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賀州的一切將要在記憶中隱去,留在我心里的,定然是那一座座古戲臺。
賀州于明清之際就成為桂湘粵三?。▍^(qū))的商品集散地,中原文化、百越文化、湘楚文化等多種文化在這里交匯,造就了賀州眾多的人文景觀、名勝古跡。因此,這里的古戲臺既有鮮明的嶺南文化特點,也融合了中原文化特色。
賀州秀水狀元村古戲臺
流連于賀州大地間,舉目歷經(jīng)滄桑的諸多古戲臺,你會與古往今來的無數(shù)悲歡迎面相撞。戲臺又被稱為“舞庭”“舞榭”,磚砌木構(gòu)風格:平面方形,四角立柱,一米多高的臺基,柱上設(shè)有四向的額枋,形成“井”字框架。當?shù)搅恕按宕逵猩駨R,廟里有戲臺”的繁榮時期,已是明清時代了。這個時候的神廟戲臺,臺基固定在寺廟或者祠堂的天井中間。戲臺兩邊的廊房有樓,成為廂房。人們聚集在神廟和戲臺旁,焚香燒紙,祈求安康,唱念做打,余音繞梁。此時戲臺,成為一個地域熱鬧的中心,也成了一個地域的靈魂所在。
賀州秀水狀元村東南角的那座戲臺,以它不大的體量,在我的記憶里揮之不去。它有著無比寬闊的包容和深不可測的寧靜。這座在唐文宗寶歷丙午年修建的戲臺,經(jīng)宋、元、明、清數(shù)朝更迭,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歷史。戲臺古香古色,泛翠流金,飛檐挽天,檐壁上有寓意祥和福壽的古畫和古詩詞。戲臺的東面對著青龍山,北面對著毛公山,清澈的秀水河自戲臺前蜿蜒而過,河面白鷺翻飛,水底青草曼舞。古戲臺邊上有一個水潭,潭水清澈見底,常年不息。戲臺的對面山腳是仙娘廟,經(jīng)過仙娘廟南側(cè)的山門,一座小橋跨于河面,走過便登上了古戲臺。整個樓臺高約4米,長約36米,連后臺寬約6米,兩側(cè)各有“出將”“入相”的小門,方便演員們上臺演出、下臺換裝。這是廣西目前保存得比較完好的古戲臺之一,曾上演過《龍鳳呈祥》《孟麗君》等古裝劇,也上演過《劉三姐》《智取威虎山》,戲種不僅有廣西地方桂劇,也有湖南地方傳統(tǒng)劇等。
像這樣的戲臺,賀州還有很多。在秀水村村口,秀峰山下狀元樓正對面,就有一個亭閣式古戲臺。這個戲臺以八根木柱作為支架,屬單檐木石磚瓦結(jié)構(gòu),一條清澈的河流從戲臺邊潺潺流過。據(jù)說戲臺的四個臺柱下各埋有一個大水缸,水缸會起到一種共鳴的效果。如今逢年過節(jié),四方村民依然匯聚于此,欣賞當?shù)孛耖g業(yè)余劇團的精彩表演。
2008年,賀州秀水村被國家住建部和國家文物局授予“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稱號。這個歷史上僅有150來人的一個小村,就設(shè)有五座古戲臺。而距離它僅有十幾公里的福溪古瑤寨,最繁華的時候曾有24座戲臺。
位于賀州昭平縣東北部的黃姚古鎮(zhèn),發(fā)祥于宋朝年間。古鎮(zhèn)的入口處也有一座戲臺,位于姚江邊,東側(cè)是寶珠觀。戲臺始建于明朝嘉靖三年(1524年)。它屬單檐歇山木石磚瓦結(jié)構(gòu),整座戲臺平面呈“凸”字形,是一座八柱式,帶后臺、廂臺、邊欄的亭閣式戲臺。戲臺的匾額很有意思——“可以興”。匾額題字來自戲臺兩邊的楹聯(lián):“鑼鼓喧天管弦悅耳共慶清平樂,霓裳漫舞羽曲高歌齊呼可以興”。這樣的戲臺,仍有《鐵拐李度金童玉女》第4折中“可看俺八仙舞一回你看”的余韻;這樣的戲臺,也仍可以回味《追韓信》中跑竹馬的激昂樂章。
古老的戲臺木訥、深邃、古樸,如君子,遺世獨立,依一條河流、一縷清風,溫柔地退縮在河水邊。它敬天、敬地、敬水、敬人,也敬自我,在孤獨中與人世對話,將歲月里不能承受但又必須承受的愛和恨,都化作一潭清泉、二分流水,靜觀霜來露往,花開花落。戲臺上鶯鶯燕燕春春,恩恩愛愛恨恨,曲終人散,每個人都轉(zhuǎn)身走進自己的戲。
古戲臺,溫厚、詩意、孤獨,青磚黛瓦烙著時間的經(jīng)緯,縱橫交錯,有著君子的無言和無言處的千言萬語。古戲臺今猶在,何處再覓生、旦、凈、末、丑?何處可尋《唐明皇秋夜梧桐雨》中安祿山的“胡旋舞”與楊貴妃的“霓裳羽衣舞”?千百年來,戲臺演了多少出戲無從得知,河水流過,戲已唱罷,靜謐的戲臺這時候才顯出其本質(zhì)。
古戲臺的靈魂會在未來的某個時刻,來探望這里的一切。
今年五月,賀州文聯(lián)在富川瑤族自治縣美麗的虎頭村,別出心裁地舉辦了一場“到人民中去”的文藝晚會。當天晚上,虎頭村的瑤家慶典劇場內(nèi)燈火輝煌,燈光照亮整個村莊,時尚的舞臺,精彩的歌舞表演,吸引了村里的男女老少。他們或坐或站,看得入神。音樂從充滿現(xiàn)代氣息的舞臺飛出,飄過美麗的碧溪湖,輕輕落在湖對面那些古老的戲臺上。時間把心緒糅進了唱曲,新與舊,傳統(tǒng)與未來,相互交融。古戲臺,將一切眷戀還予生生不息的這片土地,慰藉人心,并賦予了傳統(tǒng)文化延續(xù)的強大生命力。
賀州古戲臺,在瀟賀古道煙雨浩蕩的千年風云中,守候一個知音,守候一個《拜月亭》開場的鑼鼓,守候有緣人踏著月光,涉過小溪,靜聽那古戲臺千年不變的承諾,繼續(xù)演繹古戲臺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