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玉丹
(遼寧省本溪市桓仁滿族自治縣人民醫(yī)院,遼寧 本溪 117200)
偏頭痛是神經(jīng)科常見的疾病,此病具備頑固性與周期性,隨著氣候變化與異味或者某些事物以及藥物都會引發(fā)偏頭疼的發(fā)作,如果長時間未能得到很好的治療,會給患者的生活以及工作帶來很大困擾,并且會給患者本人以及患者家屬增加不必要的生活負擔,目前,臨床上治療偏頭痛的藥物層出不窮,為分析臨床治療偏頭痛的有效性,本文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偏頭痛患者30例進行分析。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偏頭痛患者30例,根據(jù)患者相關資料,將30例患者分為A、B兩組:A組15例,男8例,女7例;年齡31~80歲,平均年齡(49.1±2.1)歲。B組15例,男7例,女8例;年齡33~78歲,平均年齡(42.1±1.9)歲。病程最長的患者為5.5年,病程最短的患者為1年,平均病程為(3.1±2.1)年。A、B兩組患者在性別和年齡以及病程等相關資料上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標準:排除對偏頭痛相關治療藥物有過敏史的患者;排除妊娠期患者;排除腦卒中成的頭痛癥狀;排除顱內(nèi)占位性病變成的頭痛癥狀;排除頸椎病造成的頭痛癥狀。
1.3 方法:A、B兩組均采用常規(guī)治療方法,A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氟桂利嗪膠囊治療,口服,用量為每天2次,每次10 mg;B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尼莫地平,口服,用量為每天3次,每次40 mg;A、B兩組全部患者連續(xù)治療30 d(1個療程),30 d后對兩組的治療效果以及不良反應進行分析。
1.4 療效標準:控制:患者的臨床癥狀全部消失;顯效:患者的頭痛程度有所好轉(zhuǎn),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有效:患者的頭痛程度得到改善,臨床癥狀得到控制;無效:患者的頭痛頭痛強度以及臨床癥狀無任何好轉(zhuǎn)。
1.5 統(tǒng)計學方法:全部數(shù)據(jù)都采用軟件SPSS 12.0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P<0.05)時,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A組控制患者為6例,顯效患者為5例,有效患者為3例,無效患者為1例,總有效率93.33%;B組控制患者為4例,顯效患者為5例,有效患者為4例,無效患者為2例,總有效率86.67%;A組治療的總有效率(93.33%)比B組治療的總有效率(86.67%)明顯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A組胃腸道反應1例,心血管反應0例,肝功能異常0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6.67%;B組胃腸道反應2例,心血管反應1例,肝功能異常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26.67%;A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6.67%)比B組(26.67%)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偏頭痛是神經(jīng)科常見的疾病,近幾年,此病處于年輕化趨勢,其發(fā)作常為患者偏側(cè),偏頭痛發(fā)作時,患者往往會有嘔吐癥狀,持續(xù)時間為4~72 h,情況嚴重時會給患者的工作以及生活帶來嚴重影響,此病具備頑固性與周期性,當遇到外界刺激時會使得病情加重,反之在環(huán)境較為安靜或者患者休息時則能夠緩解頭痛;目前。偏頭痛的發(fā)病原因和發(fā)病機制至今尚未明確,但有關資料指出,其可能與患者的遺傳以及精神方面有一定的關聯(lián);在治療偏頭痛的方法上,分別以中醫(yī)與西藥治療為主,尼莫地平最為鈣離子拮抗劑[1],其主要對于改善急性腦血管病恢復期的血液循環(huán),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后的腦血管痙攣,對腦血管痙攣引發(fā)的偏頭痛可以起到較佳治療效果[2];氟桂利嗪最為鈣通道阻滯劑,可以很好的預防并治療典型以及非典型的偏頭痛疾病[3];本研究通過設置A、B兩組,A組采用氟桂利嗪膠囊治療,B組采用尼莫地平進行治療,A、B兩組全部患者連續(xù)治療一個療程后,A組15例患者中,控制患者為6例,顯效患者為5例,有效患者為3例,無效患者為1例,總有效率93.33%;B組15例患者中,控制患者為4例,顯效患者為5例,有效患者為4例,無效患者為2例,總有效率86.67%;A組治療的總有效率(93.33%)比B組治療的總有效率(86.67%)明顯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A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67%,B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6.67%,兩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也有明顯差別,通過兩組的數(shù)據(jù)對比得知,氟桂利嗪與尼莫地平在治療偏頭痛時,雖然都有不錯的治療效果,但是氟桂利嗪的治療效果略高于尼莫地平,不僅如此,其不良反應也比尼莫地平發(fā)生概率低很多,由此可見,氟桂利嗪對于偏頭痛的治療更加安全有效,值得在臨床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