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乎
曾讀過一篇叫《高祖還鄉(xiāng)》的元曲文章,它借用熟悉漢高祖劉邦底細的鄉(xiāng)民口吻,從頭到尾把劉邦調(diào)侃了一遍:“你本是做亭長耽幾杯酒……曾在俺莊住,也曾與我喂牛且草,拽壩扶鋤頭……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喚作漢高祖。”
劉邦身為堂堂的漢朝開國皇帝,被這首元曲虐得體無完膚,哪有君臨四海的帝王之相。相比之下,他的競爭對手項羽就英武偉岸多了。(《資治通鑒》中是這么說的:“籍(項羽)長八尺余,力能扛鼎,才器過人。”項羽不僅是響當當?shù)拈L腿歐巴,還有一身的神力。更重要的是,人家爺爺是楚國的大將軍,親叔叔是反秦起義軍的帶頭大哥,徹徹底底的官N代。
來看一下項羽的人生履歷:24歲,項羽剛參加工作就做了叔父項梁起義軍的副將,起點極高;經(jīng)過兩年的艱苦磨練,項梁犧牲后,項羽在前線軍營里發(fā)動了一次兵變,從此掌握了數(shù)萬大軍的指揮權(quán);26歲,項羽以主將身份指揮了影響天下局勢的“巨鹿之戰(zhàn)”,并且在第二年成為威震天下的西楚霸王。
普通人還奔波在加班買房路上時,項羽已經(jīng)“醒掌天下權(quán),醉臥美人膝”了,簡直是人生贏家。英勇霸氣的項羽,成為后世無數(shù)人心中的偶像。
可是,像項羽這樣官N代、長得帥、才華高,并且年紀輕輕就功成名就的,世間能有幾人?大部分都是在社會底層掙扎的普通人,沒有世代做官的祖輩、沒有高起點的工作,甚至沒有巨大的力氣,面對項羽這樣的天之驕子,只能抬頭仰望。所以,普通人在歷經(jīng)世事艱難后,也只能在心中幻想一番項羽這樣的偶像,然后擺放在一邊,繼續(xù)自己的掙扎。反而人到中年,越來越體會到劉邦的難處。
劉邦開始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已經(jīng)48歲,以然人生過半,卻還在基層混,絲毫沒有創(chuàng)出偉大事業(yè)的預兆,但他的前半輩子也沒閑著。
那年,劉邦18歲了。他扛起背包、告別父母,千里跋涉來到魏國,想到信陵君門下做一名門客。都怪那時候通訊不發(fā)達,懵懵懂懂的劉邦來到魏國時,發(fā)現(xiàn)信陵君已經(jīng)去世好幾年了。這時,有個叫張耳的人對他說:“走吧,跟我去外黃(今屬河南商丘),管吃管住?!眲畹拿\就此逆轉(zhuǎn)。
在那個信息閉塞的年代,增長一段閱歷、多讀一本書、多認識一個朋友,就足以在人生的賽道上超過很多人。這個道理,現(xiàn)在同樣適用。
憑借著去魏國留學的經(jīng)歷,回到沛縣的劉邦被任命為一名基層官員——泗水亭長,主要工作和現(xiàn)在的村官沒什么區(qū)別。有陌生人來到屬地走親戚,他得去登記姓名;張家大媽丟了一口鍋,他得幫忙去找鍋;李家大爺被人偷了五毛錢,他還得負責抓賊。干過基層工作的人都知道,這些工作有多煩瑣。
劉邦就這么干下去,并利用工作關系結(jié)交了蕭何、曹參、樊噲、周勃等朋友。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過去,劉邦也很煩躁。他已經(jīng)不再年輕了,年輕時候做一名游俠、縱橫四海的理想,早已被藏在心底的某個角落,靜靜安放。煩瑣的工作,什么時候是個頭?在曹寡婦的酒店里,他經(jīng)常喝得酩酊大醉。也許只有在醉夢里,他才會成為那個如風般奔跑的少年。
人到中年,最怕的就是在日復一日的瑣碎工作中,消磨掉僅有的激情。可是只要咬牙熬過最苦的那段日子,付出過的努力,命運都會一點點回報給你。因為人生的敵人,只有自己。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xiāng)起義,釋放了很多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機會。有實力的就拉起一票人馬占山為王;沒實力的就加入創(chuàng)業(yè)團隊,拿到原始股份。劉邦在沛縣,拉起了3000名子弟兵,投靠了附近最大的創(chuàng)業(yè)團隊:項梁和楚懷王。
也許是命運的獎勵,也許是劉邦眼光獨特,這個決定直接導致他在三年后得到了最大的回報——被封為漢王。
劉邦終于成為有實力的大哥。這時,一個年輕人加入了劉邦的團隊,他的名字叫韓信。在蕭何的舉薦下,韓信滔滔不絕地分析局勢、謀劃漢軍的戰(zhàn)略。這樣的風采劉邦只在傳說里見過:“吳起、白起、廉頗,也不過如此吧。”劉邦被征服了。
韓信沒有背景、沒有工作經(jīng)歷,劉邦統(tǒng)統(tǒng)不在意。他不僅提拔韓信做了三軍統(tǒng)帥,還給了韓信一支隊伍,讓韓信去北方開拓市場。窮小子韓信在劉邦的幫助下直接少奮斗20年,該怎么回報劉邦?恐怕只有這一條路:士為知己者死。
然而,劉邦的信任換來的是韓信的背叛。
公元前203年,河南滎陽。經(jīng)過六年的奮斗,劉邦終于擁有了半壁江山,但形勢仍然不容樂觀,項羽在滎陽前線連續(xù)擊敗他的軍隊,稍不留神,劉邦就會一敗涂地。而這時,滅了齊國的韓信,派來了使者?!按笸?,大將軍希望您能夠封他做代理齊王。”使者邊說,邊偷偷看著劉邦的臉色。劉邦氣壞了:韓信在一窮二白的時候,是自己給了他工作崗位,并委以重任。沒想到,他剛剛有了一點成績,就趁機要挾自己。
這個例子一開,那以后還怎么帶隊伍?劉邦破口大罵:“韓信太不仗義了?!迸赃叺膹埩肌㈥惼铰牭竭@話嚇壞了,趕緊踩了劉邦一腳。
是啊,韓信手中握有30萬大軍,不滿足他的條件,他轉(zhuǎn)身與自己為敵怎么辦?一邊是生死關頭的事業(yè),一邊是痛徹骨髓的背叛,劉邦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隨即改口:“大丈夫定天下,就要當真王爺,何必代理。”他說得義正詞嚴,可心里的苦只有自己能夠體會。
人到中年,再也不能像小孩般任性,而是在現(xiàn)實與理想的擠壓下,艱難地負重前行。可是,路還得往前走,從來沒有喊累的資格。中年男人是妻子的丈夫、孩子的父親,唯獨不是他自己。
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造反,理由很簡單:想當皇帝。多年的征戰(zhàn)、平叛,早已耗盡了劉邦的精力,他只想休息一下,享受一下皇帝的生活。所以劉邦想讓太子劉盈帶兵前去平叛,順便鍛煉一下接班人??蓜⒂?5歲,讓他去帶兵打仗就是開玩笑。呂雉哭哭啼啼地去求劉邦:“英布是天下猛將,用兵很厲害。讓太子率領桀驁不馴的武將們,肯定是打不過的?!比缓?,呂雉說了一句讓人心酸的話:“上雖苦,為妻子自強。”意思就是:我知道你不容易,但是為了老婆孩子,還是要辛苦你一下。
劉邦還能怎么辦?身邊沒一個信得過的人,自己留下的爛攤子,還得自己收拾。他回了一句:我就知道這熊孩子靠不住,還是我去吧。劉邦拖著帶病的身體,疲憊地趴在車上,就這么硬撐著來到前線,打敗了一生中最后的敵人。
人到中年,上有白發(fā)蒼蒼的父母,下有少不更事的孩子,身邊還有日漸滄桑的妻子。為了照顧好家庭,他只好拼盡全力。除了日漸疲憊的身體屬于自己,其他的,都屬于別人。所幸劉邦趕上了天時地利人和,再加上自己的能力,終于開創(chuàng)出一番大事業(yè),而普通人能做的就是:不辜負自己的每一次努力,在困境中守住自己的底線,照顧好那個把一生托付給自己的那個女人,以及自己的孩子。
編輯/羽川