理,將害蟲扼殺在搖籃中。若是在幼蟲期間沒有將其完全清除,當蟲蛹長為成蟲時,可利用化學防治技術和生物防治技術殺滅害蟲。幼蟲時,在林中投放一定數量的赤眼蜂,利用動物之間的食物鏈關系控制楊扇舟蛾數量。
舞毒蛾是鱗翅目毒蛾科害蟲,別名秋千毛蟲,由于產卵量大,極易發(fā)生大面積危害。全國各地均有分布,主要危害闊葉樹,食性較雜,一般用材林發(fā)生較重。形態(tài)特征:(1)成蟲:雌雄兩型現象十分明顯。雌蛾翅展78~93mm,體翅淡白褐色,前翅有4條鋸齒狀暗色橫線,中室端部橫脈上有“<”型黑斑。雄蛾較小,體翅暗褐色,前翅有4條濃褐色波狀橫線。(2)卵:球形,卵塊上覆蓋黃褐色絨毛。(3)幼蟲:頭部呈黃褐色,具有“八”字形黑色粗紋,體色多變,有黑色、灰色、黃色,具暗色縱條,體背有11對毛瘤,前5對為藍色,后6對為紅色。(4)蛹:深褐色,各節(jié)有紅褐色毛叢。
防治措施:在幼蟲危害期可噴灑20%氯氰菊脂乳劑800~1000倍液,或1.8%阿維菌素乳油800倍液。在成蟲期發(fā)生面積大林地郁閉度好的片林,可用苦參堿煙劑熏殺。
楊樹幼樹的營林常用方法主要分為:營造混交林、強化撫育、人工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加強檢疫6種。
營造混交林是指通過以種植多種樹種構成樹林,遵循生態(tài)和諧的理念,構建一個具備多樣化特點的完整生態(tài)圈,豐富樹木物種,達到生態(tài)系統(tǒng)平衡的目的。通過混交林的建造,彌補了楊樹單一樹種抗病蟲害能力低的問題,通過物種之間的食物鏈關系,實現控制病蟲害的效果。
維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平衡性是人類、動物、植物長久發(fā)展必然需要遵循的原則。每種生物的生存、繁殖、死亡,都會牽動相鄰食物鏈的生存繁衍。生物鏈環(huán)環(huán)相扣,意味著任何物種在自然界中都有屬于自己的天敵,病蟲害同樣如此?;旖涣值臓I造就是利用了生物鏈的特點,利用害蟲的天敵控制害蟲繁衍速度與數量,以保障楊樹新植幼林正常生長。
楊樹新植幼林撫育處理措施的加強,有助于避免幼林受到害蟲的侵蝕。因楊樹新植幼林樹齡較短,幼樹抗病能力低,因而病蟲害發(fā)生幾率較高,若是沒有及時采取有效的病蟲害防治措施,將會出現病情蔓延的情況,嚴重時甚至會出現樹木大面積死亡。因此,在楊樹新植幼林已經遭受病蟲害侵襲的情況下,治理難度會大大增加。為了減少楊樹新植幼林發(fā)病幾率,應在幼樹撫育期間制定明確的病蟲害防治措施,并嚴格按照計劃實施除草、修剪等工作,為楊樹新植幼樹的正常生長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條件。
在采用人工防治技術時,應重點考量防治人員的專業(yè)水平。在楊樹新植幼林的不同生長時期,應采用不同的防治措施,如幼苗期,可人工摘除蟲蛹,注意力度的控制,避免對新植幼樹樹葉或樹干造成損害,同時,這一時期幼樹還處于生長狀態(tài),樹木較為脆弱,因此,在病蟲害防止過程中,注意防止樹木被折斷。
在楊樹新植幼樹病蟲害防治中,需要把握好時間。讓幼樹生長到某一階段時,在幼林中適當投放常見害蟲的天敵,從而控制害蟲數量,減少病蟲害對楊樹新植幼林造成的不良危害。通過釋放害蟲天敵,使得楊樹新植幼樹中的害蟲數量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促進幼林健康生長。除此之外,當楊樹新植幼林長到一定樹齡時,可在林中投放一些啄木鳥,人工增加啄木鳥巢穴數量,促進啄木鳥在林中的繁殖,進而控制林中病蟲害。
噴灑藥物是化學防治技術的主要手段,也是應用最為廣泛的病蟲害防治方法。利用化學防治技術需要堅持及時發(fā)現、盡早治療的理念,平時多觀察楊樹新植幼林是否有發(fā)生病害的勢頭、害蟲數量是否增加等。在病蟲害發(fā)生初期噴灑化學藥劑,防治效果明顯,同時,楊樹新植幼林中的病蟲害種類較多,需要根據具體的病因、害蟲類型科學選取藥劑,合理配制溶液,通過藥物防治的方式,控制楊樹新植幼林病情,減少害蟲數量,如利用噴灑綠色威雷溶液、氧化樂果、氯氫菊脂等,將其按照一定比例稀釋配比,具有明顯的殺蟲效果。
要想從根源處防治病蟲害,需要加強檢疫工作,對苗木采取嚴格的檢疫措施。大部分苗木從外地運輸到新的環(huán)境中,其自身都會攜帶一些當地的病蟲害,這些病蟲害出現在一個全新的環(huán)境中,由于缺少天敵就會肆意繁育。若是沒有及時發(fā)現并控制,就會增加楊樹新植幼林病蟲害問題的嚴重性,而加強檢疫就會從根源處減少外來病蟲害的出現。
楊樹新植幼林的健康生長對于我國退耕還林工程的發(fā)展具有重要影響,而病蟲害防治技術方法較多,需要根據不同地域、病蟲害特點開展針對性的防治措施,以提升病蟲害防治效果,保障楊樹新植幼林中的樹木正常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